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比较史学是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一种范式,旨在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事实的比较,加深、扩大和验证我们对历史的认识,使之更全面、更准确和更深刻。比较史学常用的方法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宏观比较、微观比较、反事实比较等几种,它们已成为新高考试题命制不可缺少的工具和考查考生的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历史事实发展时空性为视角,谈谈关于新高考中比较史  相似文献   

2.
目前不少大学历史系正在开设的“史学概论”,主要讲授史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入门课,也是广大史学工作者的一种必备知识,很有向读者介绍一番的必要。一、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是史学,而史学就是研究历史的学问。但是历史是什么?广义地说,历史是指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它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两个方面。狭义地说,我们通常所讲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即人类社会史。当然,人类史和自然史是有密切关系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它始终是与自然界互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3.
史学评论是从一定的社会阶级利益出发,按照一定的史学观点和评论标准,对史学现象和史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对史学发展规律的探索和认识。史学评论对历史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史学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史学评论。一、史学评论的性质 (一) 史学评论是对史学自身的认识史学评论也属于史学的范畴,但它是史学大家族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成员,因为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史学,而是史学的派生物。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史学,是以客观历史过程为对象,以反映和总结客观历史过程为基本内容和基本任务。但史学评论对象不是人们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是客观历史过程,而是历史研究者的思想理论及其研究活动,是史学现象和史学著  相似文献   

4.
比较方法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最普遍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把比较方法引入历史研究,并使之理论化,系统化,就形成了“比较史学”或历史比较研究。作为一种独立的科学研究方法,历史比较法是19世纪在西方形成的。19世纪的最后十年,西方史学中的一切研究几乎都求助于比较方法,历史比较成为一种时尚。本世纪二十年代,有人预言:“比较方法的未来──可能是我们历史学的未来”。①的确,历史比较研究的兴起,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史学动向,在历史研究的许多方面,它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一比较研究可以适用于一切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物之间,不受时代、国界的限…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历史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史学研究的情景,引导学生参照和运用史学研究的方式.学会发现和确定问题,搜集、分析、鉴别和提取有关信息和证据,并运用有关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历史研究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6.
略论“史学概论”的逻辑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概论是史学的反思学科,是对各种具体历史研究过程及其内在规律所作的理论概括,是关于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学问。史学概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形成和确立,是它所属的那一种史学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史学和史学研究,就有什么样的史学概论,史学和史学研究的性质、规模和水平,决定了史学概论的性质、规模和水平。但两者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统一的。象我国解放后,史学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史学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有一个时期,对史学概论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当时有些人简单地认为在历史唯物主义之外,没有必要再提别的  相似文献   

7.
顾颉刚是我国现代史学史上“古史辨”运动的领袖人物,其以疑古辨伪为旗帜,以“层累说”为基本理论的治史实践推动了中国史学的现代化.本文拟从他对历史知识的不确定性的看法与处理,历史认识层次的提升,历史研究方法的借鉴和寓致用于求真的史学实践等来探讨他治史现代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影视史学”这一概念源自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HadenWhite)所创造的“historiophty”。1988年。怀特教授在他发表的《书写史学和影视史学》一文中,把影视史学定义为:“以视觉影像和电影话语表现历史和我们对历史的见解。”影视史学是电影和历史相结合.是一种新的历史研究表现形式。虽然,目前影视史学在学术界...  相似文献   

9.
从总结历史经验、历史人物、历史编纂、史学批评等几个方面与比较研究之关系的角度,对中国古代史家历史撰述所用比较方法,如史事比较、人物比较、制度比较、政策比较、历史思想比较、史学思想比较、史家特点比较、史书编纂形式比较等进行论述,以揭示中国古代史家在比较研究方面的认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的深入,如何使学生把握并运用史学研究方法解答历史问题,成为每位中学历史教师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认为在高中经济史教学中有效应用两种常见的史学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社会史学重在整体认知,计算史学重在具体实证。  相似文献   

