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新闻评论栏目,《焦点访谈》创办不到9年,每期节目一般也只有13分钟,但这个栏目却以鲜明的特色,成为了中国政治生活中“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的重要窗口,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誉为是“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相似文献   

2.
9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首次推出了大型新闻杂志型栏目《东方时空》,不久另一个以深度报道为主的新闻评论性栏目《焦点访谈》又与观众见面,从此《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成为中央电视台家喻户晓的名牌栏目。于是全国各个省级.市级电视台也纷纷效仿,不同版本的“焦点”式新闻节目应运而生,并且入气颇旺。但是时至今日,《东方时空》。  相似文献   

3.
刘琼 《视听界》2005,(1):48-51
2004年8月,中央电视台对旗下名牌栏目和名主持人的品牌价值做出首次测评。《新闻联播》名列“最具价值栏目”第一位(品牌价值26.6亿元),其次还有(《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幸运52》和(《开心辞典》等栏目。《幸运52》的主持人李咏位居“最具价值主持人”第一位(品牌价值4亿元)。  相似文献   

4.
武宁电视台自2000年起开办了新闻类专题节目《月季花》和《啄木鸟》。这两个栏目以“关注百姓冷暖、解答百姓疑难、匡扶人间正义、鞭鞑社会丑恶”为宗旨.运用灵活多样的报道形式对百姓身边事进行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拥有一大批收视群体,被群众称为武宁的《焦点访谈》。总结几年来的工作体会,我们觉得《月季花》《啄木鸟》栏目之所以受到大家关注,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归根到底是因为坚持了“三贴近”的原则,并以平民化视角真实报道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视深度报道的兴起是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开播为标志。《焦点访谈》是一档“以电视深度报道为基础.以旗帜鲜明的评论为特色,以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为基本功能”的新闻评论栏目.由“主持人演播室导语+新闻事实陈述+主持人演播室评论”构成的一种新的节目形态,①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电视业界的一致追捧,导致许多电视台纷纷跟风仿效。然而,一味的跟风仿效无形中把电视深度报道引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6.
嘉兴电视台的《新闻日记》,是一档新闻评论性栏目,创办五年来颇受群众欢迎,当地群众称它为“嘉兴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足见其影响之大,口碑之好。正因为如此,在嘉兴电视台建台2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盘点成果,选择《新闻日记》这个栏目是很有典型意义的。因  相似文献   

7.
《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它不仅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也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一个专题栏目,为何受到社会上下如此程度的重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焦点访谈》能够正确地开展问题报道。  相似文献   

8.
从2013年《焦点访谈》改版方面着手分析我国电视新闻栏目蜕变与创新。论文的主体部分将在分析改版后《焦点访谈》新特色的基础上,剖析中国电视新闻栏目在新时期的创新手段,从栏目的品牌战略、竞争战略的调整看中国的电视新闻栏目如何防御突围。最后,通过对电视新闻栏目新时期发展新趋势的探讨研究,更好地提升我国电视新闻栏目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9.
现在全国电视新闻界克隆现象严重,中央台有了《焦点访谈》后.各省市也涌现一批“小焦点访谈”,江苏台出了一个《南京零距离》,各地也出现了不同地方的“零距离”节目。同样,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也推出《阿六头说新闻》,因为收视率高,表现形式独特,导致浙江全省乃至全国各种方言说新闻的节目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10.
胡广清 《现代传播》2003,(5):134-135
一、围绕中心 ,突出重点电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一般靠新闻栏目 (频道 )、新闻评论性专栏和社教类专栏来实施。例如 ,中央电视台是靠《新闻联播》、《午间新闻》、《晚间新闻》和新闻频道的各个栏目以及《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今日说法》、《社会经纬》等栏目来实现舆论监督。仅就《焦点访谈》来说每天都要收到 2 0 0 0多封反映问题的群众来信、接到 10 0 0多个举报电话 (以上数据《焦点访谈》记者已证实 )。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选取批评报道所需要的“点子” ,一个重要的选择标准是 :能否围绕当时党和政府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2007年4月1日,《焦点访谈》栏目开播13年。13年的发展,使它成长为中国舆论监督的成功典范,也成为中国电视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栏目。  相似文献   

