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当代中学生的生活环境 在我国较发达地区,独生子女家庭生活一般都较为富裕,住房条件优越,拥有汽车家庭的数量正逐年增加,相当一部分家庭雇有保姆或钟点工操持家务,学生享受着"皇室"家庭般的“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留给学生的唯一任务便是学习。他们一天从早到晚,在校时间达九到十个小时。此外,星期六学校还得补课一天.学生们奔命于学校与家庭的“两点一线”之间。星期天休息时间,低年级学生还得寻找各种老师接受琴棋书画等各类特长教育,高年级学生要进入各种文化辅导班或请家教补习各科文化。由此看来,学生根本没有完全属于自己并供自己支配的点滴时间,造成了普遍存在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创造力低下,思维不够敏捷。试想一下,在上述社会生活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学生怎么会有巨大的潜力和无限的创造力呢?这种单调枯燥的生活又怎么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何能引导他们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又怎样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青年一代呢?在重压之下,学生们心中的那一抹彩虹则只能化作光怪陆离的幻影罢了。  相似文献   

2.
学校中的文化冲突现已成为学校教育与管理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根据教师与学生的所属社会群体把学校中的文化冲突大致分为代际文化冲突、民族文化冲突与阶层文化冲突。阶层文化是人们用来展示和确定自己社会身份的各种文化“符号”,它通过不同阶层的价值观念、文化品位、文化消费及生活方式等表现出来。阶层文化是社会分层的文化符号。阶层文化冲突是学生所属家庭的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与冲突在文化上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建议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孟新 《江苏高教》2003,(6):130-131
一、贫困生的确定。准确确定贫困生 ,将学校有限的资助资金真正“助”给家庭确实困难的学生 ,是高校做好贫困生工作的先决条件。国家对贫困生的界定是 :学生在校的月收入 (包括奖学金、开展勤工助学取得的收入和各种补贴 ) ,低于学校所在地区居民的平均最低生活水准线的。而各地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状况是有差别的 ,有的差别还很大。因此 ,对贫困生的认定所依据的标准 ,一是学生家庭所在地区及其具体经济收入状况 ,二是学生就读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水平。要选准贫困生 ,就必须较为准确地掌握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单凭学生本人陈述和申请是不够…  相似文献   

4.
李雪生 《湖南教育》2003,(23):16-16
根据调查统计,农村初中学生一年内在校时间为200天,校外时间为165天,二者比约为11∶9。这就是说学生没有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为45%。农村学生中因父母外出打工谋生等原因,由其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监护的学生不断增多,且占有相当的比例。我校930名学生中,有113名学生是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友监护的,占12%。这些学生中品德行为俱差者占有一定比例。学生全程教育主要是挖掘学校、家庭、社会的一切教育资源,采用多管齐下,综合管理,将学校教育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向未来延伸。1.向家庭延伸向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  相似文献   

5.
自从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以其为核心的信息不仅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譬如继“网迷”、“网虫”之后便是“网络依赖”。这种“网络依赖”现象并非个案,而且也并非仅限于问题或学业不良的学生,而是一个包括优良中差各个级别学生的较庞大的群体,“依赖”现象对青少年的学业和身心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还对其家庭、学校甚至整个社会影响极大:有的家庭因此使原本就已紧张的亲子关系雪上加霜,正常的家庭功能难以维持。有的青少年为此走了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齐学红 《中国德育》2023,(20):51-55
目前,以学校为主导的家校关系在现实运作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如学校教师面临巨大的压力,学校“理想生活”和家庭现实生活的差异也可能给学生带来矛盾与冲突。运用人类学“文化反哺”的观念审视当下的家校关系,或可为重新认识和构建新型家校关系提供参考。以家庭为主导的家校关系中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可以改变学校教育整齐划一、千人一面的局面,为制度化的学校教育提供更加开放多元的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7.
一、中美中学作文教学对比 1.选题:“我的”与“大家的”我国中学作文教学,老师多强调要取材于自己生活,是自己对生活的密切观察和体验,比如学生生活的家庭、学校、同学朋友、接触到的社会等,作文标题经常出现“我的”式标题。如“我的一天”“我的老师”“我的一家”等。  相似文献   

8.
如何使学生度过有意义、有收获的假日生活,已成为时下学校、社会、家庭关注的热门话题。但当我们透过各种热热闹闹的活动去调查分析,不难发现:不少家长处心积虑为学生选择的假期生活,对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产生着消极影响。现仅列举其中几种,以与读者商讨。  一、重智力提高轻意志品质培养  现今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许多家长为使“掌上明珠”聪明伶俐,总是“充分利用”假期倾注大量心血聘请家教或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辅导班、补习班、强化班……但是效果如何呢?  “某某高才生只因一次考试不理想自杀身亡”、“某某学生只因…  相似文献   

