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市民运动的蓬勃发展以及NPO法和护理保险制度的相继实施,取得NPO法人资格并成为护理保险指定事业者,面向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日本护理NPO开始兴起,成为继政府和企业之后日本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力量。对日本护理NPO的发展现状及其独特作用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可获得一些启示:“社会选择”路径是我国福利NPO发展的首选路径;立足社区提供民众真正所需的服务是我国福利NPO的立足之本;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及配套制度是我国福利NPO发展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2.
以福利文化为视点,考察实施社会福利社会化方针以来在社会福利观念上发生的变化、福利文化与福利实践的融合及福利文化思想在社区资源中的地位。通过子女尽孝意识向社会尽孝意识的转变,分析社区资源整合与社区服务模式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以社会孝为理念的社区文化资源的内涵。从社区培育的互助意识和社区自身的责任意识促进社会孝理念的形成的案例中,发现社区资源的文化要素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区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日本养老需求变化看老人福利政策选择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调查,居家养老依然是21世纪的日本期待的养老方式。但是希望在子女家养老的需求明显下降,希望通过社区提供养老服务以及老人之间的生活互助实现居家养老的需求急剧上升。这一需求的变化要求今后的老人社利政策的重心应该向发展社区福利,重视老人社会资源利用方面倾斜。日本社会出现的养老需求的新变化对中国的社会福利政策讨论不无意义,这就是在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同时,还需要创造新的养老福利化,以构建稳定高龄化社会的三大支柱。  相似文献   

4.
运用公共政策中的经济学分析和伦理学有关理论,采取实证研究、调查分析等方法,根据常州市天宁区的实际,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天宁区养老福利体系构建的对策建议。强调养老福利体系的构建应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居家+社会化护理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科学互动,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社区养老源于西方的理念传统与制度安排,经多年发展,其理论研究与项目实施日趋完善。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我国社区养老之研究在概念和主体界定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本文以"过程"与"结果"为标准,对社区养老服务主体(政府、NGO、商业部门、家庭)之福利效能进行全面评价,在此基础上,认为应在部门关系的拓展、服务力量的凝聚以及帮扶项目的定位方面进一步提升主体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的养老服务功能已经逐步显示和发展起来。如何以社区为依托和载体,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提供养老服务的机制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必须立足家庭,依托社区,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资源、两种手段,大力建设老年服务社区居家资源网络支持系统,加快发展老年保障体系,利用各种不同的社区养老服务机制,建成老年人的家园乐土,促进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生活护理作为老年人基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法律由“社会责任”承担,以满足老年人生活护理的福利需求。在社会福利转型时期,“社会责任”理念将成为谋求老年人福利的基本思想。“社会责任”的明确关系到老年人生存权利的有效保障、也关系到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护理福利是老年人追求幸福的权利,实现法律上的保障是增进老年人福利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传统养老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社区养老服务模式逐渐引起关注。日本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有着先进的理念和成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介绍了日本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逐步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居家养老已经成为国外一种主要的养老模式。借鉴国外居家养老模式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势,我国居家养老模式从政府层面看,应发挥引导功能、整合资源、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监督和评估;从社区层面看,应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加强新设施建设,整合原有设施资源,加强专业人才建设等等。  相似文献   

10.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核心是要解决老年人的物质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问题,这三项内容主要涉及到二个方面:一是老年人的经济保障,二是老年人的服务保障。在整个养老保障体系中,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可以弥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不足。社区是建立社会化福利服务体系的主要载体,是联结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纽带和结合点,是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中心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应该是推动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在加速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社会福利服务政策面临严峻挑战。源自西方的积极社会福利理念试图为全球各国应对老龄化问题和提升老年社会福利提供有益思路。中国老年社会福利服务也在不断地应用积极福利主张推动政策变迁,以提升、完善养老福利服务体系。尽管已经进行了初有成效的积极社会福利实践探索.但是由于制度原因,积极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仍面临许多困境。如何使当前的社会福利体系朝向积极的、整合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变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对于推动老年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积极老龄化”发展思路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对国内外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做了简要回顾,分析了社区老年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类型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社区老年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理论研究和实体资源建设现状,基于“5W”模式,进一步对社区老年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进行传播学分析考量,并给出了社区老年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传播学架构。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传统的教育形态,西方现代社区教育在同社区的关联度和结构功能上存在着重要差异。首先,它是为了社区的教育,以社区需求和终身学习为导向;第二,它是属于社区的教育,强调社区参与与公民精神;第三,它是通过社区的教育,重视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探讨西方现代社区教育理念的启示在于:我国社区教育应着眼于我国社区发展的特殊需求,重视社区参与机制的建立,避免产生新的教育分隔。  相似文献   

14.
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实地调研基础上,通过查资料、看实况、问情况、听汇报等方式收集实证资料,对洛阳市社会养老发展的现状、难点与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归纳与剖析,并提出了"澄清认识,树立正确的福利供给观;解放思想,探索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机构多元发展之路;重中之重,重锤放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审时度势,适时推进老年人长期照护制度"等发展社会养老事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需要注重对社区居民开展以公民教育为核心的社区居民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建立健全社区自治机制,需要创设社区学校等形式,在载体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的一元化福利体系将会转化为多元化的福利体系,在这一过程中,社区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的社区服务存在行政化、营利化和非专业化等一系列带有过渡性特征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在多元化福利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必须深化政府职能改革和基层政权建设,改变社区服务与政府的依附关系,引入非营利性组织来承担社区服务的具体运营,以确保其福利性、公益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当下,社区基金会对于中国的学界和实践界仍然是个相当陌生的概念。但是转型中出现的一些回应本土问题的草根性组织已渐具社区基金会的雏形——“类社区基金会”。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类社区基金会积极激活并建构社区社会资本,整合社区资源,满足着一些弱势群体通过官方正式救助渠道不能及时接纳或者不能充分满足的福利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整合。在国家单中心福利供给模式迈向福利多元主义的进程中,福利取向的非政治威胁/危险的类社区基金会有可能会转型为社区基金会,成为社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一个有潜力的切入点和支撑点。  相似文献   

18.
特色栏目是展示学报办刊理念与成效的重要窗口。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设置应依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充分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和学科资源优势。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维护可采取培植作者队伍、提供主动服务、利用学术团体、特聘栏目主持、政策吸引优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article, I interrogate a previous and harmful “If Only” mindset I held as an early childhood literacy teacher. I describe the “If Only” mentality as the idea that if only the parents and families of the students I taught changed, schools and teachers could serve their children better. This deficit way of thinking led to a number of mistakes I made as a still-new, white, middle-class, monolingual Reading Recovery teacher who was unprepared to value the home and community literacies of a population of students and families from linguistic, cultural, and economic backgrounds other than my ow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