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教学设计二、课堂实录(播放《木鱼石的传说》歌曲。)师: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可能会发问:“石头怎么会唱歌?”“它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张锋的《化石吟》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这首诗。(板书课题。)师:吟:是古代诗歌的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什么是化石呢?你能给化石下个定义吗?(学生举手。)生1:动、植物死后,深埋在地下,地壳变迁,逐渐地形成了化石。生2:我查过资料,化石是经过自然作用,保持在岩石中的古代遗体或遗物。师:两位同学说得很好,知识非常丰富。现在我们来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猛犸象化…  相似文献   

2.
正古时候,有个富翁请来一位诗人为其母吟诗贺寿。诗人劈头吟道:"这个老母不是人,"在座者一听,大惊失色。诗人不慌不忙接着吟道:"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一听,不禁喜形于色。诗人接着吟道:"儿孙个个都是贼,"众人又是一片哗然,儿孙震怒。诗人继续吟道:"偷得蟠桃庆寿辰。"众人听罢,热烈鼓掌。这个故事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曲笔,使短短的一首小诗跌宕起  相似文献   

3.
我们班人多,鬼点子也多。刚刚掀起过了一阵“弹指神功风”,而今又掀起了一阵“作诗风”。这回,“李白再世”,我们班的“李白”可多了。“唉,你考得如何?”陈嘉楠问“李白1号”。“李白1号”眼睛一眨,便大声吟道:“考后—看罢成绩泪纷纷,垂头丧气欲断魂,借问回家如何好?屁股开花无疑问!”他边吟边踱步,原来他数学考砸了。上课时的气氛是紧张的,可一下课,教室里便充满了“诗味”。同桌施展抢了个“李白2号”的称号。他眉头一皱,抑扬顿挫地吟道:“平时学习吊儿郎当,一到考试稀泥糊汤。老师报分心里发慌,回到家里乒乒乓乓。”看他那摇头晃脑的样…  相似文献   

4.
一、歌曲引入师:播放《敢问路在何方》,这是哪部故事影片的主题歌?听了这首歌曲,你想到什么?生:在《西游记》这部故事影片里,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好不容易取到真经,个个成佛。师:从歌词"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可  相似文献   

5.
贾代儒老先生今天让大家造句。薛蟠嘟囔道:"我最怕造句,可别叫到我。""薛蟠,"贾老先生点名了,"请你用‘果然’造个句子。"薛蟠把自己的头发一根一根拔下来,又一根一根种回去,他苦思冥想的时候总是这样。  相似文献   

6.
正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边城》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展现出的风俗人情之美,很多同学对湘西天人合一的世界无限神往。(板书:田园牧歌)问卷调查中学生对《边城》的主题和翠翠很关注。(板书:翠翠)(幻灯片)一个美国学者给沈老的诗:"我知道许多管船渡的老人,在迷人的渡口守望着河流。但是,我只知道一个翠翠,我也知道她永远等待我,在那丛山中奔流而下的小溪边,在一个比游鱼出没还深的梦里,她永远等待,我过渡,就在边城那边。"生齐读。师:那么《边城》里翠翠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作品里的描述。(幻灯片)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  相似文献   

7.
正前两天参加了市高三学科会议,市普教室邀请了省普教室的冯老师给大家开讲座。起初,冯老师的幻灯片投出来密密麻麻的两页内容,他是从"道、法、术"三个层面和我们谈,我估计在座的老师们有许多和我一样,感觉如坠云里雾里,加之他的口音比较重,我们都听得晕乎乎的。但渐渐地,我听出了一些"味儿"来。一个上午,他一个人包场,讲了好几个小时。就投影出来的资料来看,这个老师是相当有研究的,不可小觑。前面的"道、法、术"是他后面和我们谈的内容的哲学基础,在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诗眼"?"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提神的一个字"(魏庆之<诗人玉屑>).历代诗人在作诗填词时,都要反复锤炼,推敲字词的生动、形象、贴切、华丽.所以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写道:"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贾岛的"推敲"故事,更是成为诗人铸字炼句的佳话.  相似文献   

9.
有个故事说,从前有四个秀才,都是吟诗高手.一天碰到一起,要做一首咏景诗,决定各吟一句,联成一首.每个人单独做诗就够好的,四个人合作岂不更好!秀才甲起句说:“阳春白日风花香”,秀才乙紧接说:“绿树浓荫夏日长”,秀才丙按作诗要求来了个转折:“长风万里送秋雁”,最后秀才丁结束全诗:“塞北江南尽银妆”.吟罢,四人得意非凡,连声自赞曰:“好诗好诗.”只听旁边一位老者吟道:“字字珠玑如断线,春夏秋冬不相连:此篇若能称佳作,李杜泉台亦唤天!”确实如此,四秀才的咏景诗咏的是什么景?地地道道的四不象,四句话把四时景色说全了,这要算好诗,李白、杜甫九泉之下只有徒唤“天晓得”了!  相似文献   

