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程度的时间限制对中学生决策的影响.在实验中要求被试完成主观经验评估问卷,探索被试对决策任务的外显认知.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压力对决策有显著影响,高时间压力和中等时间压力条件下,决策质量都显著降低;决策过程中既包含内隐情感偏好的作用,也包含外显认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研工作量化管理泛化的负面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化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末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被引入我国的学校管理工作,然而在管理实践中量化管理却逐步趋向极端,呈现不断泛化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量化管理泛化在学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本文试从高校科研工作入手,探讨量化管理泛化所带来的诸多不良后果,以期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3.
等待时间知觉,即人们在等待过程中对等待时间长短的主观知觉,并作为一种心理体验影响人们的行为。本研究结合心理定势理论、时间知觉的标量计时理论,采用时距估计范式探讨了不同启动条件对决策的影响以及等待时间知觉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也即,在等待的过程中,人们的等待时间知觉在时间启动和金钱启动条件下存在何种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内部机制是否可以通过标量计时理论中开关的闭合程度(也即对时间相关信息的关注程度)进行解释,以及时间与金钱的相互转换是否遵循心理定势理论。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启动条件(时间/金钱)对决策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不同被试类型对决策行为影响差异显著,既有钱又有闲的被试更倾向于进行时间优先的决策;启动条件与被试类型交互作用显著。等待时间知觉在不同启动条件下对决策影响的中介作用显著,在不同被试类型条件下中介作用不显著。本研究将时间知觉与决策理论相结合,拓宽了相关研究领域,同时也为从时间知觉角度减少非理性决策行为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的判断和决策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如果缺乏充裕的时间,人们就会产生时间压力感,时间压力会影响决策者的决策质量、决策信心、决策策略的选择等方面,其影响的大小与决策者对时间压力情境的评价、所引起的状态的性质(如时间压力、时间应激)、任务的结构和任务的总目标有关。未来研究需要从决策者的角度来界定时间压力,重视在不同的时间压力情境中情绪状态对决策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在存储容量模型、加工时间模型和变化/分割模型等国外时间认知理论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黄希庭等分别从短时距、长时距和时间知觉阈限等方面,采用模糊统计、多因素设计等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的时间认知不但存在分段性,而且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结合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结果,黄希庭等提出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的理论构想,并指出今后时间认知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决策过程研究方法中的信息板技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购车事件为实验任务,探讨时间压力和属性数目变化对个体决策中信息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属性数目的增加提高了决策任务的复杂性,在时间压力情形下,被试更多的使用选择性策略和基于属性的信息搜索策略来应对严格的时间限制.  相似文献   

7.
时间压力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引入时间压力和任务类型变量探讨两者对决策策略的影响。结果显示:(1)高时间压力明显低于非时间压力信息搜索的深度,而重要任务决策的信息搜索深度要高于非重要任务的搜索深度;(2)无论在高时间压力还是非时间压力下,被试在进行重要任务决策时,倾向于采用代偿决策策略,即基于选项的加工;而在进行非重要任务决策时,被试所采用的策略是非代偿的,即基于属性的加工。  相似文献   

8.
时间词,一般被当作名词的一个小类,在汉语中使用频率高,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时间词中的时间单位词具有一定的量词性,其内部成员语法功能有一定的差异,在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中常常形成遗漏或添加的偏误,这主要是由于汉英时间概念表达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造成母语负迁移和规则泛化、对外汉语教师思维定势的误导以及各种汉语教材的疏漏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在语篇阅读中,时间信息加工被认为是建构情境模型的认知过程,这一过程分成当前模型的建构、整合模型的建构和完整模型的建构三个前后相继的部分.时间信息的加工可分为时间转换的加工、时间持续信息的加工和时间相叠的加工三个研究领域.今后的研究应该从更加自然,更贴近现实的阅读情境中去探究时间信息加工的规律,并更加重视动词在时间信息加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时间知觉阈限并非单个概念,而是依赖于不同判断标准在不同时间经验问的分层级的门槛,并可能对应着不同时距范围内时间信息加工的不同机制。研究用分视野呈现技术考察了大脑两半球在三种不同反应标准下测定的短时距刺激时间知觉阈限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三种反应标准和不同呈现方位条件下,极限法测定的时间知觉阈限存在显著差异,二因素的交互作用不显著;(2)就时间知觉阈限而言,左半球存在着时间信息加工上的相对优势;(3)“同时-非同时”的阈限最低,其次是“连续-分离”的阈限,最后是“先后顺序”的阈限。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一类基于某种时态约束的周期时态关联规则的有关问题.首先,引入了时态型的定义以及相关的概念.然后,给出了一种时态事件模型,用以描述基于时态型的不同属性的各种状态的事件,同时定义了一类事件问的周期时态关联规则,它能在诸如股票波动、天气预报、商品销售等领域提供短期的预测和决策.最后,给出了发现此类周期时态关联规则算法的主要步骤,并且给出了对股票数据挖掘的实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正在”与“在”是现代汉语中意义相近,用法同异互参的三个时间副词,它们形成的时间以及虚化的途径不完全相同,表同时的“正”出现最早,“正在”的形成与介词“在”后的处所宾语以及出现于“正在+VP”后的之间/之时”等成分的脱落直接相关,由于时间副词“在”的出现是晚近的事,因而在相当长的时期中,“正在”与“正”表现出更多的相通性,明清白话到现代汉语中“正在”意义与用法的变化与时间副词“在”的形成有着内在的联系,时间副词“在”的形成也体现出动态的进行与静态的持续两种时间范畴意义表达手段的功能分化倾向。  相似文献   

