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曾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高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发挥与课堂的人际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课堂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良好的课堂交往能发扬教学民主,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出一种自由轻松、生动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课堂表现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2.
一、营造自主和谐的人际关系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良好的课堂交往能发扬教  相似文献   

3.
民主的课堂气氛,一种理想的课堂教学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师生课堂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民主的课堂气氛表现为课堂人际关系的融洽,师生间的积极互动与交往,教师与学生生命价值的提升。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是影响课堂气氛形成的主要因素。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教育威信,形成教学艺术风格,提高课堂调控能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4.
徐晓梅 《考试周刊》2011,(92):11-11
据调查,高职学生对文化课厌学情绪最重最普遍的是数学。大多数学生觉得数学课冷漠、机械、无聊。因此我认为高职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改革。本文观点为高职数学课堂教学要多向交往,在课堂中,要求生生之间坦诚交往,互助互学;在师生之间,平等交往,亲切和谐,讲学乐学;在教与学之间,科学"交往",充分发挥教学民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积极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一、师生之间要建立融洽的关系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条件。要想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必须创造一种和谐、协作的良好教学气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在愉快、合作、互动和互助的积极情感状态下学习。  相似文献   

6.
论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和切入点。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塑造者和被塑造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影响了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和生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合作,主体交往充分展开,主体之间交互作用、多元互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人际关系。要建立这种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平等原则和创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7.
魏宗博 《考试周刊》2012,(57):138-138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营造良好文明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一、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营造积极的互动氛围。1.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民主的、和平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师生展开互动。情感的交融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热爱  相似文献   

8.
韩梅 《陕西教育》2011,(10):35-35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分享彼此的情感,从而丰富我们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不断演绎精彩。  相似文献   

9.
人际关系是一种多维度的概念。心理测试表明,人际关系是在交往基础上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它与人际交往密切联系,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并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因而其情感色彩较浓,受个性因素影响较多。课堂教学是一个人际关系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理智、情感、行为诸方面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取决于有效的交往。“教”与“学”在课堂上是通过人际交往才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交往,并在交往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因此,改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交往对课堂教学活动效益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0.
正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对现代课堂教学特别重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人格魅力的影响,而绝不是以权势、地位、学术的影响。从人格意义上讲,师生之间完全是平等的,因此学生不仅要尊师,教师也要爱生、更要尊生,爱生是一种情感,尊生是一种教育观念,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了,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一种默契、一种和谐,个体在这种氛围中才能畅所欲言,表达思想,体现情感,师生才能对课堂产生一种期待、一种  相似文献   

11.
对话,作为一种特殊的课堂交往方式,无疑是新型课堂人际关系重构的有效手段,它体现了现代课堂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民主、平等、互动、交流。传统语文教学是“独白”式教育,它忠诚于学科,却脱离了学生,进行着表演,却没有了观众;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忘记了意义。针对这种种弊端,依据教育交往理论,新课标精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教学,其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它也是师生与文本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对话。这种互动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既昭示着民主和平等,也彰显着个性和人性,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江美菊 《文教资料》2011,(9):132-134
学生在课堂上所进行的学习是一种发展性学习,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民主课堂建设的实质是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和建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并引发深入的思考,也才能增强继续学习的动力和产生创新的能力。本文提出了民主课堂的理念,阐述了其理论和实施要点,并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3.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在走进课堂之前,我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变得轻松快乐起来,在课堂上把微笑作为面部表情的基本形态。教师的微笑会给学生一种和蔼可亲、热情开朗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一、建立和谐的人文环境1.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要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就必须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宽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建立一种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护每一位学生的独创精神。2.建立和谐的生生交往环境。学生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与同伴、老师的相互  相似文献   

15.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民主和谐的课堂,更能促进教学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如何,构成了课堂能否和谐的主体,其融洽和谐与否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要善于从"我"开始,实施有效的管理策略,在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创设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民主氛围,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给与鼓励性评价,引导学生把交流当成一种习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建和谐美好的课堂生活空间,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6.
论有效课堂交往的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课堂交往需要的满足策略、课堂交往环境的优化策略和课堂交往行为的合作策略是课堂教学中有效交往的三条基本策略。这三条基本策略的贯彻落实 ,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 ,使学生在有效课堂交往中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瑶 《生活教育》2011,(8):36-37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交往主体地位不平等学生和教师都是课堂教学交往的主体,教学的功能在于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教师利用自  相似文献   

18.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应是一种和谐的课堂,是一种在民主、自由、合作、进取的教学氛围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情愉悦、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课堂。因此,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应从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注重知识技能及态度、情感与价值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课堂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才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地理新课程确立了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出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着眼于对课堂教学中的"人"的因素,构建新型的师生、生生之间人际交往,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根据王敏勤教授和谐教学思想,和谐教学法是按照系统论观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即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协调、平衡、民主、平等的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在和谐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下,我校创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倡导"我的模式我设计,我的方法我命名,我的课堂我做主"高效课堂创新理念,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