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而现今的课堂阅读教学大多是以表面的热闹挤压了学生的静心阅读与沉思默想。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怎样确定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成了当下急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黄网官 《师道》2011,(9):21-22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上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过,只要语文老师在思考,这似乎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物理教学没这么热闹,一元还是多元、割裂还是融合之争没这么明显。这一方面是因为科学更多的是理性、平和特质,  相似文献   

3.
邓皓 《中文自修》2010,(7):71-72
我现在的家在岳麓山下。 我所住的房子背后,不知什么时候被人探出一条路来。每天一早会有很多人从这里爬上岳麓山进行晨练,这等热闹要到上午10点以后才告平息。  相似文献   

4.
实施课改以来每年学校都举行语文教学活动。每一次的教研课,课堂气氛都很热闹,但听课的老师总感觉有点不实在,总感觉在热闹的背后“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是为活动而活动的教学,对于此,作为基层一线的教师,更多的认知便是如何让语文教研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5.
最近读了耕青老师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梨一样的苹果》,感受颇深。这是一个所有教师都应该知道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邵金芳 《海南教育》2014,(10):39-40
语文课堂上,经常听到老师说: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一段,边读边悟,在书上写写批注。似乎学生在旁边写什么都可以,写什么都是对的。显然,这一教学环节往往只是走了一个形式,图个热闹,而少了细细体味,没有实实在在的效果。那么,批注到底该怎么去做,其实学生是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的。  相似文献   

7.
张菊荣 《师道》2002,(12):25-26
理想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是充满着辩证的诗意,是沉静的,又是热闹的;充满着笑声,也有着眼泪;是潇洒的,又是严谨的。沉静和热闹我爱那静静的学习。浮躁是学习的大忌,听了太多热闹非凡的课后,我真的十分向往一种静静的语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类最沉静的工作。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是从阅读与写作的实践中得来的,而我们总是在花着大量的精力“教”,“教”学生学会阅读,“教”学生学会写作,这一个极为好听的“教”字不知坏了多少好事。因为这一教,我们一次次地犯了这样的错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关于怎样读书的话说得更多了,而偏偏不…  相似文献   

8.
技法导航 一、选好写作对象 在选好写作对象这一方面,与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相比,要求更高一些.如《我们的语文老师》和《我的另类老师》写的都是自己的老师,都通过了多件事表现了老师的特点.这是因为老师与自己朝夕相处,对老师比较熟悉,有许多可写的素材.  相似文献   

9.
对课标的错误理解致使目前的语文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没有意义的“热闹”和“活跃”。如何拒绝肤浅的热闹和活跃,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呢?我们组织了这次讨论。参与此次讨论的各位老师都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的做法能否给您以借鉴,只有读了才能知道。 江苏滕衍平老师说得好:“此话题讨论,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针不是预防针,更多的是治病的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给学生送礼     
李梅 《广西教育》2013,(44):64-64
中秋节过后,我们又回到了热闹的校园。办公室里,我一本一本地翻阅着学生的日记。不知不觉中,翻到了金子的日记本,看到了一段话:“语文老师来到我家,还给我送来了月饼……老师,谢谢您到我家来做客,也谢谢您送我月饼,您是第一个走进我内心世界的老师,也是第一个敲醒我的人,像您说的,我不能再迷茫了,我要认真起来,好好努力,为理想奋斗……”看到这一段话,我很欣慰——那天,我做对了!这个学期,我新接了一个六年级的班,担任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原来的班主任很严厉,但仍有几个男生常常故意与老师对着干,把老师气得够呛。新学期,原来的班主任调离本校,需要重新找班主任。知道根底的老师都不愿意接手,我算是“新来”的,这个“烫手山芋”被抛到了我的手中。  相似文献   

