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失衡发展是现代人不堪承受之痛。从学校教育开始,智力发展与道德发展失衡即已开始。成功追求与规则持守失衡成为个体发展中的长久之痛。伴随西方自由理念输入和对西方自由的片面理解,自由意识高涨,责任意识退守,自由意识与责任意识出现失衡。现代人失衡发展与学校教育中浅层次展示道德标准、轻视道德认知有着直接关系,也与泛化付出概念、避讳收益教育以及过分紧张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与工作、嬉戏非制度化的日常生活有关。这需要以法律为约束进行秩序教育,平衡多元利益主体间的利益;以公德为底线进行德行教育,平衡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以私德为关注进行全人教育,平衡工作领域与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2.
自由教育:为了理性的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周 《教育探索》2008,(10):11-12
自由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理性,这种理性能让学生发现和思考自己人生的大问题,并应用于解决自己的真问题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现实教育实践对自由教育的期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给予学生理性自主,扩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学生在问题的真实环境中选择行为并承担道德责任;教育者需加强民主氛围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就特定的文化情境中、特定时空中的道德教育实践而言,行为正当与否的判据、教育价值的取向主要是来自于广大的教师群体,教师的道德哲学就构成了道德教育实践的隐性思想基础,并将最终决定道德教育的方向和具体运作.教师必须借助理性的力量,摆脱肤浅的常识经验的束缚,提高对道德价值的理性分辨与选择能力,如此教师的道德哲学才是自由与自觉的,基于此的道德教育实践才是目的明确的自由自觉的行动.  相似文献   

4.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价值澄清理论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结明  许庆亚 《教育探索》2008,(11):124-125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价值澄清理论是对现当代道德教育有着深远影响的道德理论流派,分析和比较两者在道德内容、道德目的和道德原则及方法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合理汲取两种理论在道德自由、道德理性及道德实践上的深刻内涵对我国当前的学校德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道德观是康德批判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在"道德即自由的自律"的基础上,围绕义务和自律范畴,探讨了道德与幸福、理性与自由等问题,主张依靠理性力量建立纯粹的道德。自由意志、敬重义务和道德自律是康德道德观的思想精髓,对当前公民道德教育困境的消解具有巨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自由与秩序限度模糊问题。在高校内,秩序是达成教育活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而自由是实现这一教育目的的充分条件。高等学校内部需要最低的秩序和最大化的自由。从低度人权与低度义务来看,低度行为规范应该成为自由与秩序限度的校规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论康德的道德自由与德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与自由是康德伦理学的重要概念,如若把康德的“理性”概念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那么他的“自由”概念同样也可分为理性的自由和道德的自由。理论理性和理性的自由是属于思辨哲学研究的范畴,实践理性和道德的自由是属于伦理学研究的范畴。在康德看来,道德自由是人的道德活动之原因,德性是人的道德活动之结果。因此,在康德伦理学中道德自由与德性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不仅如此,这种道德自由与德性之内在的逻辑联系恰恰体现着康德理性主义伦理思想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康德的"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命题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和意义.首先对于"判断力"这个概念给予了细致的分析,揭示出想象力在审美判断中的中心地位:想象力的自由活动一方面产生了同知性、理性的游戏,一方面形成了对理性理念的象征性展示.本文指出,美对道德的象征关系正是康德的美学主旨.也只有通过这种象征关系,自由美与依存美的区分、美的理想,以及美的智性兴趣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由此,本文区分了审美(或美)的纯粹性和重要性,阐明了审美虽可以有自己的独立的立法,即可以保持其纯粹性,但其重要性只有在同道德的关系上才能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周东升 《文教资料》2008,(31):80-81
蔡元培的道德教育思想认为新道德的核心和宗旨是自由、平等、博爱,在道德教育的方式上强调人的自我选择、理性自律,在现实意义上告诉我们:人是目的不是工具,教育应以人为中心.  相似文献   

10.
