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缅甸华侨黄礼胜寄归家乡妻儿一组银信的解读,可以探看二战后四邑侨乡重建时期一位普通缅甸华侨的心路历程。黄礼胜在银信中既表达出对战后缅甸社会时局动荡、华侨生存状况日益恶化的忧惧,又表达了对国内侨乡重建进程的密切关注、对家乡亲人的眷恋和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相似文献   

2.
腾冲和顺乡是云南比较有名的侨乡,不仅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取胜,更以一种温润和谐的乡风和一种知礼明义的大气赢得了“俗美风淳”的美誉,这背后折射出和顺华侨深远的“家园观念”;《阳温暾小引》中生动展示了和顺华侨的“家园观念”;所谓的“家园观念”不仅体现在和顺华侨想家的心愿和回家的过程中,还蕴含在浸润了深厚的中国传统儒学精神的修身自省、爱国兴乡的精神取向和人生形式中。  相似文献   

3.
1925年仰光出版的《华侨宝鉴》,反映了近代腾冲缅侨的工商号分布情况,腾侨主办的华侨学校及缅华腾侨的救国主张、组织的腾侨社团、捐资义举和名人传记等,是近代缅甸华侨情的"小百科全书",也是缅华腾侨侨情的近代历史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是研究保山侨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4.
一、近代中山①籍华侨在家乡捐资兴学的几个阶段(一)清末:初兴期近代香山乡民出洋谋生者众,多数去往北美和澳洲。这些出洋的香山籍华侨大多出身贫苦,在海外饱受欺凌,深切体会到没有文化的苦处,希望通过兴办教育使家乡兴旺发达。自清末提倡"废科举,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20,(1):22-26
海外华侨在落地生根的过程中,通过"地缘"或"业缘"组成的华人社团,逐步从纯粹以"义"为主的慈善福利过渡到以"利"为先的商业运作。从吉隆坡广东义山档案文献、碑文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分析,发现在以"义"为主的阶段,吉隆坡广东义山的宗旨是帮助在地华侨华人完成生命最后的仪礼;随着城市扩张和地价上升的趋势,广东义山以"先利后义"的思维指导"义利兼顾"的行动,借助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内外的合力,得以化解政府强制搬迁的风险,完成了将广东义山美化成文化古迹公园的转型,并通过华社资助教育和举办法会达到"义利"之间的平衡。通过观察广东义山解决的"义利"两难的实践,可以更进一步探讨吉隆坡广东籍华人社团对传统的继承和面对新形势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华侨华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此通过总结印尼的华侨华人政策在中国与印尼交流中的影响,从经济层面,包括华商网络、华人社团;文化层面,包括华文媒体、华文教育及挖掘两国共同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来论述华侨华人在中国与印尼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华侨华人是中印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7.
云南著名侨乡腾冲和顺乡,教育发达,人才辈出,被誉为“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此乃明清以来数十代人热心办学的历史沉淀结晶。明清以来和顺人大量入缅经商,由于幼时在家乡受过良师益友的熏陶,因而旅缅华侨中亦儒亦商者为数颇多,他们不仅对中缅经贸和文化交往作出贡献,而对家乡的文教事业特别关注,全力支持。这是和顺乡教育发达,孕育出一大批学者、侨领、社会活动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鲁兴勇 《保山师专学报》2007,26(4):F0002-F0002
和顺人旅居海外的多,经济文化发达,许多有识之士能洞察天下风云变幻,并善于去主动迎接与参与。"五四"后的1921年,和顺华侨在曼德勒成立"青年会计"在抹允成立"促进会",后为了团结统一,两会并名为"青年促进会",1925年,发展更名为"旅缅和顺崇新会",崇新会章程经多次实验和修改,共有九章七十六条。  相似文献   

9.
广东开平华侨在其家乡所进行的教育改革,是民国期间席卷全国的教育改革中极有地方特色的部分。开平华侨在外域遭受排挤,又目睹西方文明,此种经历促使他们发奋和谋求改革以自救。他们出钱出力兴办学校、图书馆、报刊等,期望通过改革家乡的教育制度,来提高人的素质,改变国家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10.
关于缅甸华侨的最早记载,似只能追溯到元代,即十三世纪末。到了明代,南洋航路已开,我国人民到缅甸者逐渐增多。至清代,不仅缅甸华侨人数又有增加,而且在缅甸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也越来越大。 (一)清代缅甸华侨增进了“胞波”情谊 十七世纪中,明、清政府更迭的内战曾出现向海外移民的高潮。清朝政府对人民的反抗所采取的严厉措施,更使人民流向海外。为了切断对郑成功的接济,满清政府恫吓广东、福建等地同情郑成功的人民,烧毁这些地区的村庄,收割他们的庄稼,迫使他们流入缅甸和东  相似文献   

