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教学中的讲授问题,核心是“讲”,从继承与创新的角度出发,为师者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依然不能忽视教师“讲”的主导作用。然而,“讲”的关键是怎么讲,讲什么。我们主张点拨式的精讲,也就是说,要在继承已有的知识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其目标在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以下笔者仅就历史教学中“讲”的艺术,结合自己的体验,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历史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讲”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的工具,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和培养学生能力,开启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教…  相似文献   

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多元的独特体验,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是语文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这并不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相冲突。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上“少讲”、“不讲”,甚至“不敢讲”,谈“讲”色变,走向了另一极端。请看某老师执教的《麻雀》(人教版第八册)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3.
在如今盛行阅读教学和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甚至已经到谈“讲”色变的程度。不少语文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突破,一个亮点,甚至是原则。倘若是碰到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等,上课的老师更是要做到自己少讲或不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填鸭式”,讲多了就是“越俎代庖”。至于评课老师,  相似文献   

4.
在如今盛行阅读教学和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甚至已经到谈“讲”色变的程度。不少语文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突破,一个亮点,甚至是原则。倘若是碰到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等。上课的老师更是要做到自己少讲或不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填鸭式”,讲多了就是“越俎代庖”。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播知识的主体,而更应当具备的是怎样把“一言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 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教师开始忌讳讲了:能少讲则少讲, 能不讲则不讲。尤其是一些语文公开课、评优课,教师怕走上烦琐分析的老路,背上“填鸭式”或“满堂灌”的黑锅,他们谈讲色变,总是绞尽脑汁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形式”。教师大都以少讲或不讲作为语文教学创新的标志,甚至认为讲是素质教育的“天敌”,是语文课改的“大忌”。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讲”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师对教材的领会和掌握一般都比学生深刻、系统,并能挈领扼要,所以教师恰当地讲有利于学生正确有效地接受知识,节省教学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发展,不在于教师讲与不讲,而在于教师讲什么、选择什么时机讲和怎样讲。一般地说,下列情况,就需要教师的讲。  相似文献   

7.
朱瑛 《福建教育》2005,(6A):15-17
新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深刻变化与旺盛活力: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理解与体验,重视师生、生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但是,出现了另一种倾向:不少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探究。因为在不少教师、专家的心目中,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稍稍留意,你就会发现:现在的老师很怕讲,“要讲”的尽量“少讲”,“少讲”的尽量“不讲”。大概是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气候下,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许多老师甚至到了谈“讲”色变的地步,似乎“讲”就是“满堂灌”,“讲”就是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不然,从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看,教师合理适当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能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深入,感悟更为深刻。执教了《小马过河》一文后,我深深感到“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性。现根据笔者…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论指出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本着“主体转移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改革精神 ,我们开展了小学语文“讲练工程”课题实验 ,变“只讲不练”、“讲多练少”为“精讲精练” ,优化课堂讲练结构。现以《白杨》一文教学为例 ,谈谈在阅读课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法。1.自学阶段。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 ,初步理解课文。这个阶段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提出不同的自学要求 ,随时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 ,鼓励学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当教师们意识到要把“一言堂”转向学生的“自主学习”之后,容易走向谈讲色变的极端。因此,我们绝不能谈“讲”色变而少讲或不讲。其实“讲”不一定是满堂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教师讲、学生听这一现象,而在于教师如何讲、学生如何听这一本质。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的读议讲练教学法施为群读、议、讲、练教学法又名“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是教学改革的产物,它的使命在于彻底革除“满堂灌”。运用此种教法,最主要的是抓住两个教学环节:一、加强预习,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预习的好处是人所共知的,既可以锻炼学...  相似文献   

12.
当讲则讲     
课程改革传递给老师们许多新的信息,其中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有不少地区在执行这一要求时,片面地追求教师应该少讲、学生应该多做,甚至有人提出教师最好“不讲”,希望学生都能自己去发现,任由学生自己去做。教师讲得稍多,或者学生动手时引导得稍多,往往被认定为“牵着学生走”,束缚了学生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3.
谈诗歌教学的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教学应 以指导学生吟诵为主,这一点,现在 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既然诗 歌教学应以指导学生吟诵为主,那么 “讲”也就只能处于次要地位了,这并 不等于不要“讲”,诗歌教学同样离不 开“讲”。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先 生主张,不论是阅读课还是诵读课, 作一点画龙点睛的讲解是必要的。其 实这道理简单而又明了。由于少年儿 童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均有限,再 加上其心理特点,教师如果不作适当 的“讲”,就会妨碍或影响少年儿童对 诗歌的感悟、积累和熏陶,影响诗歌 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讲议”结合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逐步体会到: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就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讲议”结合的方法。“讲”,就是在老师点拨上让学生个人讲,在小组里讲,在班里讲。主要讲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的形成或推导过程和算理,讲解题的思路,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  相似文献   

15.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教师很忌讳“讲”,甚至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了。不少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自己教学的一个原则,尤其在执教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时,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们知道,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填鸭式”,就是“越俎代庖”。至于评课,则更把“讲”的多少作为评判课的优劣和执教者教学理念是否更新的标准之一。于是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总能得到老师夸奖的放羊式的随便乱说,热热闹闹的无聊问答,逗笑取乐的庸俗对话,等等。难道这就是语文教学?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创新?其实,这是学风浮躁、教风花…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批评教师独霸讲坛的文章铺天盖地,而呼吁教师“当讲则讲”的文章也并不鲜见。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还该不该讲?又应如何讲呢?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也只有在“讲”与“不讲”的夹缝中摸索着前行。下面结合教学案例,谈谈数学课堂的“讲”与“不讲”。一、讲“精”不讲“少”【案例】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分数应用题例3: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只数是白兔的1/5,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平时在应用题教学中不厌其烦地分析讲解惯了的教师,意识到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分析、去…  相似文献   

17.
当前小学地理教学中在如何对待教师“讲”的问题上有两种偏向:一种由教师包揽全堂自始至终的“讲”,一种是由学生看书、讨论、师生问答完全取代了教师的“讲”。因此,有必要研究探讨教师的“讲”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做法。我认为教师的“讲”在小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有如下四个: 第一,解决疑难:小学生受自己知识水平和其思维能力的局限,有些地理知识教师如不加以讲解,学  相似文献   

18.
“大杂烩似的讲”的模式成了语文课堂教学千夫所指的“反面教材”,使许多语文教师对“讲”讳莫如深。“烩讲”与“讳讲”都只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学生的主体活动,不仅是动口动手,更有动脑动心,教师会讲,讲到学生的动心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姚友谊 《教育艺术》2003,(10):59-60
近些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对“讲”有些偏见,似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讲”就是“注入式”,是“灌”的同义词。有的学校干脆规定每节课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更有甚者认为注重讲课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一味地由学生自己“读”,自己“讨论”,再由自己编几段课本剧,来几个花样,闹哄哄一节课完了。我不明白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充  相似文献   

20.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有人会觉得好笑,怎么教师还会不知道讲什么呢?事实上,在现实中经常能听到有老师说“这个内容,不好讲”,或“这节课的内容学生一看就明白,没有什么好讲的”。这里最直接存在的问题是不知道怎么讲,其实仔细分析起来,还是没有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