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附钩性     
张炎冰 《钓鱼》2013,(21):20-20
附钩性,也称持钩性,是对应雾化而存在的钓饵基本性能之一。过去坠钩沉底用蚯蚓、面团、米饭粒、麦子和煮熟的玉米粒做钓饵,入水后长时间不化,是附钩性过强。  相似文献   

2.
李哲 《钓鱼》2005,(22):23-24
为了弄清雾化对钓鱼的作用,有必要搞清雾化的含义。所谓雾化,是钓饵入水后在下行运动的过程中,饵中的细小颗粒脱离饵团溶解于水悬浮于水,并在饵的入水处形成一道自上而下浑浊的带状缓慢下落现象。通俗的解释,就像喷气式飞机喷出的尾气一样。雾化的程度好坏是由钓饵中的雾化成分所决定的(钓饵中的雪花粉和薯粉)等。合理科学的使用雾化的作用,利用雾化的功能诱鱼对钓鱼是有利的,反之则是有弊的,且看以下几个使用雾化不当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马建华 《钓鱼》2008,(6):22-23
3.我常用的几种鲢鳙饵料 在鲢鳙密度很大的池塘钓鲢鳙时,我一般不单独准备诱饵,采取市场上的鲢鳙专用饵料(比如天元生产的浮钓或底钓鲢鳙),或比重小的鲫鱼饵料,既作诱饵又作钓饵即可,用来打窝的诱饵同钓饵唯一的区别是诱饵溶散速度更快。打窝的具体方法是初期搓大枣大小的饵连续抛20到30竿,使钓点自上而下形成厚实的雾化区,当鱼进窝后将饵料稍微打黏些,然后根据鱼进窝情况每间隔1到2分钟左右进行抛竿补窝。  相似文献   

4.
台钓不论是搓饵钓底,还是拉饵钓底,尤其是拉饵钓浮,都离不开拉丝粉。拉丝粉就是俗称的面筋,是将小麦面粉,经过揉洗,去掉淀粉,剩下小麦蛋白,经过进一步加工,就成为我们钓鱼所用的拉丝粉。拉丝粉黏性极强,在我们掺对饵料时,拉丝粉起着黏和作用,钓饵里掺对上拉丝粉,抛竿时饵料不散,入水后饵料开始雾化散落,最后拉丝粉和少数饵料残留在钩上,在水的作用下,漂漂荡荡,既能诱鱼,又便于鱼儿吸食入口。  相似文献   

5.
鲢鳙全接触     
秦犁 《钓鱼》2006,(2):24-25
雾化是指钓饵入水溶散,在不同深度形成一个悬浮的类似雾状的诱鱼区,钓饵的溶散性越强,雾化浓度越高,诱鱼越多。可是这要花费多少鱼饵啊!为了省俭,为了增强钓饵的雾化浓度,白粉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6.
辅料     
张炎冰 《钓鱼》2012,(13):21-21
辅料是鱼饵的辅助材料,与主料配合起调整钓饵状态,改变比重,增强持钩性,入水膨胀,促成雾化等作用。虽不是给鱼吃的,但与主料结合得好,鱼无法区别时会把它当成饵料。常用的有雪花粉、拉丝粉、状态粉、白纷、膨胀粉和各种色素。  相似文献   

7.
李懿 《钓鱼》2007,(2X):12-13
竞技比赛钓手对“雾化”一词耳熟能详。所谓雾化,指饵料入水后在运行的过程中,饵料中的细小颗粒脱离饵团主体,逐渐融散于水,并在鱼钩的运动轨迹上形成一道由上而下雾状的现象,就是俗称“尾巴”的雾状微小颗粒。  相似文献   

8.
杨毅 《钓鱼》2009,(18):16-17
河道中的鲫鱼与养殖鱼最大的不同,就是天气开始炎热时,它们的喜好也会有些偏腥香。在京杭运河的垂钓经验告诉我:即便是野生鱼,对于商品钓饵的状态和味感也是能够认同的。有些钓手回避腥饵、虫饵的主要原因,就是它会闹小鱼。人工合成的纯香味道的钓饵,对于河道内的野生鱼来说,接受需要有一个认知的过程,而加速这个认知过程的方法,就是饵料使用时做到诱钓合一。  相似文献   

9.
邹思全 《钓鱼》2012,(12):17-17
六、饵料状态问题 在垂钓中,饵料状态对鱼口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钓精养池的鱼,既要追求好的雾化效果,又要讲究所配制饵料的持钩能力。雾化太快,持钩性就差,易引起鱼层上移,再就是鱼只能吃雾化下来的饵料而吃不到钩上的饵,闻得到香味而吃不到饵;雾化过慢或不雾化,饵料就成了一块面疙瘩,适口性就差,鱼只吃诱饵而不吃钓饵,或是无鱼进窝而造成无鱼问钩的状况,影响获鱼量。  相似文献   

10.
竞技比赛钓手对“雾化”一词耳熟能详。所谓雾化,指饵料入水后在运行的过程中,饵料中的细小颗粒脱离饵团主体,逐渐融散于水,并在鱼钩的运动轨迹上形成一道由上而下雾状的现象,就是俗称“尾巴”的雾状微小颗粒。  相似文献   

11.
所谓“广式”钓法,是指用长脑线悬坠垂钓术,将双钩反复沾水再蘸以面粉为主料的粉饵进行垂钓的方法,是台钓法的灵活运用。由于“广式”钓法自制粉饵具有饵料来源广,配制容易,使用简便,效果较佳及垂钓的对象鱼较广等特点而盛行于两广,也由于它将商品饵转为低廉的自制饵,为广大工薪阶层钓友在休闲钓中广泛应用台钓法创造了条件,故笔者以为值得探讨和推广。下面,就饵料的配制及使用作一简介,供钓友参考:一、“广式”钓法饵料的组成“广式”钓饵的核心原料是高筋面粉,这种面粉湿水后粘性强,和其它粉料配制成钓饵后不易脱钩,入水后…  相似文献   

