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hatGPT类产品给教育领域带来巨大冲击,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活动变革的诸多思考。从技术革命和教育变革两条进路出发,基于“技术—教育”互构论的研究视角,梳理我国“技术—教育”互构的阶段性特征。系统论述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浪潮下,技术与教育互构融合的可能场景,以及技术变革给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在技术跨越发展的背景下反思当前教育活动中的两种视角:技术主义与知识主义。ChatGPT时代在“技术—教育”的互构中重新发现教育,以教育的眼光看待数字技术,在持续生成的变革过程中实现数字技术的教育化改造。  相似文献   

2.
“边际性”是农村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农民教育心态的突出特质,是理解此历史进程的极佳窗口。通过对苏北M村的民族志研究发现,面对新出现的“鸡娃”教育心态,作为行动主体的农民在传统“天命观”的框架下对其进行理解,形成了农民教育心态的新面貌。他们将“鸡娃”集中于良好外部学习环境的建设,对孩子“自身”则保持“望天收”的心态。“鸡娃”与“望天收”两种矛盾的教育心态经“双向互构”共存于当下农民教育心态之中,使其表现出“边际性”特征。然而,当这种“双向互构”未能实现“微妙的平衡”,两者的矛盾和张力凸显,农民也陷入教育焦虑之中。如此,只有寻找到两者间的“平衡点”,使它们重新建立“尽人事听天命”的辩证平衡,农民才能在农村教育变革中实现精神的“安定”。  相似文献   

3.
近10年中国大陆的学校变革理论的共通的价值取向是理解和尊重生命,方法论是理论和实践的双向建构。在关系思维视野下,“新基础教育”、“理解教育”、“生本教育”、“主体教育”、“新教育实验”在变革的思维方式、变革路径和变革场域上有简单和复杂、开放与封闭、局部与整体的区别。中国教育学派将在理论和实践的互建中形成和成熟,为中国本土教育学有望发出一致的声音奠定综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MIT第17任校长莱夫认为,新兴教育技术致使高等教育陷入日益累积的成本麻烦之中,并最终会挑战当前盛行的“住宿制校园模式”.大学不应抵制变革,而应该拥抱变革.MIT必须保证大学的使命和价值植入每一个人的内心,永远“走高端之路”,聚焦“大教育问题”,坚持精英教育,做基础研究领域的“冠军”,塑造未来,为国家和世界服务.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高师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大众化的优质高等教育将成为未来全球性的主要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 ,世界各国都已经或正在对高等院校的结构与形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进行深刻的改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1 995年制订的《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认为 ,“公共高等教育经费的减少 ,从而迫使高等院校设计成本—效益更高的课程计划和教学手段” ,“新的信息与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各种职能与需要的实用性的不断提高” ,是实行高等教育变革的内外部特别重要的因素。我国原国家教委组织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高等师范教育面向 2 1世纪教学内容和…  相似文献   

6.
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四新”建设是高等教育应对未来挑战的战略先手棋,在活跃教改实验、建设新型学院、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培养卓越拔尖人才、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设立交叉学科学科目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未来还应通过“四新”建设引领高等教育范式变革。  相似文献   

7.
自由教育是西方高等教育的基础,文理教育是现代意义上通识教育的直接源头.在西方,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涵盖了有教养的人、公民人格、服务社会、立足知识等核心价值.民国时期以蔡元培等为代表的“培养学生之完全人格,体智德美四育和谐“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等观念是中国通识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成果.通识教育理念与制度的互构形成的中国经验对未来大学通识教育,乃至大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全球教育领域正在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引发的深刻革新。EDUCAUSE《2023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下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挑战,阐述影响未来高等教育领域的社会、技术、经济、环境、政治维度的宏观趋势,分析“支持预测和个人学习的人工智能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模糊学习边界”“灵活学习”“微认证”和“支持学习者归属感和联结感”这六项关键技术与实践。基于对报告内容的分析和思考,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应充分把握智能时代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积极应对教育生态系统重构、师生数字能力发展、灵活化学习模式和情感联结智能技术发展的挑战,通过技术赋能加快推动高等教育的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学习型社会”是一种表达终身学习理念的社会形态。较之传统型社会形态,“学习型社会”的特征在知识、学习、学习者、“时空”等方面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这些特征变化使高等教育既面临着发展机遇,又形成了现实的挑战。同样,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对“学习型社会”的影响也是双向的,高等教育既有可能促进、也有可能阻碍学习化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在带给人类教育变革新机遇的同时,也对教育应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面对这次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变革,“教育何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在“ChatGPT与未来教育”沙龙上,教育研究者联合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专家,首先从ChatGPT的基本原理、智能涌现、能力边界以及工具价值等维度,讨论了其特性与功能对于人类教育的价值与影响;然后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引发的现实挑战”,探讨了“教育如何保存做人的尊严?”“教师如何绝处逢生、教以成人?”“学生最重要的能力素养是什么?”以及“中国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等问题,提出应加强高质量数据与真实有价值知识的相互转化、加强教师育人能力的自我更新、加强学生全方位数字素养的培育、加强五育融合一体化教育发展模式的设计等策略。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的深度融合,将重塑人类教育与学习形态、改变教育的历史叙事、启发未来教育变革、影响教育科研。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预示着一种“复合教育者”的诞生,将驱动未来教育底层逻辑重塑、教育生态转向共生以及学术生产新场景转换。学界应基于科学理性、哲学审辩和价值清醒...  相似文献   