9.
一份“夏之恋”冰淇淋15元,一杯“曼特宁”咖啡20元,一束“天长地久”玫瑰100多元……这些象征着浪漫与温馨的东西,已成为学生中的热卖品。“即使3天不吃饭,也得给女友买束花。”在学校这个特殊的文化园圃里,“节约”已成了不少学子遗忘的词语。信息时代的今天,中小学生有手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时下,“手机一族”生力军还在不断地增加着。一些校园已经出现至少1/3以上的学生存在带手机进校园的现象。在街头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中小学生熟练地玩着手机。手机,这一成年人的沟通工具已逐渐走近青少年的生活。如今,手机…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丰富生活经历”的过程,初中阶段的学习目标是“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学的关键任务是做好“生活化教学”,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大量英语语言实践的机会,将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经历与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我的减肥史     
我,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在我身上有什么故事呢?无非就是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除了这些还是这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不对!好像有这么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我的减肥史值得一写。本人姓赵名丹,芳龄14,身高1米61,体重,唉,别说了,说出来怕吓着你们。直说吧,所谓“重量级人物”就是我,同学们也都这样叫我。可我宁愿不做这“重量级人物”也要减肥。于是,一个完美的计划在我脑中慢慢形成。五天“绝食”史计划:第一天,两碗米饭;第二天,一碗半米饭;第三天,一碗米饭;第四天,半碗米饭;第五天,一口米饭。一切都按计划实施。前两天还基本可以满足…  相似文献   

12.
韩国初中德育开设“道德”课,内容分四个领域:个人生活,家庭、邻里、学校生活,国民生活,民族生活。每一个年级在每一领域中的内容均有所不同。例如:“个人生活”领域主要是加强对人生和道德意义的认识;“家庭、邻里、学校生活”领域主要是让学生懂得在家庭邻里和学校生活中的礼节和道德问题,并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社会生活”领域主要是使学生深入到社会范畴,  相似文献   

13.
据《拉萨晚报》报道,新学期开学不久,拉萨市某中学的赵老师便惊奇地发现,买房、结婚、生小孩竟然成了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经过一番调查后,她才发现,全班近1/6的学生在假期都通过网上的“虚拟婚姻”游戏,拥有了自己的“老公”或“老婆”。最让赵老师担心的是,这些学生对待“虚拟婚姻”的态度十分认真,他们每天晚上大多都要按时花去几个小时在网上和“素未谋面”的“另一半”一起过“日子”。许多学生还在学校里公开讨论各自的“老公”、“老婆”和所谓的“家庭生活”,一些语言还说得非常露骨。不仅仅是在拉萨,目前,正火暴流行的“网络婚姻…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一向有重视德育的传统,然而德育却始终难以走出知行脱节的误区,许多地方的德育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尤其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网络时代,学生社会生活领域迅速扩展,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在德育过程中,学校的“加热”功能抵不过家庭和社会的“散热”功能,德育这壶水自然难以烧开。此外,在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德育工作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5.
南平市扬真小学将“剪纸”这一民间艺术载体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以剪纸艺术营造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以剪纸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以剪纸文化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剪纸实践引导学生服务社会,以剪纸课题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以“亲子同剪”增进与父母的亲情,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从而赋“剪纸”这一传统...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第一场所和接受教育的第一所乃至终生的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也是终生的教师。因此,家庭的结构、家长的素质和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当大多数学生在幸福的家庭中健康(指生理和心理)地成长的同时,少数残缺家庭的学生却并不尽然。所谓残缺家庭是指双亲不全(父母死亡或离异)的家庭。残缺家庭学生得到的家庭温暖和家庭教育比较少,正常的需要尤其是爱的需要得  相似文献   

17.
10月12日,一份由剑桥大学牵头的报告指出,英国小学生被迫成长得过快,且在学校的考试和校外的商业主义的双重夹击下,面临着“难以忍受的压力”。人们对于家庭生活的瓦解和尊重文化的逐渐消失普遍感到担忧。  相似文献   

18.
总结近几年来的中考作文试题,命题者都有着同一个着眼点:立足于考生“我”的视角。同绕这个视角,所命之题都是以考生“我”为圆心,以“生活”为半径,形成“我一我和家庭一我和学校一我和社会”这样的“轨迹”。或者说,作文无非是写“我”、“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学校生活、“我”的社会生活,极个别题目还延伸到“我”的想象世界。  相似文献   

19.
杨勇 《生活教育》2014,(7):99-100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理论,他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就告诉我们,要充分利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引领学生开展生产劳动、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和亲近大自然活动,引导学生过一种健康的生活、劳动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艺术的生活和改造社会的生活,从而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学校是学生第二家庭。学生在学校裏,不僅是長知識,还要長身体。校長和教師的责任不能只是關心学生的学習,还应關心学生的生活。在我們学校裏,从领導到教師对学生的学習抓得很緊,很多学生在星期日都不能休息或出去玩一玩,但对学生的生活則照顧得很不够,也可以說漠不關心,这从对学生病号的管理上可以看出。学校幾乎經常有病号,他們的欲食起居、病情輕重和医治情况等很少有人过問,所以学生們反映;“得不到学校的温暖”。如在上学年一年一班,女生司景娥出門時沒加注意,被宿舍門前的冰滑倒了,脚脖子错了骨節,痛得不能走路。請中医医治,要她吃些药,保証日內就好,但学校負責同志嫌药太贵(大約五元左右),不准該生吃,因此伤势不见輕,躭誤了两週課。後來該生很着急,掙扎着去上課,这样一直坚持到今春開学还未好,走路仍然是一蹶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