12.
软饵     
张炎冰 《钓鱼》2011,(18):21-21
用商品饵做钓饵,制作简单,只须按包装袋上标明的饵水比兑水,然后搅拌、存月艮就能搓到钩上。可是饵大了鱼吸不进嘴、硬了又会挡口,就是鱼吸进了嘴也会吐出来,所以“台钓”要求钓饵“软如耳垂”,入水后3分钟内不会溶化。  相似文献   

13.
杨毅 《钓鱼》2010,(23):18-19
天下没有万能的饵料,这不是拒绝深入了解混养钓饵的理由。任何一种钓饵状态的把握,都是需要你对它具备了相当长时间的使用经历后,才能了解和征服的。混养饵料是多种钓饵的配对组合现成商品饵料的基础上的一种再次创新。用你最熟悉的几种饵料作为原料去配置一款对路的饵料,本质上是对这几款饵料既有状态的一种再次升华。他不是最精贵的组合,必需是最对路的战术。  相似文献   

14.
姜历勇 《垂钓》2005,5(3):27-28
2004年8月10日,我参加了在沈阳举办的“龙王恨”钓鱼大赛辽宁分站赛,比赛地点设在容升钓场。这次比赛以鲫鱼为对象鱼,一天四场,每场比赛90分钟,每场比赛结束后顺时针轮换钓位,比赛组织方要求钓手统一使用“龙王恨”系列钓饵。赛前我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赛前的练竿过程中,多次有意使用“龙王恨”系列饵料,做到比赛时对饵料状态和味道心中有数。容升钓场的鱼池中,鲫鱼按照大小分两种,一部分是200~300克左右的大鲫鱼,另一部分是50~150克重的小鲫鱼。  相似文献   

15.
杨毅 《钓鱼》2009,(15):18-19
我所把握的饵料香型的酉己比原则 鲤鱼饵的配置,已经多次的提到过:单独使用时,大多数鲤鱼饵入水后的状态,与泡散后的颗粒饲料神似。钓手如果感觉到这种状态的饵料难以持钩或是到底,就要应用一定比例的烤麸类钓饵来调整状态。一般烤麸含量大的钓饵,配合鲤鱼饵使用时要用到20%左右。  相似文献   

16.
五、我是这样开几种常用饵的使用比重轻、雾化快的钓饵时(比如单用馨龙湾365、丸九的四季)往往开始感觉饵团松散不好挂钩。此时适度的揉搓可以增加一些持钩性。过上一段时间(20分钟左右)饵料的持钩性才会显现出来。如果不想饵料  相似文献   

17.
张锡恩 《中国钓鱼》2007,(11):21-21
关于海钓用饵,有文章详细谈过,如以沙蚕、鲜虾、小活鱼等为饵的用法都讲得很详细。在此,我另外向大家推荐几款海钓用饵。一、贝螺肉钓饵软体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是海洋鱼类优质饵料,贝螺类钓饵,由于味道鲜美,贝肉颜色乳白色,入水后目标醒目,极易引起鱼的食欲。1.贝螺类钓饵和种类可做海钓鱼饵的贝类有:文  相似文献   

18.
所谓“包食”(武汉叫钓包食),是武汉钓鲤鱼的一种特殊钓法。在鲤鱼较为密集的湖塘,用麸子等先打窝子(不必用太多饵料),不久之后,窝子里便有芝麻粒大小的气泡(鱼星)成团地往上冒,多的时候像是煮开了的水般翻腾,这便是鲤鱼进窝子了。这时可用面团(可掺少许奶粉)作钓饵,但在抛钩入水之前须将钓饵外包裹一团事先准备好的诱饵,然后才能抛钩入水进窝,“包食”入水即化,露出洁白的钓饵,鱼儿被“包食”直接召唤到钓饵前,怎忍得住香喷喷钓饵的诱惑?于是,钓手便  相似文献   

19.
垂钓者使用钓饵,都是根据自己所垂钓的地域、季节、水情、鱼情等诸多因素而合理使用的。只有合理的把握注意相关事项,才能取得垂钓的收获。在笔者的故乡——东北辽宁,由于盛产玉米,玉米粒自然成了钓友们垂钓的主打饵料,尤其是垂钓大鱼的最佳饵料。用玉米粒做钓饵,大致分为两种:嫩玉米用于钓鲫鱼、鳊鱼等小型  相似文献   

20.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10):12-13
拉饵的选择与调制尽管拉饵使用起来简单、快捷,可随意地拉大拉小。但是用做拉饵的商品饵在选择与调制上,可是一点都不能马虎的。拉饵的状态调整不好,其结果不是拉不出饵来,就是拉出的全是面筋,根本无法使用,所以调制拉饵的成功与否?与饵料中添加的小麦蛋白纤维多少及兑水量都有直接的关系,丝少了,拉不出来或拉出的饵小且粉,入水后钩上的饵就没了。丝多了,拉出一团不雾化的面筋,成了“死疙瘩”鱼不爱吃,而且,堵住钩门有碍中鱼。拉饵的脱水量也是不可小觑的。由于饵料的成份不同,它的吸水量是有差异的。初学者不妨取单种拉饵饵料试一试。先将它分成若干等份,再分别加八不同的水量进行调和,取一只装满水的透明玻璃杯,将拉出的饵,分别置入杯中观察,就会发现入水后的拉饵状态差别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