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顿(英国,1642~1727)因观察苹果落地引发对万有引力的思考,从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这也是大多数中学生所了解的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决定了教科书上所写的只是科学家们从成功走向成功的轨迹以及他们探索所获得的有效成果.事实上,科学的道路并非如此平坦,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也并非只是看到苹果落地那样简单,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有一个复杂、长  相似文献   

2.
一物体受万有引力作用而绕着中心天体运动,轨迹可能是圆或椭圆,当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时,其轨迹将改变,即变轨.对天体运动中变轨问题的分析,往往要利用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规律来解决,但有时还是感觉无法入手,其原因在于研究系统和参考系的选择不恰当.下面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但对于质量不均匀分布的球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采用填补的方法使其成为对称性物体再求解,并且通过计算可证明万有引力的两个推论。  相似文献   

4.
用万有引力处理天体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天体的运动看成圆周运动,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相似文献   

5.
地球与其表面上的物体存在着万有引力,由于地球的自转,根据力的作用效果,万有引力可分解为一个垂直于地轴使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对支持面有压力(或对悬挂物有拉力)作用的重力.也就是说重力并非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严格地讲重力只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重力与万有引力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万有引力定律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现代空间技术的理论基础,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计算天体和卫星类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在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十点:一、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时一定要注意其适用条件例1设想地球没有自转,向下通过地心把地球钻通.如果从这个通过地心的笔直的通道的一端无初速释放一个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运动到地心时,它与地心之间的距离为零,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GMr2m,r等于零时,地球对质点的万有引力为无穷大B.质点运动到地心时,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为零C.质点在所述的管道中将做往返…  相似文献   

7.
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但对于质量不均匀分布的球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采用填补的方法使其成为对称性物体再求解,并且通过计算可证明万有引力的两个推论。  相似文献   

8.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较明确,主要有以下3条: 第一.卫星或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其所受万有引力提供,即  相似文献   

9.
万有引力定律是人类在长期观察天体运动的基础总结出来的,并用它来指导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刻理解万有引力定律.一、万有引力的普遍性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物体之间的相  相似文献   

10.
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轨迹和近地卫星的轨迹都可以看作圆,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地球半径近似相同,而且圆心都是地心,因此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的轨道往往易和近地卫星的轨道混淆在一起,导致这类问题出错,实际上它们二者是完全不同的.1它们的受力情况不同放在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时是受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另一个是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相似之处.由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引入万有引力场强度和万有引力场的“高斯定理”,在求解某些具有对称性物体与质点之间的万有引力时,通过万有引力场的“高斯定理”可以大大简化计算.  相似文献   

12.
<正>一、探究目的验证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即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这两个物体的质量m_1和m_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表达式:F=G(m_1m_2)/(r~2)。二、验证思路及方法由于万有引力定律具有"宏观性",故以"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运行轨迹"为背景,将行星绕太阳转动的轨道近似视为圆形轨道,由于行星绕太阳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太阳对行  相似文献   

13.
蔡邦成 《数学教学》2007,(1):23-24,F0003
曾有物理老师向笔者问过一个行星轨迹万有引力方面的问题,若把它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可归结(类比)如下:问题1一只煮熟的鸭蛋(椭球形)在一只内壁是球面形的杯内转动,问鸭蛋表面上的点都可触及杯底吗(图1)?  相似文献   

14.
万有引力虽然是人们在研究天体的运动过程中发现的,但万有引力实际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任何两个物体之间,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果没有万有引力的存在,那么宇宙的情形是无法想象的,下面就看以下万有引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但重力并不是万有引力。由于地球在自转,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向心力。这个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一个分力提供的,另一个分力就是物体的重力。(1)物体在赤道上时,重力和万有引力方  相似文献   

16.
【设计思想】要落实面向未来的物理教学观,就不能把万有引力定律仅仅当做一个知识点教给学生,而应从科学和人文两个层面提炼其教学价值,并将其内化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从科学层面看,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研究的典型范例。为此,我在设计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按照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串联教学内容,展示牛顿的研  相似文献   

17.
万有引力是自然界最普遍的规律之一,所有有质量的物体间都有万有引力,在一般情况下万有引力微不足道,只有在天体与一般物体之间,或者天体之间才有意义,作为中学唯一涉及并用于讨论天体运动问题的万有引力定律,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内容,几乎每年都考。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不多,而且思路简单,即把天  相似文献   

18.
举世闻名的"牛顿与苹果"的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正是在那场苹果与万有引力的较量中,万有引力把苹果拉向地面"赢"了,牛顿从中受启发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350年后,有这么一棵"苹果树"公然再次挑战万有引力,它能"反败为胜"吗?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相关知识时,要注意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特殊性和一般性.1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一般性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主要体现在可以看成圆周运动的天体和人造卫星等运动形式中.而它们作为圆周运动的一种,应该遵循圆周运动的一般规律,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万有引力及其应用之前熟练地掌握圆周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从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说明万有引力场和静电场确实是两种非常相似的场。然后再从静电场的电通量和万有引力场通量以及万有引力势和静电场中的电势等几个方面进一步论述万有引力场和静电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