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符文忠 《思想教育研究》2000,(2):44-44,,56,
大学生社会实践做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它可以促使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促进大学生知识的丰富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可以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我认为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应做到以下六个方面的“结合”。一、社会实践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 ,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 ,也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结合素质教育来开展 ,让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始终。高校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来促进教育与社会实际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跨越式发展中的最重要的发展现象。“学会数字化生存”的理念、“学会数字化学习”的目标和“学会数字化协作”的模式是“数字化素质教育”的三大要务,也是信息社会“最适应变化者”的“生存教育”要务。“数字化素质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跨越式发展的标志,又是新一轮发展的基础,谁占领“数字化素质教育”的制高点,谁就是下一轮高等教育大众化跨越式发展的旗手。对“数字化素质教育”的研究和探索,为实践新一轮高等教育大众化从“规模、质量、效益”——发展型的“发展创新”模式向“比较、创新、统筹”——可持续发展型的“概念创新”模式转变,必将展现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本教育,是造就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的奠基工程。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为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并具备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而学校共青团的工作,在实现这一目标中的过程中,应该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组织领导方面的作用  共青团的主体是广大团员,开展团的活动就是通过团员的亲身实践,达到受教育、起带头作用的目的。同时,共青团还需要通过自己所组织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任务和目标,如何开展素质教育是一个教育领域始终在讨论、一直在探索的热门话题。“如何让学生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之一,然而这却是素质教育中最难实现的目标之一。经过多年的教育研究与实践探索,笔者发现:生涯教育,是破解素质教育这一难题的一把利剑。  相似文献   

5.
"心理诊所":让孩子在倾诉中学会心理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会倾诉是学生学会生存的重要心理品质,也是学校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上海市静安区威海路第三小学于2007年申报立项了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现代城市小学生‘生存教育’的实践研究”(A0713),课题组长为恽瑾,副组长为陆少明。课题组把“学会生存”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目标,把“生存教育”作为办学的教育理念,并赋予生命教育和素质教育以新的活力。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中,已初步在“饮食教育”、“保健医学基本常识教育”、“适应社会环境教育”三方面形成了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新华社2008年10月17日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首次走进小学课堂》为题报道了该校的饮食教育。本期专栏刊发该校部分教师在课题专项“适应社会环境教育——学会倾诉,学会心理调节”中的实践探索成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有用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是一场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法的变革。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改革的必然。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在校学生提出了“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人相处。作为高等教育重要…  相似文献   

7.
抽象的、完善的全面发展教育只能作为人类教育的终极理想.而具体的、现实的“全面”发展教育却都是受制于一定历史条件的、趋向全面发展教育终极理想的“片面”教育。选拔和考试是造成现实中素质教育“片面性”的两个客观因素,这就是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两个基本的历史前提目前我们只能在选择和考试的历史条件下去“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应试的教育”既可姓“应试教育”也可姓“素质教育”。考试这一工具完全可以用来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服务。选择和考试作为一种制度背景和条件,它们为“素质教育”目标服务又是有限度、有条件的。选择和考试可以为培养“社会人”的公共必备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8.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的国策,面对世界性竞争与和谐发展的主题,中国大学生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产业、职业和社会生活。实施大学素质教育是我国大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但是素质教育的模式已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发展目标,新的素质发展目标应是以“权衡沉思”为核心的创新。这一发展目标需要将传统的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整合起来,实现基础素质和专业素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教育未来公民“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是整个教育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德育方面,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是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它应与思想品德课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等四个方面有机结合,使诸教育围绕养成教育目标,优化教育方法,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能否有效适应社会的标志,也是个体素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会交往应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此外应采用多种途径和措施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生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称之为“生存教育”。生存教育也叫“学会生存”。大学生是各行各业未来的骨干力量,高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生存教育,培养大学生生存技能,对丰富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全面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实施“和谐社会”理念和我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前行和社会的变迁,在以培养人和发展人为主旨的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构成了凝聚和支撑学生生命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主导性因素。强化道德教育成为实现学校“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生存、学会创新”这一培养目标的前提,也成为实践“为了生存而学习,为了发展而教育,为了幸福而奋斗”这一办学理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世纪之交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共同的教育目标和宗旨。素质教育经过理论工作者的探索和实践工作者的实践,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已有了发展和深化。本文拟阐述在职业学校如何将素质教育贯彻于教学工作的始终,如何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一、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素质教育这一新的教育理念,首先基于“素质”这一概念。从生理学角度讲,素质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先天的特点。而后来通过…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既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想,又是一种现代教育目标,是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必然产生的教育理念。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从学校、专业的特点出发,探索其更本质的东西,以求得更多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工作的主题.教育部部长周济最近指出:素质教育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再有多难也要推进。为了深入探讨这一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整合多方面力量,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成都市教育学会和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6月11-12日在成都市联合举办了“合力推进素质教育论坛”。论坛由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承办,四川省内部分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教育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中小学校长、教师以及新闻媒体和学生家长共130余人参与了这次论坛。在论坛开幕式上,成都大学党委书记屠火明教授致欢迎辞,四川省教育学会会长王可植、四川省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纪大海教授到会祝贺并讲话。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实践是根植于社会的实践,教育思想、理论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革的。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也在不断的变革当中。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内涵不断丰富.其中一条明显的轨迹是:从最初的偏重“双基”即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到强调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再到重视非智力因素,直到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当前推行的新课程改革。就是为了更好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育目标反映了人们的教育价值观,规定着教育对象的发展方向和预期的发展结果。因此,教育目标是教育思想的核心、教育发展的指南,也是教育评价的依据和准则。在构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过程中,研究素质教育目标的分类和结构,是其最基础的工作,它将为构造素质教育目标体  相似文献   

18.
“人”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强调人在各个阶段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实现人的可持续教育和持续学习,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与国际社会所倡导的三个学会——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发展要求相一致,与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素质改革要求相一致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社会”,不具备较强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就无法适应信息时代一日千里的时代发展要求,也无法实现有所作为、有所创新的科教兴国的要求。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九年义务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列入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必须在掌握丰富知识的同时,退步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培养与发展可持续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如何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需要实现一系列的根本改革。 一、教育目标的转变 “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适应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需要,最后把学生培养成为某一学科的“英才”或“专家”。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具备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灵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比专业知识和能力更能在深层上反映人才的质量,德育是灵魂。经济体制的大变革,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呈现出新的特征,给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实现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高校的素质教育应以德育为核心,科学地构建德育的内容。 一、确立德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高等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重新认识教育功能和价值。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