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言运用实践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把”字句(就是用“把”字将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放在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运用“把”字句受一定条件的限制,如果这些条件搞不清楚,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1、“把”字和没有“处置”性的动词连用。在“把”字句中,动词要有“处置”性,所谓处置性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把”字介引的对象施加影响,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没有处置意义的动词不能用“把”字句来表述。如:①有的说,要提高团员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不把这一点重视好,就难以开展这项活动。(1997年全国试卷第31题)  相似文献   

2.
汉语的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类.在主谓句中,有几种比较特殊的句式,这就是: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和紧缩句。这几种句式使用频率很高,它们在结构上和表达功能上又各有各的特点,因此值得重视.一、把字句把字句是动词谓语句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把字句的特点是:它的谓语中的动词表示对受动对象作出某种处置,或者有处置影响的意味,动词后边一般要带补语,表示处置的结果或影响的程度:受动对象是有定的事物,它在动词前头,和介词“把”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的状语。  相似文献   

3.
论“把”字句“处置式”的几种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字句在汉语使用中是常见的一种动词谓语句,也是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着颇多难点的一种句式。究竟什么是“把”字句呢?黄伯荣与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二版)是这样下定义的:“‘把’字句又叫处置式……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主动句。” 如果我们将“把”字句与一般动宾句比较,就会发现,“把”字句有强调作用,强调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施加影响和客体受到动作的影响之后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把”字句多选用具有强施动性和强影响性的动词来对介词介引成分加以“处置”。那么只有  相似文献   

4.
安徽蒙城方言的“叫”字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城方言的“叫”字句有四种用法,即叫称义、致使义、被动义、处置义。文章对这几种用法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叫”字句的“叫”字同现现象,辨析了“叫”字句的歧义情况。  相似文献   

5.
宋淑琴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0):142-143
湘阴方言的“把”字句表示“被动”、“给予”、“处置”、“役使”,构成被动句、双宾句、处置句、兼语句几种用法,不同的“把”字句有不同的使用条件,对“把”字的同现现象的用法进行了深度描写。  相似文献   

6.
张利莹 《大学时代》2006,(11):44-45
郴州方言中“把”字句的四种用法:表处置、表给予、表被动、表致使。文章对它们进行了描述,辨析了表被动的“把”字句造成歧义的情况,并将郴州方言中的“把”字句与普通话中的“把”字句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介词“以”及其语法格式为出发点,以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为基本资料,对其中的介词“以”及“以”字介宾结构按意义和用法进行分类,并对“以”字介宾结构在动词谓语前后出现的情况进行数量上的统计、归纳、分析,从中得出如下结论:1.“以”字介宾结构在先秦以后趋向前置,《搜神记》中动词谓语带宾语的,“以”字介宾结构98%前置在动词谓语前。2.表时间的“以”字介宾结构在《搜神记》中出现新特点。3.《搜神记》中出现数量较多的“把”字句的萌芽形式,即由“以”构成的固定语法格式表示处置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咪咪向语文老师请教“把”字句和“被”字句用法有什么不同?老师微(wei)笑着对咪咪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先举个例子来说吧!”例如:我把那本书弄(nong)破了。甲 乙  相似文献   

9.
闽南话的“将”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闽南话动词性谓语句里,有一种句子用“将”字,把动词所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表示一种处置的意思,这种用“将”字构成的句子,就是“将”字句式。“将”字读作[tsi~(44)],是个介词,同普通话“把”相当。但闽南话的“将”字句,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跟普通话的“把”字句不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10.
把字句是这样一种格式的句子:m_1+把+m_2+wm_1为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w为谓词或谓词短语。如:他把衣服洗了。在普通话里,把字句一般表示m_1的动作行为,使m_2发生某种变化,产生某种结果,或处于某种状态,即具有“处置”意  相似文献   

