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
江泽民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工作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江总书记的讲话,阐述了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而舆论监督是舆论引导的一个重要方面。朱镕基同志称其为“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强调了舆论监督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们常说舆论监督工作,是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一项神圣职责,也说明了这一点。 舆论监督搞得好,就能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显示出其正面效应,也称正效应。这种效应主要表现在:打击歪…  相似文献   

3.
3月2日下午,传来了希凌同志病故的噩耗,我一下子懵了,为失去一位尊敬的领导同志和良师益友而沉浸于无限的哀思中。 1951年11月,丁希凌同志由商丘地委调到河南日报社工作,从此开始了他为之奉献了毕生精力的新闻生涯。他先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1954年任社长兼总编辑;1955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他任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河南日报总编辑。在新的领导岗位上,他孜孜苦头,宵衣旰食,带领河南日报社全体职工励精图治,为办一张高水平的报纸开拓前进,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在河南报业史上写下熠熠生辉的…  相似文献   

4.
5.
董彩兰 《新闻界》2001,(3):14-15
建国50年来,广大的新闻工作者用手中的笔,用摄影机、摄像机等工具,记录了新中国成长壮大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在这50年历史中,还有一些同行为了党的新闻事业献出了他们的生命。英烈们的崇高精神是我国新闻事业卷宗里一笔宝贵的财富。是战士,就要冲锋陷阵,奋不顾身通常人们以为,只有军人才属于战场,而所有的新闻工作者都知道,战地记者与战场的每一个将士一样,随时随地经受着战争的洗礼。是战士,就要冲锋陷阵,英勇顽强;是战士,就要奋不顾身,舍生忘死。这是对所有军人的要求,也是新中国战地记者英雄事迹的真实写照。在新华社建…  相似文献   

6.
上篇:横空出世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萌芽于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时期。   1919年 5月 4日,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巨大影响下,中国爆发了划时代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对斗争胜利起到了决定作用。当时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已经有了一批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从亲身经验中认识到,必须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必须以工人阶级的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革命才能胜利。于是,他们纷纷拿起笔,通过创办报刊,或抨击旧思想,揭露旧…  相似文献   

7.
8.
党报的新闻改革应向何处使劲,是一个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笔者认为,党报新闻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要在最大限度地发布高质量新闻上下功夫,努力打好“新闻”牌。换言之,即加大新闻量,增强新闻性,实现报纸的新闻大扩容。 努力打好“新闻”牌,是报纸的本质属性和核心功能的应有之义。报纸之所以称为新闻纸,就是因为它以刊登新闻为主。新闻性是报纸的本质属性,也是报纸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报纸的功能虽然有很多,如传播信息功能、宣传教育功能、指导工作功能、认知求知功能、娱乐休闲功能、舆论监督功能等,但其中最基本、最核心…  相似文献   

9.
经历了战争年代血与火的历史考验,和平时期建设与改革风雨洗礼,中国共产党走过了80年的光辉历程。她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我们为能够集合在这样一面光辉的旗帜下而感到光荣,为能够从事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而感到骄傲,为能够担负这样一种神圣的使命而感到自豪。回顾党的历史和党的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我们尤其感到,党的新闻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党的事业的兴衰成…  相似文献   

10.
学习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当前意义——访丁淦林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翎 《新闻界》2001,(4):21-22
受访者:丁淦林,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采访者:金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时间:2001年5月28日地点: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金翎:丁老师,您作为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新闻事业研究与教学工作四十余年,又有很多重要的社会职务在身,可至今仍在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生们上课。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聆听您的教诲,受益良多。今天更想能就一个大家心里常犯嘀咕的问题,再次请教丁老师。丁淦林:你想谈谈什么…  相似文献   

11.
数以万计一生献身于祖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并几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的新闻工作者,又有几人能有机会获得“邹韬奋新闻奖”这类专业性大奖?不过如果谁个能够获得别项全国性大奖,也可谓不枉此生了。比如说浙江省金华市金华电视台《今晚九点半》栏目负责人朱克俭,去年底在中宣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六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优秀)公民”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大杰出公民”之一。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也许这种荣誉是他做新闻工作这“正业”之外的“副产品”,然而这个成果也是够辉煌、够能体现人生价值的了。 朱…  相似文献   

