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妮妮填字     
纵向 1成语。出自《庄子·天道》,指用自己的语言教育人,用自己的行动带动人,用自己的做法感动人,用自己的表现启发人。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情绪通过认知的折射而产生。正确的认知产生积极的情绪,不良的认知产生消极的情绪。中小学教师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行为和性格等特点正确评价。有些人正是由于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才导致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的出现。在人的认知结构里,有一种原型心理机制,它是指人根据自己的行为特征抽出一个样板形象,存入记忆中,以后遇到类似的事都会不知不觉地采取与自己的原型相符的行动,这叫原型效应。当原型效应符合实际时,就会给人带来积极的影响,促使人能把事情办好,并产生积极的情绪。有些中小学教师由于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总认为自己的缺点很难克服,实质上是原型心理机制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3.
从心理学上看,一个人怎样看待自己,比他自己真正是怎样一个人更重要。一个人自己认为是怎样一个人,他就能表现成怎样一个人,一个人的行为、情感,甚至才华几乎永远和自己的看法相吻合。而一个人怎样看待自己,即我们所说的"自我意识"却是透过周围的人物,特别是"重要他人"(如老师、家长、专家)对"我"的看法和反应逐步形成的。"重要他人"认为"我"是有用的,有价值的,就很自然地认为自己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反之就会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识。做为学生,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好学生,一个能学习的人,他会做…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每一个人都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出色的人,都想让自己的生活更精彩、更充实。  相似文献   

5.
中年人保持心理平衡的十条要诀一、对自己不过分苛求、人应该有自己的抱负,但有些人的抱负不切实际,根本非能力所及,欲求不得,便会认为自己倒运而终日郁郁;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对自已要求近乎吹毛求疵,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为了消除挫折感,则应把目标定在自己...  相似文献   

6.
生活即“生存,活着”,指人的生命活动。人生活在世界中,在世界中展开着自己的生命活动,体验着世界的存在,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体验着自己的生命活动。人的全部活动也就是人的完整的生命活动,也就是说人的全部活动由人的全部生活所组成。人的活动与人的生活是同一的,人怎样活动,人也就怎样生活。生活本  相似文献   

7.
人与生产力     
历史是通过人的活动创造的,历史又有着自己的规律,人是在自己意识支配下活动的,历史却并不完全遵照人的意识。马克思主义不到人以外寻找历史规律,却又把人置于历史规律即生产力发展进程之中。人是生产力的创造者,生产力又创造着人。  相似文献   

8.
君子是长期遵守“善”原则而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人格的人,是善人、好人、合乎道德的人,因而是品德培养基本目标;仁人是长期遵守无私利人的“至善”原则而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人格的人,是最善最好最道德的人,是品德培养最高目标;圣人则是长期遵守所有道德规范而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人格的人,是几乎具有全部美德的人,是道德完人,因而是品德培养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9.
王维审 《班主任》2010,(2):59-60
远古有记载:“舜耕地,牛不走道,舜鞭己,不责牛。”很多人根据现代人的观念这样解释:牛不走正确的路,是因为人没有引导好,牛自己是不知道的,所以不应该责罚牛,应该追究人自己的责任;并以此来要求教师仿效古人,面对那些问题学生时要反思自己,绝对不能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10.
保持心理平衡要诀一、对自己不苛求:有些人的抱负不切实际,根本非能力所及,欲求不得,便会认为自己倒运而终日忧郁;有些人做事要求自己十全十美,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心尽力去做心情自然就会舒畅了。二、对他人期望不过高:很多人把希...  相似文献   

11.
刘永芳在1997年第1期(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撰文指出,价值观对个性发展和完善具有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人借助于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抵制和克服外界的各种不良影响,保证个性发展的正确方向。2.人根据自己高尚的价值观,可以积极地吸收和学习外界的各种好的影响与高尚行为,不断发展好的个性品质。3在明确的价值观的指导下,一个人能够自觉主动地培养和塑造自己的个性。人可以在自己的价值观指导下,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主动积极地培养自己的个性,陶冶自己的情操,塑造自己的高尚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愈来愈受到广人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元认知学习理沦认为:人能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人能够意识到不同的学习方式、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人能够意识到自己当前的学习方式方法,能监控自己的心理活动;人能够从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所产生的后果中获取反馈信息,进一步评价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人能够依据是否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来调节自己所采用的学习行为方式.以便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据此,  相似文献   

13.
陈玲心 《新读写》2008,(12):1-1
有的人,总喜欢仰视面前的大山,把自己看得卑微渺小、微不足道。有的人,总把自己放在一个至高点,俯瞅世间万物,傲气逼人,不可一世。有的人,总是直直地看前方,平平庸庸地走在人生之路上。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阅读》2008,(11):8-15
一、悼亡仙游诗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相似文献   

15.
当一个人相信自己,生命总是会有回报的,因为相信,所以得到。 成功,通常都藏在转角的后头,除非转个弯,否则,你永远不知道成功离你到底有多远。人生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这一生最值得栽培的人就是自己。  相似文献   

16.
章小亮 《中国德育》2007,2(7):75-75
自我教育是指人通过认识自己、要求自己、调控自己和评价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教育的能力是在一定的遗传基础上,在环境和他人教育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的。这种能力一旦形成,就会在个人成长中发挥积极作用。人类历史上所有取得过巨大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高度发展的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确实如此!不喜欢自己的人很讨厌! 通常,自我感觉不好的人会采用两种策略,他们要么老是挑剔别人,要么总是挑剔自己。  相似文献   

18.
相当多的人希望转好运,想转运的人,当然都认为自己运气欠佳,甚至埋怨自己命不好,但是光埋怨是不会带来好运的,还不如快快自己动手来改变来日的运程。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总是自责,不敢给自己提高要求,这是因为他缺乏自我接纳;一个人总是埋怨别人,不能接纳他人,其根源也在于他缺乏自我接纳;而一个人不仅能善待自己,也能善待别人,关键在于他能够接纳自己。所以,自我接纳是自信的起点。从自我接纳出发,不仅可以早日摆脱自卑,更可以逐渐走向自信。  相似文献   

20.
记得有这么一幅漫画,两个人趴在墙头,相互欣赏着对方所拥有的桌子。一个人的桌子是方的,另外一个人的桌子是圆的。拥有方桌的人对拥有圆桌的人羡慕不已,认为自己的方桌不如对方的好;而拥有圆桌的人对拥有方桌的人也心存一丝妒忌,认为自己的圆桌不如方桌好。陈鹏同学,你是不是也像漫画中的两个人一样,一直在做心灵的守望者,一直在为自己没能像别的同学那样拥有一帮好室友而感到沮丧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