13.
Temporal relation computation is one of the tasks of the extraction of temporal arguments from event, and it is also the ultimate goal of tempo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However, temporal relation computation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requires a lot of hand-marked work, and exploring more features from discourse. A method of two-stage machine learning based on temporal relation computation (TSMLTRC)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temporal relation computation between two events. The first stage is to get the main temporal attributes of event based on classification learning. The second stage is to compute the event temporal relation in the discourse through employing the result of the first stage as the basic features, and also employing some new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Experimen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artificial golden rul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in the first stage is much higher, and the F1-Score of event temporal relation which is computed through combining multi-features may be increased at 85.8% in the second stage.  相似文献   

14.
考虑颞部骨块形态形成过程中抑制度的变化不仅与激活度的平方成正比,而且与激活度本身的浓度成正比,对Gierer-Meinhardt给出的颞部骨块形态形成过程的基本模型进行改进,利用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研究了颞部骨块的形态形成模型平衡点的性态,并得到该系统的极限环的存在性和极限环的唯一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优、劣汉语阅读者在视觉、听觉时间加工任务中的表现,探讨不同水平的正常阅读者中存在的时间加工能力差异。选择阅读能力正常的小学三年级学生,筛选优秀阅读者18人,拙劣阅读者16人,施以瑞文智力测试及一系列阅读能力测试。采用时间顺序判断的经典范式,分别考察了两组被试的视觉、听觉时间加工能力。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优秀汉语阅读者的视、听觉时间加工能力,均显著地高于拙劣汉语阅读者,但当智力因素被控制后,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消失。  相似文献   

16.
Subtraction can be understood by two basic models—taking away (ta) and determining the difference (dd)—and by its inverse relation to addition. Epistemological analyses and empirical examples show that the two models are not relevant only in single-digit arithmetic. As curricula should be developed in a longitudinal perspective on mathematics learning processes, the article highlights some exemplary steps in which the inverse relation is discussed in light of the two models, namely mental subtraction, the standard algorithms for subtraction, negative numbers and manipulations for solving algebraic equations. For each step, the article presents educational considerations for fostering a flexible use of the two models as well as of the inverse relation between subtraction and addition. In each section, a mathe-didactical analysis is conducted, empirical results from literature as well as from our own case studies are presented and consequences for teaching are sketched.  相似文献   

17.
罗茜 《时代教育》2010,(1):97-98
Narrative time is one very important cue to narrative comprehension. Bounded events,explicit temporal adverbials and inference advance time in narrative. The advancement of narrative time is crucial to comprehension,which marks a new situation model or mental representation. Besides temporal adverbials,tense can also be a guide to construct comprehender's representation models. I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arrative comprehension.  相似文献   

18.
汉语动词的时间特征对其进行体产生明显的约束和影响。这种约束和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语法和语义的相互作用,语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法的形式和内涵。本文首先介绍了汉语动词在时间分类上的研究情况,然后从不同类型的动词出发,探讨动词时间特征对其进行体的约束和影响。时间特征对动词进行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动词在进行体的表达方面受其时间特征的制约,另一方面动词进行体的语义也受到其时间特征的影响而发生语义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Temporal relation computation is one of the tasks of the extraction of temporal arguments from event,and it is also the ultimate goal of tempo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However,temporal relation computation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requires a lot of hand-marked work,and exploring more features from discourse.A method of two-stage machine learning based on temporal relation computation(TSMLTRC)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temporal relation computation between two events.The firs...  相似文献   

20.
时间整合是时间上分离的事件或现象被知觉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它是知觉加工的一个重要过程。在物体识别和场景组织研究中发现时间整合的效果受到刺激类型、刺激强度、刺激时距等因素的影响,时间整合的理论解释也不尽相同。近来,在面孔识别研究中也发现分离呈现的面孔部分也能进行整体加工。目前,面孔识别研究中较为关注的两个问题是面孔识别是整体加工还是局部加工?面孔识别是否存在特异脑区?深入开展时间整合的心理机制及其脑机制研究,特别是面孔识别的时间整合的神经机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