11.
王笑梅 《江苏教育》2023,(44):62-66
情境教育引领未来,体现在通过动感赋能引领深度学习,适时激发引领创造力培养,内核贯穿引领命题变革。情境教育也会与时俱进,未来有望获得三个方面的发展:一是情境理论从“经典情境论”升级为“媒介情境论”,二是情境类型从“经典情境”升级为“智媒情境”,三是情境关注从“关注儿童”升级为“全面关照”。随着教育技术的全面升级,情境教育很可能出现重大的变革:情境生态变革为“混合样态”,情境系统变革为“自进化系统”,情境模式变革为“弹性模式”,情境模型变革为“智适应模型”,情境引导变革为“智能导师”。在情境教育的已有研究成果中,留住自然情境、守护思想基石这两个方面具有永恒价值,值得未来加以坚守。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劳动内容、劳动关系、劳动组织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呈现出劳动变革的多维图景。智能技术革新与价值理念变革给劳动教育带来冲击与挑战,高校劳动教育面临技术升级消解劳动价值认同、智能变革造成劳动教育内容窄化与扩容的矛盾、身体离场弱化教育实践效果等挑战。智能时代劳动变革引发劳动技能结构调整、劳动内容产生质变、劳动存在价值亟待深度挖掘,劳动教育需在相关层面调整转向。应对智能时代劳动变革的新特征,劳动教育需体现价值导向之新、教育内容形态之新、教育实践方式之新,以推动未来劳动教育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技术》2016,(12):31-37
美国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NMC)发布的《地平线报告》采用德尔菲法,着重探讨影响未来5年高等教育变革的六项新兴技术,并从政策、领导力和实践三个方面讨论影响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趋势和挑战。文章通过对《2016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进行深度解读,分析了高等教育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高等教育变革提供可行性的建议,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受政策推动,以智能技术变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政策关注的重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处于教育信息化2.0阶段,其本质内涵是强调智能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全面变革;社会认知分析表明,公众关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问题,关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的智能技术应用问题。当前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研究中,关注点包括支持学生学习的学习分析技术和自适应学习,未来教师的能力转型和持续提升,教学管理上的流程变革和新型评估,教学资源上的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学习环境上的技术升级和环境设计。未来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人才培养需要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逐步融入,提升学习、教学、管理、资源与环境等关键要素,最终实现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变革。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与人工智能的碰撞与交融是连接当下现实与“近未来”人类场景的主要叙事路径。人机协同教育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新范式和突破口,通过探究当前人机协同教育的作用机理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构建“近未来”人机协同教育的路径和图景,引发对“远未来”人机协同教育的前瞻性审思。人机协同教育的发展进阶分人机协作、人机增强、人机融合和人机共创。以“近未来”的视角研究教育发展,更贴近对现实的结构分析、对发展变革的可行分析,以及对人类切身面临的挑战分析。本研究从三个方面探究“近未来”人机协同教育的新思路:首先,秉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从合伦设计、人因设计、体现人智的技术设计三个维度构建人本人工智能的研究框架和应用模型;然后,基于人机协同教育的技能本位、具身学习新范式和对学习生态的变革,提出智慧学习生态的理论框架与实施路径;最后,阐述人机协同教育的深度发展需要以智慧教育理论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从立场、范式、范畴、要素等方面均迎来深刻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价值固化、情感缺失、主体性消解等问题。为此,亟需从资本规制、技术突围、情感纠偏的角度出发,把握住“恒定与变化”中的逻辑主线,构建出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互渗互嵌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刘丽 《成人教育》2023,(4):59-63
以物联网、区块链、量子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生态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人工智能具有赋能与颠覆的双重属性。智能技术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赋能,拓宽高职教师的专业知能发展视域,拓展高职教师的“教”“学”时空。同时,智能技术也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使得高职教师面临去技能化与角色替代风险、技术促逼与情感漠视风险、主体性遮蔽与理性摧残风险。为应对“智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挑战,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突围路径为:向学、乐思、爱创,成为终身学习者;与智能技术互构、互驯,成为技术主导者;求真、向善、创美,成为“理想新人”。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联盟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已经连续发布13年,堪称全球历时最长的探索新技术发展趋势和教育应用的报告。《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由新媒体联盟和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合作完成,旨在考察新兴技术对高等教育教与学及创造性探究所产生的潜在影响。报告放眼2016-2020年,沿用以往讨论趋势和挑战的三元维度展开,即政策,领导力和实践,确定了18项未来五年极有可能影响高等教育变革的关键趋势、重大挑战和重要的技术进展。关键趋势中,长期趋势包括:创设灵活且富于创新的学习环境,以及增进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中期趋势包括:量化学习和开放教育资源的激增;短期趋势包括:混合学习的应用和学习空间的重构。就制约高等教育领域技术应用的挑战而言,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数字素养的提升被认为是可解决的挑战,个性化学习与复杂性思维教学的实现是艰难的挑战,而教育模式的竞争以及教学激励机制的变革则是棘手的挑战。未来1-5年内,自带设备、翻转课堂、创客空间、可穿戴技术、自适应学习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将对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2015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中文版,由广州广播电视大学龚志武博士团队编译,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博士审校。其发布目的是及时了解国际范围内高等教育机构未来五年的前景如何、哪些技术和发展趋势将推动教育变革,以及将面对哪些艰难的挑战等问题,希望引起国内专家的关注和研究,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变革和教育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发展变革实践中的困境与鸿沟日益凸显。不断增加的内外部挑战,导致了现今高等教育改革某种程度的停滞性。这正是高等教育发展演进中将要持续面对的风险和挑战。对美国教育智库的借鉴,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应对未来高等教育存在的外部压力内与部挑战,特别是针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评估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本在分析高等教育与电大教育发展的现状、趋势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基层电大要充分发挥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建立“集团公司化运作”的管理机制、“自主个别化学习”的教学模式、“交互双向化传输”的支持服务系统,构建新型“教育超市”集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