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自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的竞技体育却从此一蹶不振,1978年以后,中国在经济仍很落后的情况下实现了竞技体育的跃进,中日竞技体育的一兴一衰都与经济实力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那么体育与经济是个什么样的关系呢?它与政治的关系又如何呢?本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时间参照系,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在用图表勾画出中日竞技体育兴衰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的论点:(1)通过历史地回顾中日竞技体育的发展,可发现相似之处颇多;(2)二战后,政治干预体育的目的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3)日本的竞技体育并非不具备重振雄风的经济实力,而在于政治对体育的干预由直接的转为间接的,在于看重体育的经济价值;(4)中国竞技体育的腾飞,除政治的直接干预外,与整体经济实力(GNP)并不相悖。(5)经济对体育的影响,必须从整体经济实力(GNP)和人均国民收入这两个水平上去考察。一般来说,前者决定着竞技体育的强弱,后者决定着大众体育的发展。(6)政治与经济对国家体育总体的影响将会对各国发展体育产生三种模式,即体育发达国家、竞技体育强国和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中后期,中韩日三国分别于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期。那么,中韩日三国竞技体育的兴衰,是否与其国民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某些必然联系呢? 1、近现代中韩日竞技体育发展概况 1.1迅速发展的中国竞技体育 1974年,中国恢复了在亚洲体坛的合法地位并参加了当年在伊朗德黑兰举行的第七届亚运会,金牌总数仅次于日本和东  相似文献   

3.
张克峰  李凯  吴宝光 《体育世界》2009,(10):115-116
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逻辑法,对竞技体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入手,深入调查分析,进一步比较民族民间体育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与竞技体育发展的差异,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我国民族民间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中日竞技体育的成绩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历届奥运会和亚运会上的成绩,看日本竞技体育的大滑坡(见表1、表2)。从23届奥运会以来和第7-13届亚运会看中国竞技体育的兴起(见表3、表4)。二、中日竞技体育发展的政治基础从中日竞技体育发展史上看,两国发展竞技体育的政治基础有几点相同之处。第一,中日两国都把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群众体育,增强青少年的体质。第二,中日两国都是从1956年以后确立振兴竞技体育的方针,尽管日本在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上就实现了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第三,…  相似文献   

5.
从中日韩竞技体育和经济的发展看竞技体育与经济的关系张细谦体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近期体育界所关注的热点。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研究生张细谦撰写的《从中日韩竞技体育和经济的发展看竞技体育与经济的关系》一文,以60年代后的时间为参照系,通过比较分析中日韩3国竞...  相似文献   

