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比较“博客”与“粉丝”这两个外来词,探求两者在语素化过程中音节选择的特点,分析其理据,并探求两者在语言系统中发展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2.
“教育管理者”和“教育领导者”是教育管理学中应当着力研究的重要概念。本文针对目前教育管理界在两者认识上的误区 ,认真分析研究了两者的异同 ,并提出了如何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与“做”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高频词,在日常学习与写作中不但学生容易将两者混淆,就连从事汉语教学的老师也很难将两者准确地区分开来。本文着眼于“作”“做”组词功能、各有关义项及其用法,分析两者的差异,试图探究两者的正确用法,以求对日常汉语教学和汉语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绝不"和"决不"读音相同、意义相近,在很多语境中可以替换使用,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细微差别。句法上,探究两者后接词性的差异;语义上,探究两者异同。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在学习多位数的读写时,经常会遇到“改写”与“省略”,有些同学常常混淆两者,不能将他们区别开。其实,这两者是有不同之处上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 ”和“ ”是韩国语被动态常用的两种表达方式,在表达被动义这一方面两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两者在意义和形式上是有细微差别的。为使初学者准确把握这两种被动态表现的语义和使用环境,对比分析了两者对谓词的选择情况及其语义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7.
比喻和拟人是两种重要的修辞方式,但是很多同学对于这两者的区别不是特别清楚,经常混淆了两者的用法。为此,本文对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作了比较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关于"和"对于"是口语和书面语中常见的介词。本文基于前人相关研究,对"关于"和"对于"进行语义、语法、语用三方面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语义上,两者都可以引进受事,"对于"引进的是对象,"关于"引进的是范围;在语法上,两者的介引成分都可为体词性成分,但两者的介引成分是谓词性成分时用法不同,句法结构与功能以及句法位置也不同;在语用上,两者都具有话语标记和篇章衔接的功能,但"对于"侧重管界,"关于"侧重提示。  相似文献   

9.
知行并进、从做中学分别是张謇和杜威著名的职业教育思想,几乎在同时期开始广泛实践。通过对两者理论渊源的探究、理论特色的分析和理论价值的揭示,廓清两者的理论脉络,有助于我们全面审视两者思想体系,深刻认识两者内涵和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10.
きれい和うつくしい这两个近义词,许多日语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搞不清楚两者的相通处和不同点。本文通过笔者几年的实际教学经验,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对两者的异同进行阐述,旨在使学习者理解并能准确运用きれい和うつくしい这两个词。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教学形式从传统课堂教学到网络教学,又回归到“混合式学习”教学,其中的“整合”、“混合”各自意味着什么,分别将合向何处?两者又有何联系与区别?本文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混合式学习的定义、内涵入手,分析两者关系并预测两者未来走向,试图回答“整合”、“混合”合归何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蒙 《考试周刊》2013,(29):89-89
汉语副词"再"和韩语副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频繁。由于两者都可以表示比较、持续、重复、添加等意义,两者的区别成为两种语言学习的一个难点。对两者的对比分析,将使学习者明确两者的区别,同时对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帝”与“天”是《诗经》中的一对高频词,研究者们为考察周代社会思想文化而对此多有提及,却常常把两者简单等同。实则,“帝”与“天”的含义、来源是与殷商至周上帝崇拜意识的流变息息相关的。“帝”与“天”两者关系密切,大多时候都是指位于天上的至高神灵,两者经常通用但又存在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14.
贺志燕 《时代教育》2007,(8Z):17-17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主题性旅游形式已风靡全国。2006年3月份以来,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已深入人心。本文概述了两者概念的提出,浅析了两者的关系,论述了“八荣八耻”在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的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15.
副词"又"和"再"是同义词,在语义上的用法较为复杂,它们既有相同义项,也有多钟不同义项。本文具体从"又"与"再"两者基本相同的概念意义出发,对比分析两者在具体语用上的语义区别,同时简明扼要地概述两者的不同义项,以帮助深入学习理解。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词"基本"与"基本上"在很多句子中,可以相互调换使用。但是,有时候,它们的使用情况有所不同。本文拟从两者产生的先后顺序以及作为副词时两者的共性与个性作一个简单的探讨。一、两者产生的先后顺序通过北大语料库的搜索,古代汉语中含"基本"的文献共有136条,含"基本上"一词的文献仅有10条。对语料进行进一步搜索可知,"基本"出现的最早时间是在东汉时期,"基本上"一词出现的最早时间大概是在近代民国时期。  相似文献   

17.
“暴戾”与“暴力”是一对同音近义词,在日常运用过程中往往容易混淆不清,其实两者词义有区别。  相似文献   

18.
专用动量词"通"和"气"计量动作的过程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共性表现在两者句法选择存在相似性,句法功能具有一致性,以及两者语义特征﹑感情色彩存有相近性。两者的区别表现在句法分布﹑语义以及色彩上。从历时发展的角度来看,"一通"和"一气"在现代汉语的使用过程中都出现了词汇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在通用的语法中,都将“尽管”、“虽然”放在一起,认为其意思及用法相同。可是在实际运用中,两者又各司其职,那么,两者到底有何区别呢? 我们先看《现代汉语词典》对两词的解释及例证:  相似文献   

20.
"有为"是指有所建树、有所作为;"有位"指的是所在的岗位、所享有的待遇(地位)."有为"与"有位"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位"是"有为"的外在表现,"有为"是"有位"的本质要求.我们应正确把握两者的关系,切不可将两者割裂开来.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偏重的是"有为",而忽略了"有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没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