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审题习惯常俊认真审题,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前提。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不认真审题,草草地念一遍题,就列式计算。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我认为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抓好审题习惯的培养。。1、培养学生会“读题”低年级学生不理解读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物质形式。我认为不仅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阅读,阅读对于学习数学也是同等重要的。尤其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动眼观察、动口朗读与动脑思考有机结合起来,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提高读题能力。在数学课中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通过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良好的铺垫。学生在二年级就开始接触简单的应用题了,更应该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并在阅读后,能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在小组问进行交流、探讨,从读开始,一步一步去学会审题、解题,逐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低年级学生因识字量小,解答数学题或考试时大多由教师读题目要求和题目内容,学生边听边解答。有经验的教师读题时会有意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的习惯。如果忽视了低年级审题习惯的培养,就会使部分学生形成依赖性,养成不良的审题习惯,甚至导致他们不会审题。我把不良审题习惯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一年级新生的读题、审题习惯没有培养出来,由于识字量少,做作业和考试时,都是由教师或家长读题讲解。到了二年级,放手由学生自己读题时,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差距很明显。有的学生读题磕磕巴巴,一道题里有好几个不认识的字,根本连题目都读不通顺,何谈理解题意?有的学生求成心切,读题速度很快,常常一目十行地将题目要求扫视一遍,怎能不出错误?有的学生喜欢根据自己的经验做题,根本不看题目要求,岂不知此一题非彼一题,岂能这样迁移?审题是解题的基础,从低年级就培养学生好的审题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孩子因为审题能力及习惯差而导致做题出错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培养低年级孩子的审题能力及习惯呢?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学会"听题""读题""辨题""解题",会对孩子审题能力及习惯的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审题能力是综合提取信息、加工信息的一种能力,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综合、加工的审题能力,特别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注重培养学生自己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重视有效的思考方法与各领域内容的有机整合,引领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一、动口读题  相似文献   

7.
审题是解题的必要准备,培养审题能力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总体而言,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和情绪特点,往往不会读题和理解,不能认真、严肃、仔细、耐心地推敲和思考,轻信自己的经验与直觉。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重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掌握有效的审题方法。为此,在实际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该长期坚持引导学生做好读、观、述、比、变等方面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肖清纪 《考试周刊》2010,(39):98-98
应用题教学,既是小学数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数学教师,往往是自己草草读题,或让学生读一遍题,就直奔主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有的数学老师认为审题是阅读的一种,那是语文老师所应指导的,因此就忽略了。其不知,往往只要给学生留有几分钟,让学生默读题目,找出题目中给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怎样的问题,然后大家集体交流,再接着进行下面的教学,这样坚持下去,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在以后的考试中由于没看清题而做错的几率会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9.
在低年级语文作业中,孩子们经常不读题,不审题,匆匆下笔,结果频频出错。时间一长,学生就丧失了"获取和解读题目信息的能力",所以,我们力争通过实践性研究,探寻有效策略。我们把重心落在了"唤醒审题意识"上,"细化审题步骤"上,"编织审题合力"上,让学生迈着审题小步子,逐步养成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充分地获取和解读题目信息。  相似文献   

10.
审题习惯是多种习惯的综合体现,审题是解题的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如不能正确审题,方向出错,就会南辕北辙,犯了根本性的错误.所以,只有认真审题才是正确对待解题的最基本保证.认真审题便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为了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也为学生以后中、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有利于学生将这种良好习惯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会令学生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课中,读题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站在低年级角度说,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通过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良好的铺垫.站在学生成长角度说,低年级打好基础,利于后续发展.因此,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读题方法和习惯非常重要.但是,低年级数学读题教学往往不被重视.在以往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对题目只粗略地看看,然后想当然地做起来,答案自然不正确.  相似文献   

12.
正在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低年级阶段大多是以形式多样、富有趣味、可读性强的"图文结合"题来呈现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对于和例题一样的题目会做,而对于课后练习中的题目,还有课堂作业本上的题,稍微改变一些条件,他们就会束手无策。许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常常因为不会读或读不懂其中的信息,不能将题中的图文清晰地转化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和问题,从而出现一些理解错误并导致解答错误。"不会读"和"读不懂"折射出学生读题能力的缺失。因此,如何让学生"会读题""读懂题",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根据低年  相似文献   

13.
低年级数学读题教学往往不被重视。其实, 在数学课中读题教学举足轻重。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通过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良好的铺垫。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方法和习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读题教学往往不被重视。其实,在数学课中教学生学会读题是非常重要的。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解题意的基础。通过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好良好的铺垫。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方法和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应用题条件和问题千变万化,解答方法也多种多样,学生往往思维受阻,甚至无从下手。怎样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我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唱好”应用题教学的“五步曲”──审题、分析、计算、验算、总结。一、审题是基础学生理解了应用题的题意,就为正确解答应用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理解题意首先是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用“读”、“画”、“复述”三个步骤审好题意。读。就是让学生一字一句地认真读题,低年级要求教师范读、带读,最后能自己读。读题的目的是弄清应用题讲一件什么事,每句话表达的意思,熟悉理解应用题的具体内容。画…  相似文献   

16.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数学审题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因此,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相似文献   

17.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答问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审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尤为重要。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培养:一、读"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认真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读题中,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要长期课持训练,经过  相似文献   

18.
李兰 《理科爱好者》2023,(4):173-175
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条件,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读题与审题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题与审题能力,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文章分析提高小学生读题与审题能力的重要性,并从实际教学出发,对多个教学案例进行解析,探究提高小学生读题与审题能力的策略,旨在帮助小学生积累读题经验,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低年级孩子因识字量少,读题能力较差,影响了孩子解题的效果。那该怎样指导低年级孩子养成自己读题的习惯,从而逐渐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本文论述采用"点"读、"趣"读、"疑"读、"议"读、"情"读几种读题方式,让孩子们快乐地在读数学中逐渐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心理年龄的制约以及"解决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低年级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错误现状,加强对错误的梳理和纠正,避免"就题论题"的片面做法,探寻充分利用错误资源的有效措施,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提升。一、预错——实施细腻指导为了让学生的读题过程能够外显化,方便教师的检查与督促,让学生养成细心读题的良好习惯,在教学实践中一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