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尔姆斯列夫是哥本哈根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语言观是哥本哈根语符学派理论的基础。我们可以从叶尔姆斯列夫语言理论形成的前提、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理论的贡献与局限等几个方面对叶尔姆斯列夫语言观进行阐述,这是有助于我们全面评价哥本哈根学派在现代语言学史上的贡献和地位的。  相似文献   

2.
语符学是丹麦哥本哈根学派领袖叶尔姆斯列夫的代表语言学说。王德福的新著《语符学语言模型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语符学理论的专著。该书从语言模型构建的角度,对以叶尔姆斯列夫为代表的语符学理论体系做了系统梳理,对语符学的语言观、方法论及对现代语言学的影响,做了研究性的介绍。这本书,立足中国语言学理论研究的现状,试图将语符学本真、自足的学说体系阐释清楚,填补了语符学理论在国内尚无研究专著出版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语符学是丹麦哥本哈根学派领袖叶尔姆斯列夫的代表语言学说。王德福的新著《语符学语言模型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语符学理论的专著。该书从语言模型构建的角度,对以叶尔姆斯列夫为代表的语符学理论体系做了系统梳理,对语符学的语言观、方法论及对现代语言学的影响,做了研究性的介绍。这本书,立足中国语言学理论研究的现状,试图将语符学本真、自足的学说体系阐释清楚,填补了语符学理论在国内尚无研究专著出版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王德福先生的专著《语符学语言模型研究》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叶尔姆斯列夫的研究型著作,作者从语言模型方面来解析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基本清理了这一学派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叶姆斯列夫的《语言学理论导论》和《语言理论叙论》为参照,解析叶姆斯列夫的元语言符号理论体系,分析继叶氏学派之后的不同语言学流派或语言学家对叶姆斯列夫的元语言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明确这一理论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焉丽 《现代语文》2006,6(3):52-53
大约公元前300年,亚里士多德就在他的《诗学》和《修辞学》中多次提到了隐喻的构成方式和修辞功能.之后,隐喻作为语言的一讲修辞手段,一直是传统修辞学的研究重点.20世纪70年代至今,认知语言学不仅仅把隐喻看作一种简单的修辞手段或语言现象,而把它上升为人类的思维现象去研究,把它看作一种认知模式,大大拓宽了隐喻研究的范围.本文通过几个英汉习语(成语)和委婉语的对比,试图讨论隐喻作为一种思维现象是全人类共有的思维能力,但民族文化的差异使隐喻又具有了民族约定性.  相似文献   

7.
结构主义的哥本哈根学派继承了索绪尔的思想,其代表人物叶尔姆斯列夫等人创建的语符学理论为现代语言学作出了很大贡献.这些贡献集中反映在其语言理论的创新精神、注重创建语言学的元理论以及注意吸收相关学科的科学方法论和方法等方面.语符学理论的不足主要是唯理主义的语言观导致的形而上学、极端的形式化追求以及为突出创新而提出的过多的概念术语.只有看到贡献和不足两个方面,我们才能客观把握一个学派的理论体系并用于指导汉语语言学理论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高颖 《教书育人》2012,(12):154-155
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 yon Humboldt)曾在其重要著作《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中强调:"我们不应把语言视为僵死的制成品,而是必须在很大程度上将语言看作一种创造","语言绝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9.
结构主义把语言看做是一种结构。按照叶尔姆斯列夫的说法,“所有认定语言即结构的语言学,都是结构语言学”。那究竟什么是结构呢?“结构,就是一种相互关系。”布龙达尔引用了拉兰特给结构概念(应用于心理学)所下的定义。结构应用于心理学,是“以这个词的专门的和新的含义……对于构成一个整体的符号来说,与各要素的简单结合相反,它是由互为条件的各个要素组成的,其中的每一个要素都依赖于其它的要素并且只能同它们发生那样的关系。”这样,结构实际上就是系统,因为系统正是一个多部分互为条件的整体。根据这一点,能够断定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六五年看到高名凯先生新出的《语言论》,这在当时是国内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介绍语言学理论的著作,很多问题谈的非常精当,读后受益不浅,但也觉得个别章节的一些提法还值得商榷,于是草成此文。交《中国语文》杂志社。后来文革风暴起,《中国语文》被迫停刊,编辑部只好把拟发的稿子寄还给我。不幸的是高先生也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因此也就不打算再把这篇稿子拿出来了。最近因工作关系看了几本新出的语言学理论的教材。关于语言的发展部分很多看法与高先生观点近似,于是又促使我再把这篇旧文拿出来。近二十年来,我国语言学有很大发展,于是对此稿作了一些大的修改和补充,至于观点、立论仍然是二十年前的,所涉及的也多数是高先生的《语言论》。如果说这篇文章能在当前语言教学中有点反响,那也算是我们后学对高先生最好的悼念。  相似文献   