6.
由于竞技体育特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价值,其一直被认为是体育中最具活力、最典型、最能体现体育真谛的人类实践活动,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解决好竞技体育的发展问题可以说是解决我国诸多体育问题的关键。本文从竞技体育效益出发,对其进行了分析。认为,竞技体育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效益居首要地位,没有经济效益,也就没有社会效益。提出,加速竞技体育体制改革;提高成本利用率以及竞技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对竞技体育效益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角视考察群从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经济对体育发展的制约关系的分析,试用了“体育发展最佳水平”与“体育现状水平”两个新述语,将经济对体育的制约分成国民生产总值制约竞技体育发展,人均国民收入制约群众体育发展两组系统进行考察,阐明了客观制约与主观努力对体育发展的不同作用,从体育与经济的关系角度探讨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产业革命后重视大众体育而忽视竞技体育,联盟下各地区缺乏统一,致使英国竞技体育发展迟缓.其后,国内政治斗争、经济危机和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竞技体育停滞不前.当代国际竞技体育的发展和竞技体育本身的政治、经济价值促使英国进行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加大投资,英国竞技体育逐渐走出低谷,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好的成绩.英国政府正加强体育管理,明确奥运战略,期待在伦敦奥运会上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政治、经济20年来进行的空前大变革中,竞技体育总像待哺的婴儿不能自立,由于至今仍负有为国争光的政治任务以及有庞大的行政阶层消耗着可观的国家经费,这一状况多年来很难从根本上加以改善、似乎那些发达国家的社会化、产业化的竞技体育体制在中国永远没有实现的机会,中国竞技体育的光明出路在哪里? 其实,搞竞技体育并不是非要有现在这么多投入才行,举重、女足、女垒也没有多少奖金、赞助、但成绩大多是世界一流的。竞技体育要自立自强的第一步是否可以把那些冲不出国门甚至冲不出亚洲的运动队伍通过拍卖、兼并,分流或自谋职业等形式排除在国家计划之外,让其自找出路或转变为体有产业呢?对冲出亚洲的运动队伍则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此举不但不会削弱中国在奥运会上的成绩,反而会夺取更多的奖牌。第二步也就是根本性的改革,撤消各地方省市的专业运动队编制,让各项目运动队与大学或青少年体校合并为单项俱乐部,不靠政府养活而独立生存,把自身牢牢地扎根在社会和群众当中,既是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竞技体育伦理的理论界定及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的探讨,旨在更好地认识竞技体育伦理内涵。研究对竞技体育伦理中的"竞技体育"的多重含义、伦理与道德的涵义和关系、竞技体育伦理的内涵和竞技体育伦理的划分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对竞技体育伦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竞技体育伦理与竞技体育文化及组织文化和竞技体育伦理与非智力因素等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政治转制、社会转轨、经济转型,使俄罗斯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也受到冲击。历史的原因,中国与前苏联的国情、社会制度、经济状况以及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上都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研究,无疑对我国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从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教训中启示我们,只有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形势下的竞技体育管理模式,我国的竞技体育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英国竞技体育振兴之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英国建立于1801年,是一个酷爱体育运动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先进行产业革命的国家,产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是,产业革命后英国政府和人民重视大众体育而忽视竞技体育,联盟下各地区缺乏统一,致使英国竞技体育难以发展.其后,国内政治斗争、经济危机和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竞技体育停滞不前.当代国际竞技体育的发展和竞技体育本身的政治、经济价值激励英国进行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加大投资,系统训练,研究竞赛环境、天气、饮食和时差,积极备战,使竞技体育逐渐走出低谷,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学校体育一体化必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和谐发展问题已成为现今中国体育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对国内外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的关系及发展趋势作一阐述后,揭示了"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一体化发展趋势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性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试论体育需求和体育供给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2  
体育消费牵涉到两个因素-体育供给和体育需求,任何单一因素力量的强大都不足以提高体育消费水平,我国整体经济水平还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供给与体育需求;现阶段我国体育消费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应采取积极稳妥的态度,处理媸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之间的体育消费均衡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投资和收益的相互促进关系;体育消费是一种特殊的消费,体育商务活动过程中起主导的是竞技体育和观赏  相似文献   

15.
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体育界大批有识之士对我国体育领域中一系列“热点”问题进行了反思,尤其对我国竞技体育未来的走向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勾勒。然而在我国未来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走向问题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竞技体育国家化”和“竞技体育社会化”两种截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梳理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关系的演进历程,分析了阶段性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关系失衡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背景,强调指出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控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非均衡发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日竞技体育的兴衰与两国运动训练体制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比较法和文献法对近20年来中国两国竞技体育的兴衰进行探讨,分析两国运动训练的体制现状与改革发展,并得出我国的三级运动训练体制的整体经济实力发展情况,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优先发展竞技体育,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是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2010年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前,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竞技体育发展关键时期,而指导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奥运争光计划”却将随着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结束而告一段落。面向21世纪的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能否在激烈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尽快研究和制定面向21世纪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与发展对策,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总体发展宏伟目标的实现。一、研究和制定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竞技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影响。研究和制定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也必须广视角、多层面地考察和研究新时期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全球视角从自然、社会、政治经济和体育四个方面阐述竞技体育实力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和海陆环境;社会因素包括种族差异、文化与宗教;政治与经济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制度和国民生产总值;体育因素包括运动员数量、竞技体育管理模式和项目竞赛规则变化。四个方面的因素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促进了竞技体育实力分布的国际区域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正> 目前,在国民经济进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发挥我们的潜在优势,如何协调各经济关系,这是当前研究我国竞技体育急待解决的问题,直接影响竞技体育的发展,为此,我们选择这一课题,试图为我国体育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决定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社会因素1.资料来源竞技体育是社会诸因素组合的缩影,除经济外,还受教育、政治、文化、科学、地域、民族等因素的影响。我们根据有关经济、教育、体育、政策研究专家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