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反复观察林丹和李宗伟在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的表现,对两位选手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攻防相持能力、主动得失分使用技术、关键分技术运用等全场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丹处理网前球以挑球为主,李宗伟以搓放网前球为主。杀球成为两人得分的主动技术手段,林丹的杀球能力明显高于李宗伟。两位选手在发球和接发球得分相差不大,林丹相持能力略优于李宗伟;关键球处理上,林丹的技战术水平明显高对手。林丹凭借着略胜一筹的相持能力和关键球处理的优势,最终实现逆转取得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通过反复观察林丹和李宗伟在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的表现,对两位选手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攻防相持能力、主动得失分使用技术、关键分技术运用等全场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丹处理网前球以挑球为主,李宗伟以搓放网前球为主。杀球成为两人得分的主动技术手段,林丹的杀球能力明显高于李宗伟。两位选手在发球和接发球得分相差不大,林丹相持能力略优于李宗伟;关键球处理上,林丹的技战术水平明显高对手。林丹凭借着略胜一筹的相持能力和关键球处理的优势,最终实现逆转取得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2006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男单半决赛中国选手林丹与马来西亚选手李宗伟的比赛,被国际羽联评为了年度最佳赛事。首局比赛,林丹以耐心和稳定的发挥表现出自己王者的形象,靠突击速度和落点,线路的变化控制了局面,林丹以15比9的比分拔得头筹。第二局比赛李宗伟进入状态较慢,抓住机会的林丹以一连串的点杀、劈吊斜线结合网前小球迅速扩大比分,并取得了8比2大比分的领先优势。李  相似文献   

4.
蔡健 《福建体育科技》2013,(1):24-25,36
运用文献资料法、视频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以2011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决赛中国的林丹与马来西亚李宗伟的决赛视频为基础,对比赛过程中的发接发、主动网前、后场的技战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对发接发、主动网前的处理体现出两位选手都有着很强的网前抢网意识,目的是让对方起球,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进攻机会,而重杀就成了后场主要的得分手段之一。建议:在训练中要重视运动员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其战术意图,让其多看高水平赛事,明确训练方向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以及数据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通过对中国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谌龙在2011-2012年间与林丹、李宗伟的比赛录像进行技战术的采集和整理,共计六场。分析结果显示:谌龙身高臂长,步伐灵活,防守稳健,属拉吊突击型打法,谌龙在比赛中的表现说明了他目前已经具备了与世界顶尖选手抗衡的能力,但与林丹、李宗伟相比,谌龙还存在着主动失误偏多、得分手段单一以及不善把握比赛等问题。然而,作为一名后起之秀,他在比分落后时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以及不屈的斗志,为他在今后成为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林丹在第30届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再次逆转战胜李宗伟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中国羽毛球队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录象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决赛中林丹和李宗伟的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林丹和李宗伟都在各自的特长技术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最终凭借林丹在关键时刻强大的心理优势和稳定发挥,赢下了这场举世瞩目的"世纪之战"。  相似文献   

7.
以第31届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谌龙和李宗伟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谌龙网前小球使用比例最大,后场平高球较少;中场击球反应快、高;后场吊球为主。李宗伟网前小球使用次数多,后场平高球较少;中场回球变化多样;后场杀球为主。两人实力接近,谌龙凭借关键时刻制胜得分的能力、充沛的体能、强大的心理优势夺得冠军。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分析法对林丹的比赛技术数据进行研究,并分别对林丹与李宗伟、陶菲克和盖德之间的比赛数据进行分析与对比,林丹的获胜点归于个人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运用Excel软件对林丹与李宗伟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羽毛球半决赛比赛中各项技术的使用情况和总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就林丹和李宗伟的技术运用特征和总得失分情况进行较深入的对比分析,找出林丹和李宗伟技术运用方面的异同和各自的规律特点,为我国男子单打的科学训练,提高技术水平,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访谈法等,对谌龙与李宗伟在2014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技术运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发反手网前球是双方使用最多的发球技术,谌龙发球技术较为单一;搓放球和挑球技术是前场使用最多的技术;谌龙和李宗伟在中场主要运用平抽平挡和网前放小球两项技术;后场使用最多的是杀球、正手吊球、高远球和头顶吊球技术,反手吊球使用率都比较低;双方主要得分方式是通过杀球和网前扑球技术;在本次男单世锦赛中,谌龙主动失分低于李宗伟。  相似文献   