<正>正义与关怀均是当今时代教师道德的重要要求,是教师道德价值取向的基本维度。正义的出发点及终极目标都是指向人,指向人的发展。正义作为教师道德的重要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和秩序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自由与学生自由密切相关,具有自由品质的教师才会肯定、倡扬和鼓励学生的自由学习。在教育领域,平等也是衡量教育文明程度的基本指标。所有学生均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相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理性与自由的结合体。教师理性是教师在其具体的教育教学专业生活中持有的生存态度、思考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教师自由包括教师个体的生命自由和教学生活中的教学自由。教师理性是教师自由的体现,是教师自由的界限。教师的自由及其实现是以理性为依托的。教师要以理性争取自由,以自由促进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政策执行以科学与效率为行动逻辑,以道德自觉与公共精神为价值导向,以人的发展与幸福实现为终极目标。现阶段我国教育政策执行呈现工具理性过分张扬而价值理性日益式微的特征。教育政策执行者崇尚工具效率而漠视教育公平,专注行政责任而缺乏教育信念,追求个体利益而弱化公共道德。为持续提升教育政策执行的效能和意义,当前应呼唤价值理性的回归:克服功利主义,回归人本教育价值;解缚官僚思维,重构人的意义;规范自由裁量权,建立公德伦理。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发端于古希腊自由教育和中国孔子的“做人”、“成人”人本教育。古希腊文明能达到古代世界的巅峰.并非因为它强大的富足.而是教育培养了使人自由的精神。它强调人在本质上和目的上是一个理性的、道德和精神的存在体.人的教育应该是为知识而探讨知识.为真理而追求真理.并由此实现心灵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自由”学校,夏山学校对学生违规行为的惩戒独特而富有教育意义。在惩戒的价值取向上,惩戒的性质是对社区规则的学习过程而非道德宣判,其目标是保护与教育儿童,既体现“双向保护”的未成年人保护原则,又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警示教育原则。在惩戒的决策主体和程序上,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校大会讨论违规行为并做出惩戒决策,决策程序遵循师生绝对平等和民主原则,对决策结果有异议的学生可通过申诉程序维护合法权利。在惩戒方式上,夏山学校有许多颇具创意的惩戒方式,并通过校内各类委员会和同伴压力保证惩戒有效执行。在惩戒的文化理念上,体现了“以非放纵的自由获得自律之自由”的自由发展理念,“用爱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而非惩戒问题学生”的理性之爱理念,以及“使有形规则与无形秩序交织的高满意度社区”的共同体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15.
从三个视点看道德需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人性的角度看,道德需要是使人的各种需要协调统一的需要,是人的存在与发展对一定的内在理性秩序的依赖关系.社会的道德需要是社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对特殊社会道德秩序的依赖关系,它实际上是人性的协调和谐发展对一定内在理性秩序的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个体心理的道德需要,是人们心理上表现的对一定社会道德秩序的依赖关系,它是社会道德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向个体心理层面转化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自由教育思想是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由教育是以闲暇和自由为条件,以发展人的理性为根本目的,以自由学科为基本内容,反对进行专业化的职业训练。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的提出,标志着西方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传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育》2015,(4):43-48
道德与美德在自然属性、指称对象、终极目标与力量源泉四个方面存在分野。由此,道德教育以道德规范属性为基础,以"做什么事"为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自主而理性地遵守道德;传统美德教育则以美德的品质属性为基础,以"成为什么人"为内容,其目的是实现人性的提升与完善。道德教育与美德教育的区分回到学校教育的层面上,需要把握优先性、整合性和阶段性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网络交往伦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新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道德危机是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网络文化合理性的不足或缺失是网络道德危机的深刻社会根源。网络交往伦理的核心价值取向包括自由、开放与规范、秩序、理性的统一,公共意识与个体文化自觉的统一,对数字的尊重,有限共享与互惠的统一。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必须面向以网络文化为交往媒介的网络交往伦理的重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分析思想史上关于意志是否自由的见解差异为导引,在认识自由、意志的理性特征和意志自由的伦理本质基础上,分析把握意志自由与客观必然性、社会制约性的辩证关系,确认意志自由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20.
康德的道德哲学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在笔者看来,德性至上是康德人学思想的核心。从源于实践理性的自律出发,康德将德性、实践理性与意志自由有机统一,并为每一个有理性者提出了"以人性为目的"这一道德实践意义上的绝对律令。因此,强调德性至上的康德人学,其基础是实践理性,其目的则是人类自由,有限的理性存在者(人)由此成为道德王国的自我决断者。在这一意义上,康德人学正是西方启蒙思想的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