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盛兰 《青年记者》2016,(29):97-98
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以市场、用户等为媒介,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在网络时代,互联网思维已经成为新的潮流.而播音主持专业作为一门与时俱进的艺术,其专业教学也需要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与时俱进,形成一种更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专业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当前,互联网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对个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改变了社会各个产业的基本格局和结构.正如学者所言,互联网作为整个社会的基本操作系统,正在重构整个社会的基本生态,它将颠覆处于其间的各种产业,无论在运作方式还是在商业模式上,互联网都为其带来了契机和挑战.当前,在"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如何让自身更好地融入互联网所创造出来的环境中,以互联网的基本逻辑实现自身的发展转型,也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姚丽亚 《青年记者》2016,(29):103-104
随着国家提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以及以互联网思维推动融合发展战略的确立,互联网思维能力成为未来新闻、编辑、出版等传媒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必备能力,这对当前高校出版类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作为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互联网思维主要指“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背景下,对用户、产品、企业乃至整个商业生态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①高校出版类专业主要包括新闻学、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学等专业,目前的人才培养中还没有将互联网思维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之中,更不必说设计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邱仿 《中国编辑》2005,(6):42-44
信息革命的浪潮席卷整个世界,在互联网上重新定位,对于每一个品牌期刊来说,可谓二次创业。在资本注入有限、没有网站营运经验、没有专业网络人才的情况下,如何将传统出版领域的品牌扩展到互联网上,如何利用网站推动纸质杂志的继续发展,以及如何协调网站与纸质杂志间的关系等,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发展对科技期刊的传统办刊经营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科技期刊需要重新审视办刊和经营模式,才可能走出困境,探索出一条适应发展要求的新路.因此,深入分析和理解互联网思维,并将互联网思维与科技期刊的特点有机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这里指的互联网,不单指桌面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是泛互联网,因为未来的网络形态一定是跨越各种终端设备的,包括台式机、笔记本、平板、手机、手表、眼镜,等等。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百度公  相似文献   

7.
舆论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互联网时代的舆论具有传统媒体时代不具备的新特征.在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同时还改变着整个社会媒体生态和舆论格局.互联网时代的舆论格局和传统媒体时代相比,显得更为复杂,更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动员力,它能够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8.
《传媒观察》2014,(6):64
正互联网思维,不是有互联网才会产生,而是借助互联网"开放、协作、分享"等特性,让它得以迅速传播正如有人总结:互联网思维是"网络为体,创新为用",而不是"传统为体,网络为用。"人民日报在上月26日的一篇《向互联网思维取"创新经"》中,对什么才是"互联网思维"进行了解读。"互联网思维"最早出自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之口。互联网思维并无权威的定义,一般的共识是,它是一种对市场、用户、产品乃至整个商业生态重新审视的方式,体现的主要是注重"以用户  相似文献   

9.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作为传统广播,应该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按照新媒体的思维去寻找广播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视和互联网等形象化、直观新闻手段的迅速发展,广大受众越来越喜欢形象的描述和形象的感受.在各种新闻体裁中,新闻特写恰恰适合受众的需求.因此,它在新闻报道领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有必要运用当代思维,对这一体裁进行重新审视和探讨,以改善我们的广播宣传.  相似文献   

11.
VR作为下一代技术平台,兴起了新一轮的全球化创业热潮.它代表信息产业发展的新方向,重新定义了信息生产、传播、呈现的方式.它和“互联网+”一样,虚拟现实不仅是一个独立的产业,更是能与传统产业相融合并产生社会变革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的互联网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飞 《编辑学报》2015,27(1):13-15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科技期刊传统的服务模式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运用互联网思维方式提高期刊的显示度和影响力,使期刊内容传播及影响最大化,是期刊全媒体出版的重要课题.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特征,探讨科技期刊在全媒体出版时应采取的措施,提出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期刊运营新模式,即对期刊内容重新定位,坚持“内容为王”;重新塑造传播模式,变“权威发布者”为“信息提供者”;重新构建服务模式,通过推送服务、定制服务等方式,满足读者新的个性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张子煜 《青年记者》2017,(5):99-100
信息与网络化社会人类大规模活动催生了大数据,并使其从一个技术用语演变成冲击各行各业的社会浪潮.大数据将加快媒介产业的重新洗牌,改变传统报业的内容生产、产品分发、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 大数据思维的基本维度 大数据思维是网络社会步人大数据时代后,一种从大数据角度来重新解构世界的新思维方式,它是互联网思维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杂志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成为网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网络杂志质量和营销方式尚不如人意、受众认知度不高等方面的因为,尽管其前景广阔,但现实的生存却举步维艰,需要在重新审视其发展历程和生存状态的基础上,采取更为有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于海婷  唐英 《青年记者》2016,(23):117-118
喻国明教授在《互联网是一种高维媒介》中指出,互联网具有高维媒介的特性,“互联网不仅是一个媒介,更深刻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重新构造世界的结构性力量”.①互联网的这一特性使它更加自然地向下兼容电视这种低维媒介,却不容易为电视所兼容.所以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既要把握传统电视媒体的独特性,又要兼顾互联网自己的发展规律.技术属性决定了电视无法像互联网那样具有高度互动性和开放性,但电视在诞生之初就具有家庭休闲的功能,有高度的“强关系”社交属性,是客厅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互联网与社交电视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是调动电视的“关系”特性,实现电视观看的场景化,构筑电视观众深度介入的场域.  相似文献   

16.
《信息系统工程》2010,(1):16-16
第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对包括公共服务在内的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它潜在的潜力评价非常高。现在的互联网完完全全没有达到它承受的力量,完全处在初始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一、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提高对加强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加强互联网新闻宣传,是促进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互联网不仅是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也是科技进步的强大推动力.它的迅速发展是信息传播技术领域带有根本性的一次突破和变革.目前,我国已有1000多家报纸、100多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上网.这些网络媒体在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和对外宣传等方面,已经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颖 《青年记者》2020,(11):4-5
新闻传播格局重构,互联网个体用户成为关键因素近年来,媒介技术变迁,新闻传播格局重构.个体用户成为中心,专业媒体不再是唯一的新闻生产者和传播者.公共传播时代已经到来,公共传播机制重新建构,公共传播是通过传统媒体或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面对不特定人群的开放性传播,它的传播主体既包括大众媒体,也涵盖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阅报栏、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兴媒体.  相似文献   

19.
贺钢 《传媒》2015,(12):38-39
如今,互联网日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程.中国互联网发展迅猛,网民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且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今日中国,互联网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有着难以预估的社会影响力.尤其是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手机等移动终端技术的普及利用,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电视自产生以来一直是人们的宠儿,它迅速介入人们的生活,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因特网出现之后,这个具有非凡魅力的媒体开始席卷全球,它把整个世界联结在一起……不可否认,互联网在传播方面,有电视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1.互联网信息发布、更新快捷灵活。电视的信息需要一段制作的时间,而互联网则几乎没有时间的限制,可以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发布出去。2.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交互性。电视与受众之间的信息传播模式是单向的,定时定量的,受众只能被动的选择;而在互联网上,观众可以随时查阅所需资料,还可以发表言论。3.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