11.
大师手笔,至真至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是我听了肖培东老师讲《金岳霖先生》的最大感动。语文课本该是那样美的。肖老师的语文课让我们回到了最纯洁的心灵,找到了原始而纯真的语文,我们的心仿佛也受到了一次洗礼.在热闹、浮躁、堆砌的喧嚣中找到了宁静的绿洲。在回味过后.静心反思。收益甚多。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语文创新教育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 ,语文创新教育必将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可是到底如何认识这一问题 ,尤其是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如何体现这一思想 ,还是一个十分值得讨论和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为此 ,我们就有关问题听取了身在教学第一线的年轻老师的意见 ,其中不乏很有见地的观点。现将江苏省青语会副理事长严华银、江苏省特级教师黄厚江两位老师就这个问题的对话发表于此 ,欢迎各位有兴趣的年轻老师踊跃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我有幸走进了台湾国立嘉义大学附设国民实验小学,听了两节语文课,颇有心得,在这里撷取两个镜头与大家共享。镜头一:徜徉在注音符号的"王国"里这是一年级的语文课《山坡上真热闹》,由林伶娟老师执教。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注音符号教学。在这节注音符号的教学中,林老师为学生创设了  相似文献   

14.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这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不少老师已经迈开了探索的步伐,但也有一些做法值得商榷。如有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抓住课文中的某个情节,引申开去,让学生尽情“发散”,结果是一“发”而不可收,虽然很热闹,可是课文却读得嗑嗑巴巴,还有一些生字不认识。  相似文献   

15.
老师发火了     
"叮当……"上课铃响了,这节课由一位新的音乐老师来给我们上课。大家都在叽叽喳喳地谈论着,新老师会是什么样的。一开始,教室里的声音还不算大,可过了一会儿,一个同学突然站起来大声说:"听说新老师是个女高音。""哗……"教室里马上热闹了起来,老师站在讲台上了大家都没注意到。面对这一群"苍蝇",老师大叫几声都没人理她。  相似文献   

16.
据说“花开的声音”一词,最早见于一个小学生的作业本。那个天真的孩子用“聆听”一词造了这样一个句子:我静静地趴在花园里聆听花开的声音。没想到如此诗意的创造,却被语文老师判为错误,理由是花开的时候没有声音。看一看,我们这位语文老师都做了什么呢?或许一个天才的诗人,就因为老师的这一误判而过早地陨落了:孩子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我的老师     
我们班的语文老师是张老师。她很苗条,一头齐肩的长发,一双明亮的眼睛。 张老师记性很好。上次一个同学因为犯错误要写一篇三百字的日记,那个同学好长时间都没有交日记,我们都忘记这事儿了,张老师却还记得。这样大家就不敢犯错误啦。  相似文献   

18.
怪!怪!怪!     
十一月的一个星期三,一大早就发生了两件怪事. 第一件怪事是汪老师上常识课的时候,一只小鸟突然飞进了我们教室.同学们一见这"不速之客",都不由得吓了一跳,有的大喊大叫,有的抱头鼠窜,好不"热闹"!  相似文献   

19.
近日,在一个优秀语文教师汇聚的QQ群里,有位老师亮出这样一道中考语文模拟题求解。下列使用修辞方法不正确的是:1.故乡是什么?故乡是童年嬉戏的小河,是河边荡秋千的垂柳,是小村子夜的狗吠,是乡野里飘香的泥土……2.思想的河,不仅像行云流水那样飘逸,流淌,更像凝练的大地和冰山雪原,穿越亘古时空,却又那么淡然宁静。3.品读,不需要眼睛,手都是多余的,而是用心灵品味,在静谧中煲汤似的,文火慢炖,靠的是时间。4.冬夜仿佛是一个历尽沧桑的老人,没有了雷电般的倾诉,没有了暴风雨似的脾气,只剩下沉静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群里的语文老师们各抒己见,一位江苏的老师说:“我看,哪个都对都好!”一位浙江的老师说:“我真的做不出来。”一位北京的老师说:“我看,c是错的,是不是错用比喻呢?”有群友问为什么,他说他也说不清。正确答案来了:“这是天津的中考模拟题,答案是D,但我不知道为吗?”一位QQ名叫“大学中文系的教授”说话了:“B错了,‘思想的河’本身就是缩喻,比喻上叠加比喻,乱套了。”不少群友大呼“太深奥了”。这时,那位江苏的群友说话了:“这正符合苏教版一篇文章的意思: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位湖南的群友说:“这个题目太奇葩了,刚才我问了几位特级教师,他们有的选A,有的选c,也有的选B,竟还没有人选D呢。”群里一片大呲牙的笑脸。看着群里热闹地争论着,开始我也想表个态,但是终因无法给自己的答案找出一个恰当的理由而没有发言。  相似文献   

20.
高考还要不要用话题作文形式的命题.很多语文老师、语文教育专家都发表了意见.我也来凑凑热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