11.
<正>威廉·冯·洪堡(1767年—1835年),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他的代表作是《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1880年,这篇文章以《论语言》为书名作为专著出版。洪堡的著作为普通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人类的语言是怎么起源的?洪堡说:"我只是想把语言的发生比作这样一种现象:在一个美妙的春夜里,一棵大树的花朵一下子全部盛开了,在这以后语言很少再产生新的质料,而只是利用  相似文献   

12.
宋文 《现代语文》2006,(8):27-28
认知语言学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反对主流的生成语言学的过程中发展起来。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和工具,因此其结构和功能也应被看作人类一般认知活动的结果和反映,受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规律的制约。人的语言能力应看作是人的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因此,认知语言学被定义为“一个以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我们感知这个世界并将其概念化的方法、策略作为基础和依据进行语言研究的语言学学派”。  相似文献   

13.
岑师时甫先生离开我们已六年多了,然而他的音容笑貌、道德文章在我脑海里愈来愈明晰,我对他的怀念也愈深切。 岑先生是我的语言学启蒙老师。1948年夏我在上海报考中山大学语言学系时,还以为这个系是培养话剧的创作与表演人才的,因为我在中学时代参加过《孔雀胆》、《万世师表》等话剧的表演,当时在这方面有点兴趣。是年秋,我接到录取通知后,便从上海经武汉、到广州石牌国立中山大学报到注册。第一堂专业课是文学院代理院长兼语言学系主任岑麒祥教授的《语言学引论》。听了他讲“绪论”,我才知道“语言学”不是原来想象的那样,而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和学习演话剧完全是两码事。  相似文献   

14.
五十年代初期,乔姆斯基就开始了人类语言的研究。他以现代遗传思想为基础,提出了生成能力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他主张研究语言,不应该只研究语言行为的表面现象和语言的表面结构,而应该研究人类先天普遍具有的语言能力——一种先天的能创造和理解句子的机制,他在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1965年出版的《句法理论要略》(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1966年出版的《笛卡尔语言学》(CartesienLinguistics)以及1968年出版的《语言和心理》(Language and Mind)等著作中,从哲  相似文献   

15.
平生风谊兼师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与岑麒祥先生在中山大学同事,那是在1946至1953年。以后他调往北京大学,我们书信常通,可是两地遥隔,情况就难免隔膜了。 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终生难忘的。 第一,他研究语音十分认真。远在40年代中期,他就有语音学著作问世,可以说是中国语音学的开路先锋之一。他对广州话字音的研究,很有成绩,获得了同行的重视。 第二,他讲普通语言学,也是先驱者之一。他的《语言学概论》和《普通语言学》二书,文字浅显,条理分明,对许多人起了启蒙作用。后来他又写了《语言学史概要》,那是层次更高的著作,而且当时有某些禁忌不易下笔,但他在短期内完成了任务,我佩服他的博学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概念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该理论最初源自于Lakoff与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980)。传统的隐喻被归为修辞学范畴,被看作一种语言现象,研究的是语言自身。当代认知语言学则是在本质上把隐喻看作一种认知工具、一种认知活动,具有普遍性。纵观隐喻研究发展的历程,隐喻的研究涉及了诸多领域,比如电影艺术。文章将从隐喻理论出发,分析电影《夏洛特烦恼》中的隐喻机制。  相似文献   

17.
句子的情态,包括句子的感情和态度。句子是语言最基本的交际单位。人们在交流思想的同时,也交流感情。传统语言学把语言看作人类交际的工具,现代语言学则认为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更是生命的载体,文化的符号。所以学习语言就是学习一种生存的方式,感受语言就是感受一种文化的熏陶,体验语言就是体验一种精神的感染。就感情和态度二者自身的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理论中.隐喻仅仅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格。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出版,隐喻不仅被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被看作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成为了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认知角度分析了隐喻与语言、隐喻与阅读的关系。指出了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不可缺少的思维工具.并且提出了一些运用隐喻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尤·邦达列夫是苏联当代著名作家。他自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多以卫国战争为题材,被称为“战壕真实”派作家之一。七、八十年代,邦达列夫发表了三部长篇小说《岸》(1975,荣获苏联国家奖)、《选择》(1980)和《人生舞台》(1985),引起文学评论界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研究和探讨尤·邦达列夫的创作,尤其是他的八十年代的创作,对了解当代苏联文学发展的趋势、倾向和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长篇小说《人生舞台》是尤·邦达列夫近期创作的主要作品,它体现了邦达列夫文学创作进程的新拓展,新成就。邦达列夫在《人生舞台》中提出了当今世界、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20.
著名的语言学家索绪尔最先提出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他指出,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胡壮麟在编写《语言学教程》中也采纳了索绪尔的这一观点。但笔者认为,语言固然具有其任意性的一面,但是非任意性也是语言与生俱来的另一个特点。既然我们研究的语言即人类的语言,那就必然包括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也包括整个人类社会现存的各国语言。本文列举汉语文字产生和发展的大量实例,从语言的非任意性一面来论证语言的任意性和非任意性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