11.
近代汉语处置式主要包括“把”字句和“将”字句两种形式,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这两种形式的区别:1.产生的时代不同;2.使用频率不同;3.语体色彩不同;4.使用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12.
<正> “把字句”是用得很广的一种句式。语法学界对它的描写分析,有些意见却很值得商榷。本文参考一些语法著作有关“把字句”的论述,试图从新探讨“把字句”的两个问题:一,是否“提宾”的问题;二,围绕着动词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关于“把”字句,黎锦熙先生最早提出了“提宾说”,认为“把”字将动词的宾语提到了动词之前。王力先生则从“把”字结构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角度提出了“处置式”。“把”字在上古汉语里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动词,《说文解字》:“把,握也。”大约在唐代虚化为介词,但仍保留动词用法。《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著)中称为“次动词”,《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中称为“前及物动词”,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把”字在“把”字句中不是谓语的主要成分,而成为一种“提宾”成分,另外有动词作为谓语的主要成分。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  相似文献   

14.
黎锦熙先生的《说"把"》是"把"字句和语法化研究的重要文献,其主要价值体现在:⑴该文认为"提宾"只是"把"的一种用法,此可驳今人之失;⑵中国学者中最早提出"把"字句的"宾语有定"说;⑶最早提出部分"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措置处理"、"措置",早于王力先生的"处置"说;⑷论述了"把"字句产生的原因;⑸划分了"把"的虚化等级;⑹说明了"把"在虚化过程中的"语义滞留";⑺论述了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成书于清代的《七侠五义》中,"把"字句和"将"字句在语法功能上表现基本相似,均有处置式、工具式、处所式、承受式四种类型,且分布大体相同。不过,"将"字句的数量远远多于"把"字句,并且在狭义处置式的下位类型上比"把"字句有更为丰富的表现。同时,"把"字句中出现了两种非常口语化的形式,这是"将"字句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16.
“使”字句属于兼语式,并且是典型的兼语式,这在承认兼语式存在的人们中几乎是公认的。本文试图论证“使”字句与兼语式有着质的区别,同时兼论“使”的词类归属问题。一 所谓兼语式,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合而成的结构,即动宾短语的宾语变是主谓短语的主语;宾主同体,共存共用。 从语法结构来看,兼语式有两种基本结构形式。 A. (N1)+V_1+N_2+_2+(N_3)句例:  相似文献   

17.
根据“向”字短语在“把”字句中的位置,把嵌入“向”字短语的“把”字句分为三小类:I式,“向”字短语位于介词“把”前;II式,“向”字短语位于介词“把”的后面、动词之前;III式,“向”字短语位于动词之后。本文考察在与“向”字短语同现的“把”字句中,“向”字短语对“把”字短语的制约作用,探讨“向”字短语与“把”字短语位序先后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8.
被字句是动词谓语中表示被动关系的一种特殊句式。它在结构上和表达上与一般句式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让我们先来比较一下下面两个句子。①小红打碎了杯子。②杯子被小红打碎了。这两个句子都是动词谓语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强调的重点不同,结构也不同。句①的受动对象“杯子”放在动词“打”的后面作宾语,施动者“小红”作主语,全句陈述的一个事实。句②的受动对象则放在动词“打”的前面,做了句子的主语,而施动者“小红”和介词“被”组成介宾短语“被小红”,充当了动词“打”的状语了。这种用“被”的句子就称作“被”字句。它是强调受动对象遭受施动者什么样  相似文献   

19.
有关“把”字句研究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几种有关“把”的宾语的句法性质的观点评述,指出“把”的宾语不是动词的宾语前置,也不是“把”后小句的主语,也不是补语的主语。它是介词“把”的宾语,和介词“把”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文章对几种有关把字句的语义特征的观点也进行了评述,指出把字句的语义特征是:既有处置,又有致使,把字句的语义经由一个表处置到致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汉语诸类短语中,介宾短语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短语类型,在学术界,由于对“介宾短语”主体——介词词性的理解不同,有关介词的组合能力以及语法功能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议的焦点,而这种争论直接影响到对介宾短语结构特征的认识。因此,我们认为,研究介宾短语必须以认识介词的性质作为切入口,分析介词的组台能力、介宾短语的功能及结构特点。本文拟从这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