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孔繁红 《青海教育》2014,(9):100-100
生本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而设计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生本教育提倡“先学后教”“先会后教”,最终达到“不教而教”的效果。这就是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生为本”,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依靠学生,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广泛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学到知识,在参与课堂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我的做法是做到“四让”(即: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二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三让学生自己总结学法;四让学生自我评价)。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学习目标是一种激发动机的外部诱因。清晰的教学目标宛如十字路口的指示牌,为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目标的提出应及时,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角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如教“分数的初步认…  相似文献   

3.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新“课标”确立的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激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放手让学生走出本,走进生活,去主动地学习、探究、体验。但是,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走出本,他们能走多远?走进生活不会蒙头转向吗?课程改革既然是一场“校园革命”,总得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斟酌再三,我决定以人教皈语第八册《鲸》这篇说明的教学,来尝试一下“放手”的滋味。  相似文献   

4.
高翠任 《学周刊C版》2014,(5):107-107
理想的教育状态是通过“怎样教”达到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和潜移默化中学习.通过“教什么”让学生获得知识.通过“为什么教”使教师更加清楚教学的真正意义是帮助学生形成能力.在淡墨无痕和春风化雨中发展恩想、培养精神.实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本文就“怎样教、教什么、为什么教”三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计算机正走入生活。那么。如何让生活走进计算机教学呢?如何让抽象的计算机知识贴近生活。如何使计算机知识运用于生活?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引入。当学生从简单的生活实例中得到认知和启发时,教学就得到了事丰功倍的效果。仿生活谚语等形式,根据知识特点情况,将所教知识“口诀化”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构建生活化的计算机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退”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教学知识,  相似文献   

6.
生本教育可以看成是“以人为本”理念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延伸。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进行了剖析,并对中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加有效的进行生本教育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教学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二、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而不是一张白纸让我们涂抹最美的画;三、建立在美好学习生活上的德育才是最好的德育。  相似文献   

7.
结合市场策划“实战为本,学以致用”的教学实践模式,针对不同学科的特殊要求,在教学方式上从“教什么”和“怎么教”入手对教学活动进行大胆尝试。坚持“生活化”的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掌握各门课程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陈媛媛 《教师》2020,(4):58-59
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激发兴趣、把握“前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靠近“生活”、挖掘“数理”,教学生“有用”的数学,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思维性。  相似文献   

9.
王秋菊 《广西教育》2004,(9A):25-25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教师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0.
给学生一把“金钥匙”石嘴山市二中汪荣荣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让他们手中握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  相似文献   

11.
本单元突破口 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反映生活,是本单元教学重点,因此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表达方式便是本单元的突破口。 第一册是按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分单元编排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这一目的具体落实到本单元,就是要让学生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认识并学习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反映生活。 从宏观上来看,在整个初中阶段,学习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自本单元开始,一直贯穿到第六册。而且,编者在单元作文训练中单独用《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来反映生活》给教者提出了明确的教学任务,这一短文是自本单元开始的表达方式教学的引言。教者  相似文献   

12.
金小奎 《教师》2011,(29):63-63
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促使学生提问,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是“教为本”向“学为本”转变的一个特征,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思想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3.
“学了做”与“做中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学了做”是通过教师的教达到学生的学,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做,它是把学生看成了解题的工具,放在完全被动的位置。而“做中学”是让学生自己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探究问题,它是把学生放在主动的位置,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感悟知识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了做”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做中学”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理解基本…  相似文献   

14.
诵读·语感·能力:—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依据义教初级中学《语教学大纲》以言教学提出的要求,针对目前言教学中存在的“重讲轻读”的普遍现象,从教法的角度,对初中言教学提出了三点议:一、教学生读准字音、二、教学生读出节奏,三、教学生读出语气感情。  相似文献   

15.
点亮智慧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有所知,更要使学生有所感,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本的旁观,而是与本融为一体。案例中,教紧扣教学内容,选择了日常生活中有实用价值的“拿哪一块去配”的话题。学生一下子就被玻璃打碎这一生活情境吸引住了,从而产生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激发了学生动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去与本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6.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我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识字的生活性和自主性,“我会认”、“我发现”、“我会玩”、“我会写”、“我真行”等学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识字,让学生摸索识字规律自主地发现识字方法,达到“教为了不教”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7.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我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识字的生活性和自主性,“我会认”、“我发现”、“我会玩”、“我会写”、“我真行”等学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识字,让学生摸索识字规律自主地发现识字方法,达到“教为了不教”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8.
梁世召 《课外阅读》2011,(11):99-100
纵观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师为本,以教材为本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课堂中学生本位的缺失导致了学生漠视语文、能力欠缺、人文缺失。因此,重视自主学习,强化动态生成,彰显三维目标是本文阐述的重要理念。还课堂于学生,落实“生本理念”我们必须要做到:“先学后教”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不教而教”,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各抒己见”,让学生在思索中求知;“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搜集中提升。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张扬学生个性生命,绽放绚丽色彩。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教学层面上出现了许多可喜的现象:抛弃了“以本为本”的旧观念,确立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教学过程中洋溢着“动态生成”的生命力。它一改原来那种教师是课堂主宰,学生是被动接受容器的做法,呈现给我们的课堂是:摒弃传统的“以本为本”、围着内容打转转、机械训练的做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阅读的主体。我们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是教师与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心理体验,让他们“在与作品,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1.设计理念.“教是为了不教”,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生本教育理论的核心理念是教学要为学生好学而设计,以生为本,就是依靠学生自学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引导和组织的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懂易学.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师课前的“点拨“引导”和学生课中的“合作”“交流”有效结合.如何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的学会学习呢?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