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启立 《科教文汇》2007,(3X):125-125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等效思维 研究思维的过程不难看出,思维过程是一个寻找“等效点”的过程。寻找到等效点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向前推进一步,这样步步推进,最终可以达到问题的解决。我们把思维过程中所具有的这种“等效特征”抽象出来,定义为“等效思维”,并用它来指导思维过程。等效思维的概念具有二重性,首先,它认为思维过程具有等效性。等效思维是对思维内在本质的反映,无论你自觉不自觉,寻找“等效点”的过程都会伴随整个思维过程;其次,等效思维是一种具体的思维方式,即“等效法”。自觉地运用等效思维,往往会使创新过程事半功倍。举例来说…  相似文献   

4.
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变式教学"是用变式思想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变换学习的展现方式,创设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其核心是利用构造系列变式过程来明确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创设暴露思维障碍的情境。  相似文献   

5.
思维导图是一种认知工具和思维技术,通过放射状思维架构模式引导思维过程,扩展思维内容,并将思维过程可视化。大学教学过程中,许多课程内容多、涵盖面广、知识点多且散。传统教学方式效果不理想,在"普通昆虫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自主构建出系统的知识体系。该文探索了思维导图在大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林伟 《知识窗》2013,(24):12-13
问题情境的设计和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师应在教学中精心创设各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情感相互作用下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指导学生主动建构。本文从感性材料、具体实践、复习引导、数学史料四个方面谈了高中数学问题情境设计的策略,理论联系实际,使问题情境灵动起来。  相似文献   

7.
特殊化思维是利用特殊因素,即特殊值、特殊点、特殊形式、特殊关系、特殊关系方式等,依据思维过程中的信息向各种方向扩散的可能性,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采取思想方式的发散及思维方式的转化的特殊化思维过程.它在许多化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中照示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先培 《科教文汇》2009,(17):139-139
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想”。  相似文献   

9.
王丽霞 《科教文汇》2009,(8):149-149
“问题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门艺术,巧妙的数学“问题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技巧。  相似文献   

10.
强烈的反差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巨大落差。针对这一问题,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我对力学解题做了一些尝试:在重视力学概念、规律教学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力学解题的思维过程上,增强学生力学解题思维的自我调控意识。我把学生解题过程看作是“获取信息、思维启动、思维逻辑、思维深化”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解题上,抓了“明确对象、弄清概念、运用规律、设疑点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尹纪总 《科教文汇》2008,(13):110-110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经过收集信息资料和深思酝酿,提出设想,发表见解,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验证,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经历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不是所有的数学都给人枯燥乏味之感,不是所有的高中数学让人感觉高深莫测,只要你找到一种好的方法,借助好的渠道,就能使高中数学教学别开生面。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是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性潜能,去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如何整体把握好每一章、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设计出一系列的贴近学生生活、能融合到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并发生冲突,又能很好的体现本节课数学思维的本质,同时又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思维障碍,并结合思维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物理学和教学论针对学生存在的思维障碍提出了相应的学习策略,总结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创新教育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笔者认为,应依据创造性思维结构理论,选择好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突破口。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存在着逻辑的与非逻辑的两种思维形式。逻辑思维是具有连续渐变功能的思维形式,如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判断与推理等;非逻辑思维是一种具有跳跃突变功能的思维形式,如联想与想象、直觉与灵感等。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只有逻辑的与非逻辑的两种类型思维形式的“和声共鸣”,才能演奏出动人心弦的创造“交响乐”。根据这一观点,笔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结构可以用下图所示的模…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思维障碍,并结合思维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物理学和教学论针对学生存在的思维障碍提出了相应的学习策略,总结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冯志华 《科教文汇》2008,(13):77-77
为了提这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思维能力,大体存在两种不同的思维过程:一是发现性思维,包括“直觉”、“发散”、“求异”、“创造”等思维过程:二是逻辑推理“整理”性思维过程。传统教学中对前者忽视且欠缺,对后者却训练有余。就我们教学体会,对发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简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研究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这样才会逐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顾军  张瑾 《科教文汇》2014,(25):80-81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通过类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创新。实施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其综合素质。分析了“网络分析与测试”课程的特点,并结合长期教学实践,从问题式教学、案例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等多方面入手,深入探索如何利用研究性教学的先进理念开展“网络分析与测试”课程的教学工作,为教师教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教学案例的描述反思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主体缺失,对话教学存在走过场,是一种"伪"阅读。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唤醒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文本对话,创设情境与情感对话,开展言语实践与思维对话,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文本语言对接、情境进行比照、联想,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实践对话过程中,加深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将认识内化为能力、转化为行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落实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20.
逆向思维是指在数学解题和研究过程中采用与习惯的思维方式完全相反的一种思维方法。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当顺推不能解决问题时,可考虑用逆推的方法,当直接解题不能达到目的时,可考虑用间接的方法;当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可反之探讨它的不可能性。这样,当反复思考某个问题陷入困难时,逆向思维往往能使人茅塞顿开,绝境逢生。逆向思维在数学解题研究中时常会遇到。如证明题中所用的反证法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目的地去培养学生这种逆向思维的方式,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来阐明逆向思维在解题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