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目前已知的宇宙星体中,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理教学实践要贯彻“人类要保护这仅有的一个地球”的教学理念,在传授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技能和发展智力的过程中,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程安 《科教文汇》2009,(17):203-203
地理教学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好地理知识,要应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建设和保护我们的家园。学习地理知识不仅能使我们变得聪明,并能使我们增强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所以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单元第五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之一:"地方时"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其中关于日界线的时间计算则为难中之难,所以本节课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日界线"成为教学关键.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才能更好地检验教学效果。特别是地理这样的自然学科,教师更应从实际出发,把科学发展观与地理课程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深入研究适合当前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探索更优越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学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从小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相似文献   

5.
马建民 《科教文汇》2010,(11):74-74
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才能更好地检验教学效果。特别是地理这样的自然学科,教师更应从实际出发,把科学发展观与地理课程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深入研究适合当前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探索更优越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学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从小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本身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已经达到地球历史上巨大灾变的规模。上世纪末,人类终于从一味要“征服自然”的想象中醒悟过来,认识到只有理解自己的生存环境,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社会的发展才能持续,而这正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研究任务。当代的地球科学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包括地质、地理、大气、海洋等众多学科在内的地球科学或地学,是自然科学中直接面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部分。从《里约宣言》到《京都协定》,人类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已经提高到国际共同关注的战略高度。然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乌托邦"其意就是没有的地方,或不存在的地方."乌托邦"的观念有一个地理空间的变化到时间维度的转换过程.其原因是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探险活动所导致的地理空间的扩大,人类熟悉了地球."乌托邦"理想设计从遥远的某个地球远方到宇宙的某一星球或未知的海底直到转换为寄予遥远的人类未来社会.  相似文献   

8.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联系生活学地理,把生活问题地理化,地理问题生活化。本文除了研究课堂中如何使教学生活化外,还重视课外实践,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的头脑去观察生活、分析社会,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体现地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欲在月球打造"末日方舟" 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地导致了恐龙的灭绝.许多科学家相信,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或一场失去控制的核战争,也可能足以导致人类文明的毁灭.假如人类文明在这种"末日式"灾难中被摧毁殆尽,即使地球上仍有少数幸存的人类,那么他们也将重新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因为人类在数千年历史中积累保存的所有文明知识都可能会在大灾难中"失传".  相似文献   

10.
团结 奋进     
科学和技术是创造未来的力量与途径,在科学和技术进步中,人类将形成新的高尚的一代;地球是人类活动的平台,是人类的立足之地,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善待地球,过分“改造”它,必定会吃到她赐予的“苦果”的,这一点要切切记住。而地球科学则是我们认识地球,处理好与地球关系的基础,归根到底地球科学也应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德瑞 《科学与文化》2007,(10):34-34
人类从哪里来?关于这个问题,有各式各样的答案,其中就有人类来自"古代宇航员"一说。"古代宇航员"通常是指在远古来到地球的外星人,他们在地球上播种,并最终创造了人类。几乎在所有的古代文明中,都能找到有关"古代宇航员"的传说。  相似文献   

12.
项目组以教材分析为基础,重点分析高中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与大学“地球概论”相关知识,对高中教师和大学学生进行了调查与访谈,呈现高中和大学两阶段地理教育衔接的状况,并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也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地理就不是"无所谓"了,也不会成为"额外的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兴趣成为学习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将会事半功倍.但中学生的兴趣特点是激发出来,而难于维护稳定.地理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我们要努力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鼓励学生动手画图,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只有一个地球》这课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有四:使学生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需要,都要从地球上索取;使学生知道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使学生知道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人类的持续发展必须爱护地球,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使学生知道确定"地球日"是为了宣传和呼吁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  相似文献   

15.
地球上有许多个极,但是若按地理、地貌而言,人们习惯称地球上有三个极.那就是地球的南极、北极和峰极(指位于我国和印度之间的珠穆朗玛峰,最高峰顶海拔8848米)。本文所说的“两极”异同,是特指地球的北极和南极。那么.这两极究竟有些什么明显的异同呢?  相似文献   

16.
刘汉丽 《科教文汇》2007,(10Z):118-118
《只有一个地球》这课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有四:使学生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需要,都要从地球上索取;使学生知道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使学生知道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人类的持续发展必须爱护地球,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使学生知道确定“地球日”是为了宣传和呼吁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  相似文献   

17.
正自从知道地球确实分为壳、幔、核三部分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寻找进入地球深处的方法。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在《地心之旅》中设想人们可以从火山口钻进去,穿透表壳,穿过幔层,最后直抵地球的核部。这一充满诱惑力的设想并不具有可行性,因为火山并非像井一样可以直通底部,火山的岩浆房里其实是炽热的熔浆,目前的条件下还做不到穿过熔浆继续前进。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已经向太空发射了无数的探测器,但是直到2015年,人类才第一次钻穿地球的表壳,触及地幔。人类在地球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地理专业知识要求的提高,高师地理专业的改革也在随之不断加强。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需求,一种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便应运而生。其中网络技术以其信息量大、异地性、远程性和不同时性的特点,在校园网络课堂建设中的应用尤为突出。本文主要介绍了地球概论的教学现状及其多媒体、网络技术在现代地球概论教学中的应用。以地球概论网站建设为例,探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地球概论教学中的发展优势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19.
王海涛 《科教文汇》2013,(26):178-178,180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及时复习,有利于巩固自己的地理学习知识,加深对地理的理解,提高地理学习成绩。在高中地理的学习内容中,“地球运动”部分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在历年的地理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针对高中地理中的“地球运动”教学内容部分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有效的复习教学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菁 《科学中国人》2014,(8S):131-131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关于地球和地球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地理学对工农业生产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为了提高在职业学校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效率,本文提出了多种地理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