11.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海外安溪籍华侨始终热心于家乡兴学育才,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捐资兴学的热潮,涌现出一批倾情献学的楷模,如柯进来、李陆大李尚大昆仲、林梧桐、施金城等,对安溪教育的贡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一、安溪华侨的捐资兴学为家乡树立热心公益的风范,促进安溪教育的发展旅居新加坡华侨柯进来先生一生爱国爱乡,热心教育。他有句名言:"要健民办医院,欲强国办学校。"柯进来于1931年创办进来  相似文献   

12.
8月8日上午,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欧华联会第17届大会在马德里开幕。在8日下午举行的大会论坛上,包括校长贾益民、我校华侨华人研究院特聘教授李明欢在内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承、海外华文教育、欧洲华侨华人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等问题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13.
据《新民晚报》报道,拥有800万旅外华侨的福建省,改革开放以来,华侨热心家乡教育事业,捐资兴学热情高昂,投资额逐年提高,推动了福建教育事业的发展。据统计,从1979年到1993年,全省华侨捐资助教的资金已超过了10亿。先后兴建的大、中、小学校1731所。  相似文献   

14.
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中,菲华社会被认为是一个典型的"社团社会",社团数量多,参加社团的人数也多,社团在菲律宾华侨华人的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随着菲华确定了"融合于主流社会"的新方向以及新移民的大量涌入,菲华社团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以往缘于政治分歧的冲突缓解,而名利之争凸显出来;新移民在社团中的影响力增强。但目前菲华社团依然面临不团结及后继无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华侨华人会馆和社团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形成和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支柱。早期客家华侨华人在海外谋生的过程中,依据地缘、血缘、方言等组建会馆,帮助客家新侨安顿、共同祭祀神明和先人、安葬同乡,以此在异国他乡互助团结和维系传统文化秩序。随着时代变迁,海外客家会馆和社团不仅传承原有功能,还开办新式学校培育新民、开办医疗机构、开展救国事业、服务行业发展等。这反映出客家华侨华人会馆与社团坚守文化传承的本心,赓续客家文化和中华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段中,勇担时代要务,为华侨华人提供及时、有效的社会和文化服务,积极推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马地区五邑籍华人社团创建的历史较早,它们是五邑籍华人在当地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二战后,伴随新马地区华侨社会的本质性转变,五邑华人社团的性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时下,这些社团还顺应着海外华人社团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它们与中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联系正日趋加强。  相似文献   

17.
腾冲县和顺图书馆是一个为大众服务的乡村图书馆,在20世纪30年代即以"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而闻名于世。和顺边地文化、侨乡文化的繁荣,是图书馆成立的文化背景。和顺乡民及旅缅华侨艰苦创业、发展中缅民间贸易、拨付经费购买大量图书,是和顺图书馆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一) 早在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之前,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华侨抗日救国斗争也日益高涨。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使我三千万骨肉亲人蹂躏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使千百万海外侨胞和国內四万万同胞一样义愤填膺。华侨立即行动起来,各种华侨救亡团体纷纷建立。如德国华侨反日救国后援会、旅比华侨反日救国会,古巴侨民大会、缅甸誓用国货十人团、  相似文献   

19.
创业教育资源指有利于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各种因素,高校学生社团创业教育资源的价值结构包括载体价值、知识价值、教育价值、实训价值和实战价值,可以通过创办校内专业创业社团,建设校外创业实训基地;优化社团导师团队,提升创业实效;寻求创业资源,培育创业项目;创新高校学生社团运行模式,探索"社会性企业"运作机制等路径,更好地利用高校学生社团创业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0.
创业教育资源指有利于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各种因素,高校学生社团创业教育资源的价值结构包括载体价值、知识价值、教育价值、实训价值和实战价值,可以通过创办校内专业创业社团,建设校外创业实训基地;优化社团导师团队,提升创业实效;寻求创业资源,培育创业项目;创新高校学生社团运行模式,探索"社会性企业"运作机制等路径,更好地利用高校学生社团创业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