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沛 《历史教学》2005,2(9):20-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快速进击并迅速建立伪政权"以华治华",中共出兵华北、华中地区并建立起了敌后根据地,中国出现了国民政府统治区、中共领导根据地和日伪控制沦陷区三种政权并立的局面;为防止经济与文化资敌,国民政府出资并倡导工厂、高校内迁大西南诸省,形成了中国社会与经济重心西移的景观;日本侵华打断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但西南诸省却在厂校西迁和抗战救国的建设中,形成了近代化工业的最初形态.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6,(8):111-118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沦陷区教育工作。战教人员在艰苦与危险环境下利用各种灵活方式反对奴化教育,与日伪争夺教育权,为持久抗战做出了贡献与牺牲。同时,基层战教人员配合各招致站将大批沦陷区失学失业的知识青年送赴后方学习、工作,国民政府为战区招致青年提供了较为良好的学业、就业保障。以教育部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为核心机构推行的战区教育工作,在避免民族文化弦歌断绝、坚持持久抗战和维系沦陷区青年的爱国热情与民族意识所做出的努力是值得记录与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快速进击并迅速建立伪政权“以华治华”,中共出兵华北、华中地区并建立起了敌后根据地,中国出现了国民政府统治区、中共领导根据地和日伪控制沦陷区三种政权并立的局面;为防止经济与文化资敌,国民政府出资并倡导工厂、高校内迁大西南诸省,形成了中国社会与经济重心西移的景观;日本侵华打断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但西南诸省却在厂校西迁和抗战救国的建设中,形成了近代化工业的最初形态。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日军为了麻醉沦陷区人民的思想,削弱人民的斗志,掠夺沦陷区的经济,指使湖北各级伪政府在沦陷区实行疯狂的鸦片毒化政策。他们制定法律,通过"鸦片专卖"使销售和吸食毒品合法化,同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民众吸毒,强迫民众种植鸦片。日伪的毒化政策,给湖北沦陷区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使广大民众在经受战火摧残和敌伪蹂躏之后,又饱受烟毒之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日伪的奴化政策为"切入口",通过对抗战时期河北沦陷区音乐生活和音乐教育的分析,论述日伪政权奴化政策在音乐领域的恶劣手段和沦陷区人民通过音乐反抗奴化政策的方式,以此发掘音乐史上"畸形"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沦陷区、国统区和抗日根据地的农村经济呈现出了三种不同景象,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日本、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三方各自针对农村经济采取了不同的政策,造成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之时,苏联根据《雅尔塔条约》的协议,出兵中国东北地区,协助中国收复东北沦陷区并在当地驻扎近一年方完全撤军。在这期间,一方面苏军在东北地区大肆劫掠日伪政权遗留下来的工矿产业,并作为“战利品”运回苏联,同时滥发红军票,在当地套购民用物资,对当地的经济稳定及恢复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苏联政府试图通过“中苏经济合作”问题的谈判以达到控制东北经济命脉的企图,并以此作为苏联撤军的筹码。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强硬回击和美国的压力下,苏联最终妥协并从东北撤军。面对日伪投降和苏军撤退所遗留下来的东北经济状况,国民政府没有做好充分的接收计划,杂乱无序的接收使东北丰富的经济资源丝毫无益于国计民生,国民政府对东北地区的经济接收同其它地区的接收一样最终陷入失败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直接扶植下,中国沦陷区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汉奸傀儡政权——汪伪国民政府。汪伪国民政府成立以后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在沦陷区大力推行"经济统制",这既是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也是其巩固殖民统治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汪伪统治集团的经济利益需要。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当局在华北沦陷区迅速建立起严密的新闻统制系统,提出了一整套新闻统制的政策策略,严密控制新闻宣传煤体,为其殖民统治服务。日伪在华北沦陷区的新闻统制具有严密性、严酷性和欺骗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抗战初、中期,日本对华中沦陷区的重要经济部门实行严密的操纵和控制,伪政权的自主权很小。1942年底,日本为挽回侵略战争的败局,缓和日伪之间的矛盾,制定了对华新政策,由直接操纵沦陷区经济改为通过伪政权出面进行经济掠夺。在日本的授意下,汪伪政府以“参战”的名义,对其经济机构进行调整和改组,并颁布《战时经济政策纲领》,逐步将其统治区经济纳入战时体制的轨道。该文通过对汪伪战时经济体制形成背景及过程的分析,初步揭示了华中沦陷区经济的基本结构及其殖民地性质。  相似文献   