12.
今年 8月 2 6日 ,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2 0周年纪念日 ,2 0年来 ,深圳以其经济的腾飞繁荣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从一个南海之滨的昔日渔村 ,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新兴城市 ,赢得了海内外舆论的交口称赞。与深圳各项建设事业交相辉映的是 ,深圳的新闻事业也得到了高速成长 ,从原来以有线广播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单一结构 ,发展到广播、电视、报纸、新闻期刊以及电子屏幕和网络传播等多种新闻媒介共存的格局 ,为深圳市民提供了丰富的获取新闻和信息的渠道 ;新闻传播从简单转播、平面传播向纸质媒介的“出版 -印刷 -发行”链和广电媒介的“制作 -…  相似文献   

13.
最惠国待遇原则是世贸组织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世贸组织成员平等贸易的重要保证。根据最惠国待遇原则,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世贸组织成员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优惠、豁免或特权,中国企业都可以在WTO规则的范围内自动享受。这可以使我们的报业获得一个稳定、平等、公开的进入国际市场的权利。随着报业集团化发展,报业经营向多角化发展,涉足领域越来越宽,有利于报业进一步扩大报纸销售和服务出口,更好地参与国际竞  相似文献   

14.
日本新闻学与新闻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为什么搞新闻传播研究 ?为谁而搞 ?”等问题 ,新加坡《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日本龙谷大学教授卓南生先生 ,在日前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讲座时 ,发表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卓教授在介绍日本新闻学研究的盛衰和演变及日本新闻事业的现状和走向的同时 ,也对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很好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党报是新闻事业的主体和核心,是新闻队伍中的排头兵,党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全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近些年来,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党报发行量和广告量在萎缩,社会影响力在减弱,作  相似文献   

16.
周琦 《视听纵横》2002,(3):74-75
台州是清末民初浙江省新闻事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仅次于宁波、杭州、温州、绍兴、金华等地区。1909年,《中日僧报》在台州创刊,为台州新闻事业之始。  相似文献   

17.
我敲门我追赶:—报业如何应对“入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鸣 《新闻记者》2001,(5):11-13
一、危机还是良机 :对意义的两种认识中国面对“入世” ,机遇和风险并存。新闻理论界和媒体对“入世”的经济意义评说比较多 ,从经济角度对其积极意义有较高的认同度 ;面对“入世”的政治意义则少有提及 ,从政治角度对其负面影响的耽心则更多一些。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说“入世”在经济层面是机遇大于挑战的话 ,那么在政治层面 ,则似乎是挑战大于机遇。报业从它的社会属性来讲属于政治领域 ,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报业意味着什么呢?我不赞同上述把经济层面和政治层面的意义分别看待的观点。我认为“入世”对于中国报业的发展同样是一个很好的…  相似文献   

18.
在江泽民有关新闻宣传的论述中,对于新闻事业的性质、作用和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的阐释,处于核心的地位。这一点,与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是十分相似的。作为一个政治家,处在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位置,为了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他们不约而同地从政治的高度,来审视新闻事业的性质与作用,考察新闻媒介对社会发展、政治稳定的影响;同时,他们还都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完全了解新闻宣传工具在党的建设和组织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有所区别的是,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面临挑战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所以,在新闻事业的性质、作…  相似文献   

19.
李杨 《当代传播》2002,(2):88-89
2001年金秋10月,在昌吉召开了第十一届新疆“新闻奖”摄影作品、报刊使用图片评选会,这是进入21世纪新疆新闻摄影界第一次研究新闻摄影报道发展与改革的会议。前十届评选会倡导“图文并重,两翼齐飞”,使新疆新闻摄影事业和报刊使用新闻图片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报刊上发表了一大批新闻图片精品,极大地增强了报纸的吸引力和冲击力,增强了报刊的宣传及报道效果,并形成了新疆新闻摄影的特色。当历史的脚步踏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报刊也步入了“读图时代”。由中国记协。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  相似文献   

20.
“抓新闻”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一项工作。1921年中共一大作出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就要求各地党组织“根据需要出版一种工会杂志、日报、周报、小册子和临时通讯”。以后党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成长壮大,新闻工作一直同我们党的历史相伴随,在讲求社会效果中不断创新,成为团结、教育人民,同敌对势力作斗争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战线。在对新闻工作的领导中,我们党在强调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宣传好党的路线、政策、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