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严研 《科教文汇》2014,(35):170-172
英语写作在考试和工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受汉语的影响,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常会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即Chinese English,也叫Chinglish。而英文写作中最普遍问题就是中式英语。本文探讨了中式英语的成因,即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受到语言负迁徙的影响,忽视词汇与习惯用语的搭配。虽然中式英语表现形式万千,但是这三个原因是使学生陷入中式英语泥潭的首因。本文举出了"中式英语"的一些特征,而且,对如何避免这一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郑瑾璇 《科教文汇》2011,(10):106-107,110
在高职英语专业类学生的口语实训中,学生的语言中出现了大量"中式英语"现象。本文根据学生在口语实训中所使用的语料对高职英语专业类学生的"中式英语"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中式英语广泛存在于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写作中,这种不地道的表达影响了写作质量。本文从语篇、句式、词汇、修辞等方面对英语专业本科生写作中的中式英语进行分析,立足大学生生活实践,探讨相应措施能有效避免中式英语,同时也为写作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例,具体分析了中式英语在英语写作中词汇和句子层面的种种表现,同时提出了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徐涌 《科教文汇》2011,(23):152-153,168
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思维支配着语言,语言也影响着思维。汉英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致使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由于很多中国学生没有意识到这种差异,造成了在写作中"中式英语"比比皆是。本文通过对英汉思维差异的分析,提出了摆脱这种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补缺假说认为中式英语是由母语语境知识介入补缺而造成的。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索语境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实验结果证明,在平时教学中增加语境知识,对于避免学生习作中中式英语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振芹 《科教文汇》2009,(33):152-153
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造成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不高。本文首先分析了英汉语言文化在思维方式、句子结构、句子类型和词汇方面的差异,进而阐述了其在写作中的主要表现,最后提出其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中西语言差异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这种差异意识并加强训练,避免学生在写作中出现中式英语的倾向,写出纯正、地道的英语作文。  相似文献   

8.
科技英语写作中的母语干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我国科技人员在英语写作中受母语干扰而普遍存在的中式英语问题,结合实例指出了一些中式英语的表现和产生原因。对中国作者和母语作者所写的几组英语科技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某些典型中式英语的短语使用频度特征相吻合。提出克服中式英语倾向的措施,最重要的是通过大量阅读和留心观察培养正确的英语语感。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如今虽然是素质教育的时代,但考试仍是制约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瓶颈。秉承"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促进写作兴趣形成同时,开展英语自主性学习写作教学,才能让学生扭转目前不堪一击的写作现状。在经历"风雨"后终见"彩虹"。  相似文献   

10.
张妍一 《科教文汇》2012,(22):141-142
在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高职学生普遍忽视产出性技能"写作",因此其成为语言技能中最薄弱的环节。本文根据高职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特点,运用任务引领教学模式,设计公共英语课内及课外写作任务,以增强学生写作兴趣,拓展思路,提高其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娜 《科教文汇》2011,(11):163-163,174
母语"负迁移"是中学生英语作文中"汉式英语(chinglish)"形成的主要原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母语"负迁移"的形成原因,并针对其成因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期对中学英语教师写作教学提供帮助与指导。  相似文献   

12.
朱蕾 《科教文汇》2011,(29):123-124
本文探讨了中国式英语在学生写作中的两个方面表现,即措辞层面和句式层面,并提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一些策略,从而使学生减少中国式英语的使用,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吕娜 《科教文汇》2011,(34):128-129
上世纪中期,专门用途英语应运而生,它是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的产物。目前,对专门英语国内外教学界比较重视。英语教学改革也在逐渐从基础英语教学向专门英语教学的方向转变。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优化了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对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实践证明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本文基于此对专门用途英语中实践"四位一体"教学法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莹 《科教文汇》2014,(25):159-160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在所有语言要素中,与文化联系最为密切的是词汇,而文化负载词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篇文章立足于文化翻译的角度,对两部英译本中的典型示例进行比较评估及详尽分析。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译者应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采取多样的翻译策略力求最大程度地再现源语文化的特色,以便实现不同文化间的等值翻译,这便要求译者在准确传达原文意思的前提下翻译文化因素时尽可能多地使用异化策略。必要时,适当地采用“中国英语”而非“中式英语”对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作品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5.
刘佳 《科教文汇》2014,(11):71-71,90
大学英语“对话式教学”是消除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歧,增进沟通的有效途径,能够构建真诚对话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创新思维,提升其听说技能。本文对大学英语“对话式教学”的基础理论、特征、实施条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大学英语“对话式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重点研究了英语“对话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冯光 《科教文汇》2011,(11):156-157
本文着力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学研究,全面分析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模式",对现阶段英语教学中应用"互动模式"的不足给予指出,并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具体分析了"互动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海舟  钟慧 《科教文汇》2012,(25):124-125
本文以具体的课文为例,探索将包天仁教授所创立的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运用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方法。"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4P模式),分为准备、呈现、操练和产出四个阶段。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也适用于大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8.
朱蕤 《科教文汇》2014,(29):101-102
近十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虽成果累累,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输出驱动假设”的提出为解决教改中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为例,试图从师生角色、教学方式、评估方式三方面论述“输出驱动假设”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