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教学重点:学会并能背唱《牧马之歌》和《青春舞曲》两首歌曲。体会《新疆之春》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2.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百花开。教学依旧,观念在变。抓住时代之风,抓住生活之风,让教学从美开始,让语文教学的导入充满诱惑,充满激情:我尝试语文课堂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导入:  相似文献   

3.
语文,常常让人心动不已:或为之开颜;或为之神伤;或为之振奋;或为之憔悴。  相似文献   

4.
一、情感派:以于漪、欧阳代娜、程翔为代表。特点:熏陶感染塑心灵,强调教师要富有激情,对语文教育要倾情,在教学上,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要“教之以情.授之以趣”。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出现了不少违背对话本义的现象,且大有蔓延之势。对话不是“讨论交流”的时尚名词,本真的、高品质对话(即“质对话”)有其本质属性:开放之态、理解之境、反思之核。  相似文献   

6.
王有文 《广西教育》2014,(21):25-25
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轻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功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生动形象的生活知识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基于此,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体会。一、立足生活实际,整合教材中科院研究员张梅玲老师说:"教师要尽量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能从生活引入的,尽量从生活引入。"  相似文献   

7.
相传苏小妹以对联试秦观之才.先吟出上联:“闭门推开窗前月”.秦观一时语塞.只好在庭院中徘徊冥思。苏轼见状,乃投一石于金鱼缸中予以点化.秦观大悟,对出下联:“投石击破水底天”。苏轼采用了一种高层次的点化之术.虽无语却使秦观顿生灵感.对出佳句.传为千古美谈。如此神奇的点化之术.能不能运用到教学中呢?  相似文献   

8.
谢春元 《师道》2004,(7):40-40
俄国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孔子日:“知之,不如好知,好之,不如乐之。”然而,不少学生反映“历史课真烦”,业内人士惊呼“历史教育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教育部1997年对北京2107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9.
百行德为首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人内,既见妇,即欲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  相似文献   

11.
我家之最     
看了这个题目,你肯定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想:“只听说过世界之最,却从来没听说过什么你家之最我家之最的。”大家别急,下面且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2.
司空图在《诗品》中曾道:“生气远出,妙造自然。”苏轼也曾说过:“无穷出清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言教学也渐渐掸去浮尘,揩去胭脂,直指语文之本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教不在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要使学生“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关键在哪儿呢?一个字:“引”。  相似文献   

14.
铁拐李过桥     
1、画巨松有当街(在街上)画巨松者。或笑之曰:“公之画当尽(用完)一锭墨也。”画者遂题诗曰:“磨尽一锭二锭墨。画出一株二株松。”或揶揄之曰:“树粗,诗亦粗。”画者笑曰:“予(我)乃前粗后细也。”复书曰:“夜深老鹤忽飞来,踏枝不着空归去。”皆大叹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思考,打开他们的思路,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授之以渔     
古谚曰: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亦是如此,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下面是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在生活中产生、发展,又必须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8.
徐珂 《阅读与鉴赏》2007,(6):39-40,72
蔡磷,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相似文献   

19.
宋芳明 《考试周刊》2011,(56):56-57
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教学法,对甘肃省武山县桦林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欣赏古诗法进行美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朗读中体会画面之美,在思考中领会意境之美,在探讨中琢磨技巧之美,在行动中创造意象之美,在课堂中多向引导学生,多手段欣赏古诗词都是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杨其国 《考试周刊》2011,(69):72-73
为有效开展"互动教学",本文作者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互动之花"的沃土:宽松和谐的课堂;"互动之花"的培植:教师适时的掌握;"互动之花"的盛开:师生、生生的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