11.
史学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是工作性质和任务全然不同的两个领域。前者是对历史进行深入地研究,重在探索和发现;后者是对中学进行普及性的历史教育,重在教育和育人。但由于两者都离不开历史,必然会产生相关性。这种相关比较明显的体现,就是史学研究成果对中学历史教材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影响。在新编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的教学和教研实践中,我对此颇有感触。下面略陈管见,不妥之处,恳请指正。一、史学研究与中学教材的改革史学研究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和依据。史学研究是动态的,不断产生新的成果,这些新成果无疑将…  相似文献   

12.
历史比较研究,是现代史学研究常用的和有效的方法。为了便于应用,我们对历史比较研究中甚为关键的可比性原则、类型与程序的内涵外延,及其运用中的要求等问题,从理论上,并结合史学研究的实例进行了析论和规范  相似文献   

13.
比较史学是史学研究发展的新趋势。作为史学研究的一专门领域——教育史,应充分吸收史学母体学科所提供的理论养料,借鉴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把比较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和教育史研究相结合,遵循其基本原则,对提高教育史研究水平、扩展教育史研究领域、提升教育史学科的学术地位等方面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中国史学界兴起地一股比较史学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史学工作者开始尝试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来处理和解决历史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推动中国史学研究的发展。比较研究方法已成为当代史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拟对历史比较研究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当代俄罗斯史学,是指自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来30多年的史学发展和史学研究。其主要研究对象和考察内容,应当包括俄罗斯史学危机引发的史学改革、史学转型,以及在改革、转型基础上形成新史学的整个过程。本文针对一种回避俄罗斯史学危机、史学转型,回避俄罗斯新史学形成过程的观点,认为俄罗斯史学的转型是全面的,包括从理论方法到从古至今各个时期具体历史的转型,不是局部的转型;其研究对象应以史学转型为中心,涵括对史学危机和新史学形成的整个过程的系统研究,不应该只局限于对所谓"当代俄罗斯历史反思的历史"之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史学评论是对历史研究的一种价值性认识和裁决,这是史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史学评论的价值标准不仅有政治上的和学术上的,还有逻辑的、文学的、道德的和社会的各方面,此六项基本标准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17.
《论撰史》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篇史学批评的专文,《史通》则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专著。卢奇安与刘知幾生活在相差5个世纪的不同国度,但是他们二人在历史真实、史书编纂以及史家素养等基本史学理念上却有着诸多相通之处,并且都对西方与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将《论撰史》与《史通》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中西方史学史上诸多理念的异同,有助于深化中外史学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叙事史学法是历史学科最经典的记叙和研究方法,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文明最早的记载。纵观整个历史研究,叙事史学法经历了主导、辅助和重新复兴。叙事史学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观点对教育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同时也给予了当代教育史学科在学科自身、学科意义和学科方向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读《历史与心灵:西方心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国际史学界流派纷呈,其中心理史学对史学研究和历史著述逼近历史的本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史学界对心理史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状态,尤其是对相关理论的探究更为罕见。罗凤礼著《历史与心灵:西方心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一书,在这方面具有建设意义。这部著作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其主体,分五章介绍和评说了心理史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的理论与贡献,回顾了西方史学理论的演变,叙述了心理史学的崛起与发展.同时还介绍了非精神分析心理学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心理史学与一般史学进行…  相似文献   

20.
总结和开拓,是世纪之交中国史学面临着的双重任务。分析20世纪的中国史学遗产,应着眼于它的发展趋势、基本成就和主要思潮;其基本成就表现在理论、方法论研究,历史撰述,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研究和继承中国史学遗产,研究和借鉴外国史学成果,考古发掘和考古学研究,以及普及历史知识、进行历史教育等八个方面。加强学风建设,明确研究方向,改进研究模式,培养新型人才,是中国史学在21世纪获得新的发展前景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