11.
《网羽世界》2012,(1):34-35
男子单打 本月焦点人物:李宗伟 李宗伟近期纠结中。赛场上对林丹俯首称臣也就罢了.现面对来自谌龙这样的后辈的连败,让他无法淡定.世界第一已名不副实。  相似文献   

12.
不打不成交     
修羽 《新体育》2012,(4):105-105
去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男单决赛,李宗伟2hLO战胜林丹。赢球后,李宗伟跪倒在地,肆意庆祝着到手的胜利……今年,世界第一和第二又在决赛中相遇了。对林丹来说,可谓大团圆的结局。他在此时此地成就了五冠王的伟业,李宗伟则无奈地告别全英赛的三连冠。但对于心系羽毛球的铁杆粉丝来说,谁赢谁输真的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林丹和李宗伟屡屡在决赛中奉献出的精彩演出,已经注定不多了。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羽毛球乃至世界羽毛球的赛场上.林丹肯定是主角。尽管他的排名总是比李宗伟差一些,总是维持着不紧不慢的世界第二积分.但是没有拿到过世锦赛和奥运会冠军的李宗伟的世界第一核心说起来谁也不觉得硬气。  相似文献   

14.
资讯     
赢家林丹由于陶菲克、李宗伟和哈菲兹等众多男单好手的提前出局,8月19日落幕的2007年羽毛球世锦赛上,林丹卫冕可谓相当轻松,但是金牌的成色也稍显不足。不过,林丹在女朋友谢杏芳意外出局时一句"我回去还会带你买衣服"却赢得了佳人的芳心。对于林丹来说,这也许是另一个收获。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单决赛中李宗伟和林丹的比赛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国羽毛球继续保持男单优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男子单打一直是中国羽毛球队的传统优势项目,在国际赛事中屡次摘冠。随着羽毛球运动员整体水平的提高和21分制的实施,各国选手都加强了发接发战术,以期在比赛中先声夺人,抢占赛场主动权。羽毛球项目中的发接发技术是得分与失分的重要环节,掌握好发接发技战术,有利于控制整场局势的主动权,对取胜有重大意义。本文以羽毛球男子单打项目世界排名前15位选手(马来西亚选手李宗伟、黄综翰,印尼选手陶菲克、索尼,丹麦选手皮特·盖德、韩国选手朴承焕,以及中国选手林丹、鲍春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对谌龙和李宗伟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单决赛中的技术运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双方比较善于运用发反手网前球的发球技术;在前场双方运用最多的技术是搓放球和挑球;中场技术使用方面,谌龙和李宗伟平抽挡技术使用较多;谌龙后场使用最多的是杀球和正手吊球技术,高远球技术运用较少;李宗伟使用较多的是杀球和头顶吊球,反手吊球使用率不高;双方主要的得分方式均为杀球技术;在主动得分方面,谌龙略高于李宗伟,而在失分方面,略低于李宗伟.  相似文献   

18.
在近几年的羽毛球国际大赛中,我国著名羽毛球运动员林丹几乎揽括了所有的冠军,在他每场比赛中都可以看到他细腻的技术,灵活的战术,超强的突击得分能力等.通过对林丹与其他运动员在比赛中得失分情况与手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其在实践中的技战术运用规律,旨在为其他运动员修正训练内容的侧重点及今后羽毛球的运动训练与教学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统计分析法对2008年、2012年以及2016年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李宗伟的技战术进行观察分析,主要分析他在前、中、后场的技术运用特征.结果显示:李宗伟反手网前球使用上明显高于反手平高球,发球具有突变的特征;前场主要以搓放网前小球为主并配合一些勾对角和扑球来改变回球路线获得主动进攻得分机会;在中场技术中使用率最高的为平抽平挡技术;后场主要通过杀球进攻的方式获得主动得分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信息技术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林丹、陈金、李宗伟和陶菲克四位选手的共20场国际比赛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战术进行统计与分析。认为:林丹要加强正手技术的训练与运用,陈金要加强反手的技术的训练与运用,来改变增加发球、接发球变化单一的缺陷。其目的是为我国选手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比赛中的技战术布局、运用等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