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师友》2019,(5):53-54
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中针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校要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教学,这就使得体育学科逐渐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是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学校体育学科教育教学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的本质任务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如果体育课教学忽视安全与安全教育,就很有可能发生伤害事故,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健康,甚至造成终身的残疾。因此,体育课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安全教育,切实加强安全措施,确保学生健康成长。一、要重视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的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的不再具有唯一性。因此改革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经是体育教学的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徐伟 《体育世界》2011,(11):52-53
长跑这个体育课项目是发展高校学生耐力素质的有效手段,它既能改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又能够培养学生坚毅、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和勇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学生的心智成熟。所以,能否上好长跑体育课至关重要。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我就自己的亲身体会,简单谈论一下我对高校体育课长跑教学与训练的中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应该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主要目的。所以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应该提出适合其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的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体育课教学要以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为出发点。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身体健康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  相似文献   

6.
梁依萍 《灌篮》2021,(2):97-97
体育科目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积极参加体育训练的学生,能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促进身体健康成长。在很多学生看来,体育科目就是从事体育劳动相关的力量运动。其实不然,体育科目是建立在体育理论与实践生活中的课程。新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相关体育理论知识,更要切实参加党体育运动的实际锻炼中。然而,现实的体育课当中,很多学生都没有达到体育教学的大纲要求和身体素质综合发展的要求。现实体育教学中存在很多影响体育教学是实效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调查统计、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成人高校学生和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质变化进行研究,寻找其变化的根源。通过比较,发现两类学校的学生由于体育教学要求和体育锻炼时间长短的不同,导致成人高校学生的体质比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质差很多。为此,建议各成人高校要像普通高校那样,重视体育课的教学,增加体育课的教学时数,丰富学校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8.
牛文英 《体育风尚》2023,(2):128-130
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尤为重要,但如今中小学体育课普遍存在内容枯燥、教法单一的问题,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兴趣度极低,身体素质指标逐年下降,此问题必须要引起高度关注。影响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因素众多,如何寻找有效的锻炼方式,提升学生健康水平,将是各界学者都应重点探究的内容。已有相关研究得出,现代体能训练可使得学生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因而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在课堂中注重引入体能训练法,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由此更好地促进学生们共同提升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徐红梅 《体育世界》2014,(1):113-114
篮球教学是其重要的教学项目之一,高等院校篮球教学对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篮球也是学生在体育课内外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但是由于目前篮球教学中课程设计不合理,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造成篮球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本研究主要针对当前高等院校篮球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在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普遍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与学生一起探索,让学生实现文化基础的巩固,就实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但是,随着当前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学生的全能发展是新型教学理念的关键,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才是教育最终目的。体育是实现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学生进行文化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寻求一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篮球是当前高校体育课教学的大趋势,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选择正确合理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锻标》测试在高校强有力的推行下 ,固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课内课外都在搞《锻标》测试 ,既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又大大地限制了学生爱好与个性的发展。体育课是大、中、小学的必修课 ,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共同目标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身体健康。因此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把大、中、小学的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作为有机的、上下衔接的体育教育的两个方面 ,统一制订大、中、小学互相衔接的《体育教学大纲》和《学生健康体质档案》实行分段目标管理 ,更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体育课的功能 ,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体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体育课作为一门学校教育的必修课,它的主要功能不仅仅是通过跑跑跳跳等练习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师对学生科学的引导、教育,从而增养、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九年义务教育大纲》中明确指出,体育教学是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而人体健康的标准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忘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从2000年~2014年四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表明: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继续呈现下降趋势.高等教育管理层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存在严重的认识不足,高校体育课教学体系缺乏针对性、时效、创新性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原因.创新体育教学管理与体育课教学模式,推进我国教育决策顶层设计的智慧化进程,丰富体育课教学的内容,改革体育课教学的方法、手段等对策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单舜 《体育科技》2014,35(4):119-120
通过对学校体质测试和教学效果的分析探讨,发现学校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利用体质测试的结果进行教学,可以对体育课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体质.学校体育教师是体质测试的直接参与者,为此教师的对体质测试数据的态度和关心程度直接影响着这些数据的使用效果,体质测试作为一种反映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的测试,其结果的有效利用对学校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普通高校体弱、特形学生的体育教学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文献研究、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山医科大学1994~1999年学生入学时身体素质、体质指数及教学实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体质指数基本合理但两极分布有加大的趋势,体弱、特形的学生不能适应当前常规的体育课教学;提出应当切实抓好中小学阶段的健康教育,根据现阶段的需要,增设特形生班,形成体育课教学目标层次多样化;初步研究了体弱、特形学生的分类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俊英 《体育世界》2013,(12):101-102,107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准备活动的充分程度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身体健康,目前,体育课上准备活动内容单一,一般性练习较多,专项性练习较少,活动不充分,使得神经、肌肉及内脏器官不能很快进入运动状态,而后就进行课的主要部分,直接影响到上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组织高质量的课前准备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和教育学生,使他们正确认识准备活动重要性。掌握做好准备活动的方法,确保体育教学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这是当前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怪圈,与我们的体育教学模式太格式化,形式太僵化密切相关。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青少年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也要发展青少年学生的智力,使青少年学生掌握“三基”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教学现状(1)过分强调“统一性”;(2)体育课教学过分强调增强学生体质;(3)教学内容重复而不系统;(4)教学的组织形式虽有改变,但从总体而言,没有突破传统模式;(5)体育课评价形式单一,激励作用不明显。2.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设想与实践办法(1)建立高校体育课程新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的任务并不仅仅是要完成增强学生的体质,而是通过体育教学尽可能地为学生增强体质服务。体育教学应该把工作重点从依靠体育课的时间去加大运动负荷和增加练习密度转向为学生现在和将来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方面上来。  相似文献   

20.
<正>体育课教学"准备活动"质量的高低是体育课能否上好的基本保障,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和学生对此并不重视。教学实践证明;准备活动是体育课中不可缺乏的内容,它不仅有利于基本内容的学习,而且有利于课的顺利开展。要提高体育课教学中准备活动的质量,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即遵从"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