12.
打开电视,各种新节目、好节目层出不穷,或新鲜奇异、或情理细腻、或动感多变,小小荧屏已让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然而,相对这一如火如荼的局面,这些年盛行的“热点”类栏目却相对冷清了许多。“热点”栏目是指电视台所办的反映社会焦点问题的栏目。1994年4月1日,中央台隆重推出《焦点访谈》。一时间,大江南北如法炮制、纷纷“克隆”。北有黑龙江的《今日话题》、辽宁的《热点透视》、南有广州的((城市话题》、深圳的《今日视点》,东有上海的((新闻透视》、山东的《今日观察》,中有河南的《中原焦点》,等等。此类节目从形式到  相似文献   

13.
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是一个行使舆论监督权力颇有力度的栏目,因而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但“焦点访谈”没有满足已经占有的天时地利,在运作过程中,一方面在题材、主题和思想内涵上,一方面在表现形式、技巧、风格、语言上,力求有所拓展、有所创新,追求更加丰富与完美。1999年10月15日的《光明留人间》是“焦点访谈”另一种风格的展现,其特点是基调柔情、温暖,具有人情味;舒缓、流畅,却不怒而威,对人们的传统观念产生震撼。 《光明留人间》虽然仍由以严谨冷峻风格见长的荧屏“黑脸”方宏进主持,却在提纲挈领的开场  相似文献   

14.
去年,陕西电视台《都市快报》被评为全国“百佳”电视栏目,值得庆幸。但要支撑一个区域性的电视强台,仅有一个名牌栏目是很不够的,必须有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优秀栏目。在目前自办的几十个栏目中,哪一个会成为“黑马”脱颖而出?依笔观察,《今晚播报》初步具备了冲击名牌栏目的“品相”,只要坚持培育,就有希望变可能为现实。为此,提如下几点建议,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15.
《政风行风热线》栏目,是亳州广播电视台的一档服务类栏目,是政府和百姓之间的“连心桥”,开播6年来,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为群众解决了许多难题,深入人心,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群众称为亳州的“焦点访谈”.本文通过应答、处理、监督、覆盖、服务等方法,谈谈如何维护栏目的品牌.  相似文献   

16.
细心的读者最近在阅读宝鸡日报时,总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盯向二版上的新栏目——《新闻调查》。它若如一股清新的春风、一抹绚丽的彩虹、一只破壳而出的雏鸡,短短两个多月便成为读者公认的品牌栏目,突出了“党报品质”、“百姓口味”和“地方特色”三大特点,被市民誉为宝鸡的“焦点访谈”、陈仓的“新华视点”。  相似文献   

17.
金曙 《视听界》2011,(4):91-91
曾几何时,在央视舆论监督节目《焦点访谈》的引领下,各地舆论监督类栏目遍地开花,你有“透视”,我有“观察”,你有“写真”,我有“聚焦”,一时好是热闹。  相似文献   

18.
沛县电视台对农栏目《农村科苑》创办以来,从栏目自身的定位、内容到运作形式,都以追求“三贴近”为特色,成为沛县电视台的一档精品栏目,曾被评为“徐州市十大品牌栏目”和“徐州市十大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19.
沛县电视台对农栏目《农村科苑》创办以来,从栏目自身的定位、内容到运作形式,都以追求“三贴近”为特色,成为沛县电视台的一档精品栏目,曾被评为“徐州市十大品牌栏目”和“徐州市十大名牌栏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电视新闻界,《焦点访谈》是电视深度报道的一面旗帜,自1994年4月推出后就一直受到观众的欢迎,长期以来收视率在央视节目中仅次于《新闻联播》。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焦点访谈》取得如此佳绩,实属难得。值得关注的是,《焦点访谈》在保持了相对收视高排名的同时,近年来的绝对收视率却有了较明显的下降。 《焦点访谈》的收视率为何下降,固然有一些客观因素不可忽视,如从栏目自身发展规律看,这个创办至今已7年的栏目无疑在经历着成熟的“考验”。《焦点访谈》的制片人梁建增对此深有体会:“一方面栏目做得长了,主题不可避免地有重复性,手法也容易重复。成熟是一个好事,也是一个坏事。成熟往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