10.
师:很高兴能在这个秋日的早上与同学们共度45分钟的语文时光.秋天是一个很容易让人怀想过往的季节.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远古时代某个秋日的故事. (配乐播放幻灯片.师讲发生在一万年前的猛犸身上的悲惨故事.) 师:请看,这就是神奇的猛犸化石,它为我们解开生命的密码提供了最为科学的依据.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化石的世界,去感受它神奇的魅力.(屏显课题.)现在请同学们先朗读一遍课文,初步感知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钟铧  米子 《高中生》2008,(15):59-59
传说,某日,纪晓岚去友人家向友人的母亲祝寿。主人热情邀请他作一首祝寿诗。纪晓岚即席应声吟道:"这个婆娘不是人。"满座贺客大惊失色,主人猛吃一惊之后脸也拉长了。纪晓岚从容不迫地继续吟道:"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莞尔  相似文献   

12.
<正>自古读书皆吟诵。鲁迅"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这句诗文中说得非常清楚,诗文首先是声音的作品,而非文字。古人不是"写诗",而是"作诗"。李白写道:"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杜甫诗云:"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百年前有人学西方诵读法发明了汉诗文的新式读法。因这种读书方式首先用于话剧,需要大声,故称"朗读""朗诵"。近百年来,我们一直运用西方的读书方式来诵读、理解古  相似文献   

13.
(一)师:大家齐读诗题。(生读)注意“吟”这个生字不是后鼻音,再读。(生再读)咱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生: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生:日)这“日”表示的就是——(生:太阳)那你从这个字的构成上看,能看出“暮”字是什么意思吗?生:“暮”字表示太阳落山的意思。师:太阳落山了也就是傍晚的时候,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们还能知道什么?生:从这个诗题里,我不但知道了时间,还知道了作者是在江边作的诗。师:也就是知道了地点。还有吗?生:我还知道是快到傍晚的时候作者在江边吟诗。师:也就是说你知道“吟”在这里就是“吟…  相似文献   

14.
师 :请同学们朗读古诗《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把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共同磋商。生 :平时我们描写太阳常常用“一轮” ,这诗里为什么用“一道”呢 ?师 :(用红粉笔在“道”字下面画了一个大问号。)是呀 ,为什么不用“一轮残阳” ,而用“一道残阳”呢 ?难道是伟大诗人白居易用词不当吗 ?请大家各抒己见。生 :大概因为夕阳是残缺的 ,所以用“道”吧 !师 :既然夕阳一半下山 ,一半没下山 ,为什么不用“半轮”残阳呢 ?(笑 )师 :“道”作为量词时 ,常和哪些词语搭配呢 ?(老师降低坡度 ,从“道”字入手要学生组词。)生 :…  相似文献   

15.
<正>授课学校:广东实验中学授课地点:高一南山班授课时间:2015年9月16日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上《〈诗经〉两首》中的《静女》,(打开幻灯片,灵机一动)大家看看我选的这张图片合适不?生:合适。师:为什么?生:那个女孩挺漂亮的。师:漂亮就合适?生:诗里讲啦,"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姝""娈"就是漂亮的意思。师:有道理,还有别的理由吗?生:她手里拿的红花,和课文"贻我彤管"中的"彤  相似文献   

16.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首诗。《游子吟》生:齐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师:我的老师的老师读书时读过此诗,我的老师读书时读过此诗,我上学时读过此诗,同学们今天也读这首诗,读完之后,是什么震撼着我们?生:母爱。师:对。我们写作文时经常写母爱,到底怎样写母爱这一系列的作文呢?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的生活,感受一下伟大的母爱。播放图片(图片一:一个婴儿正在哺乳;图片二:一个婴儿正躺在母亲怀里睡觉;图片三:一个周岁模样的小孩在童车里吃香蕉;图片四:一个母亲在教…  相似文献   

17.
谐趣园     
随机应变吟趣诗明代才子解缙,思维敏捷,聪颖过人,题诗作对,常有随机应变、出人意料之处。一天,曹尚书邀解缙过府吟诗,要他当场以鸡冠花为题作诗一首。解缙不假思索随口吟道:"鸡冠本是胭  相似文献   

18.
<正>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乾隆皇帝带小燕子、紫薇出巡江南,在江边见一群儒生摇头晃脑作诗赠别朋友"老铁"。乾隆见诗后便说:"我家丫头也会作这样的诗。"于是叫紫薇露一手,紫薇便吟道:"你也作诗送老铁,我也作诗送老铁。"众人一听,哈哈大笑:"这能叫诗吗?"谁知紫  相似文献   

19.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浙教版六年级下册)是一首爱国诗。这首诗采用对比的写法,通过描绘祖国河山的壮丽,反衬出山河沦陷给百姓造成的伤害,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片段一:(教师播放黄河咆哮的简短视频,学生观看。)师:这是一条怎样的河?(生答)师:让我们感受黄河汹涌澎湃的气势。——(学生读"三万里河东入海。")师:"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是何等雄浑的气势啊——(学生读"三万里  相似文献   

20.
〔实录〕师:今天学习《律诗二首》。这课咱们没上过,把两首诗放在一起上,会有另外一种韵味在里面。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下面请两位同学将《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分别读给老师听一下。(生甲朗读《过故人庄》。生乙朗读《游山西村》。)师:呵,读错了一个字,两个字读反了。再读的时候节奏要分明一点,不能读断。你们听我读:“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学生齐读《过故人庄》《游山西村》。老师板书:朗读。)师: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板书:吟)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吟读和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