11.
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在华北沦陷区成立了汉奸组织新民会,并在各农村组建了基层组织、各种分会和外围组织等团体。日本侵略者利用新民会在华北农村的这些团体进行政治欺骗、经济掠夺、破坏抗日等活动。抗战胜利后其宣告解散。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上海的民众立即掀起了抗日救国运动和抵制日货运动的高潮。在国民政府顽固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时,上海成立各种抗日救国组织,成为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从工人、帮会到童子军,各界民众广泛地参加了抗日活动,上海的特殊环境,使它成为国共两党走向第二次合作的里程碑式的地点,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得以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给日本法西斯以沉重打击。上海人民与犹太难民、朝鲜的反日志士以及其它一些热爱和平的国外人士一道,生活在同一上海屋檐下,始终斗志昂扬,投身于共同的反法西斯大业中去。上海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中抗币与法币、伪币斗争述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抗战期间,我党在同日、伪、顽等反动势力进行军事、政治斗争的同时,还在经济领域同其进行着激烈的金融货币斗争。抗币在这场斗争中诞生、成长、壮大,逐步建立起了良好的信誉并占据了市场,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独立自主的抗区货币体系,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对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的全面胜利发挥了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在沦陷区采取了军事化的殖民统治,尤其强制建立奴化教育体制。为了向沦陷区提供所需要的师资及各种技术人才,日伪注重各占领地的师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及军事教育,反映了日伪在沦陷区竭力推行殖民性专门技术教育的事实,其目的在于希望以此为途径控制广大民众,毒害青少年的思想,同时培植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及技术能力的亲日群体,以满足日本军事侵略与殖民统治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当局一方面加紧对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和榨取,另一方面加强对与掠夺资源相关的工矿业的直接投资。日资在华形成了以20个垄断性企业系统为核心的殖民掠夺与为侵略战争服务的投资经营体系,完全控制了沦陷区的经济命脉。  相似文献   

16.
国民参政会是抗战初期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民政府创造民主气氛,进行民主抗战的体现。它的成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民政府的政治态度和抗战政策的变化,顺应了广大人民抗日的政治愿望,推动了抗战的进程。但是,由于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国民参政会成立不久便表现出了极大的局限性,原本能作为反映民意、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的代表机构,却成为国民政府控制下的一个无职无权的民意咨询机关。  相似文献   

17.
抗战爆发后,各地民众积极响应政府“有钱出钱”的号召,纷纷捐款献金。国民政府为统一管理和鼓励民众捐款献金,制定了相关捐款献金收支与奖励办法,这对于当时的抗战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之的分析研究,旨在揭示这种金融管理办法对当时抗战的重要意义和我们今天可借鉴的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一战期间,中国对德政策经历中立、抗议绝交、宣战三个阶段,在后两阶段冯国璋态度历经两度转变。冯国璋从调解府院之争的角度出发,由反对抗德绝交转变为赞同绝交;在第三阶段,冯国璋由反对参战到力主参战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出于国家长远利益的考量。相较前者而论,冯国璋后者态度转变更具积极进取色彩。冯国璋态度的两次转变客观上催化了北京政府的抗德绝交政策、对德奥宣战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华侨的抗日斗争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和华侨华人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本文结合相关材料,尝试分析抗日义举与扩大南洋华侨的社会影响力、改变其在居留地受歧视的地位、拓宽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发展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保定沦陷后,面对剧烈的政治变局,保定各业公会积极配合日伪政权恢复公会组织,并自觉把公会组织定位于法人机构,力图维护同业利益;日伪政权基本上按照前国民政府的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法架构给予改组,表面上给予了保定商会、同业公会自主性空间,而实际上由于保定商会、同业公会与日伪政权基于权利与义务的双向关系,保定商会、同业公会被日伪政权控制,协助推行各种政策,这与日伪的殖民政策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