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蓓 《现代教学》2013,(1):46-47
我们开展以“课后学生访谈”为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课后学生访谈”了解学生,进而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因此,我们在观课和评课过程中,以“课后学生访谈”为教学基本功培训的切入点,并将课后学生访谈的结果与教师课堂听课的观察记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力求站在关注学生、读懂学生的视角(如读懂学生的错误,读懂学生的问题与读懂学生的感受等)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执教者与观课者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课后反思,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2008年暑假,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了第七届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研讨会,会议主题是“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会议最吸引人的就是18节现场研讨课,这些课从开始备课到最后定稿。一直基于网络研讨一这个“另类”的教学研究方法。在网络研讨的过程中,参与人员有教研员、广大一线教师、教材编者及一些大学教授,甚至还有学生家长的参与。  相似文献   

3.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是确立适当的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好的课堂应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对学情的真正把握。而现实备课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往往是靠经验、凭感觉,容易出现“会了还讲”“不会也讲不清”等低效现象,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做一些课前的调研与预设。课前调研可以从调研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困难等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1.北京育才学校教师樊颖在“智慧教师。生命课堂”高中新课改研究课活动中做语文研究课 2.北京市回民学校教师王忠亚在“智慧教师。生命课堂”高中课改研讨活动中做研究课  相似文献   

5.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SPT”智慧课堂在高中生物 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基于教育改革的需要,高 中生物教师应当紧密结合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巧妙地构建“SPT”智慧课堂,强化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学习、课后 巩固复习,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 动性,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上出常态课的精彩是每位教师的教学梦想,新课程背景下精彩课堂是预设与生成共舞的课堂。教学实施中,如果教师能做到课前有意设“套”,课中善解“生”意,智慧处理“意外”,那么,教学生成就会随心所愿,课堂精彩自然在随“意”间看似无心中浑然形成。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了解学情,透彻地读懂学生,无疑是教师教学的基点和核心。本期共同关注的主题是“教师如何读懂学生”。下面一组文章试图以教学流程为线索,从课前、课堂现场和课后三个方面来谈怎么了解学情、读懂学生,给广大教师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8.
郭瑞 《家教世界》2023,(Z2):84-85
很多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之所以低效,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处于表层,无法形成深度思考,“智慧课堂”可以利用“作业平台”“七彩任务”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分享微课等,让学生在课前利用“智慧课堂”资源解决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与一线教师尤其是实验区教师的座谈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把课堂的民主和开放简单地等同于活跃和热闹,误认为课堂不再需要常规;而有的教师认为需要常规,但生怕被扣上“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帽子,在课堂上羞于强调常规要求。那么,原来的课堂常规是否过时?课堂还要不要强调常规?如果需要,那么需要怎样的常规?在一次观摩研讨会上,一位年轻教师执教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这节课让人深思。课前,教师把全班24名学生分成了6组,让他们4人一组围桌而坐,每组配备了一个无线话筒。并要求学生,上课要积极发言,声音要响亮…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委会2008年提出了“三个读懂”的研究课题,即“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读懂学生是我们重点研讨的主题之一。下面我们以读懂学生为题旨与大家进行三个方面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微课程的本土化、多元化发展需要适应国情。综合微课之“形”与翻转课堂之“神”,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棋盘式微课程教学法”。该教学法将“教”划分成5个环节:微课设计、过程导学、疑点探究、目标反馈和总结提升环节;将“学”也划分成5个环节:自主认知、自学微课、测学质疑、协作研讨和意义建构环节,使教师的“引导研讨课”和学生的“微课认知课”在时间和空间上交错呼应,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2.
一、“同题教学研讨”的理论认识 “同题教学研讨”是指在教学中针对某些教学难点和问题,集中教师共同研讨,通过备课、说课、演示和总结等环节,集中群体智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它的构建基于以下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3.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是确立适当的教学目标、实施高效教学的关键。好的课堂应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对学情的真正把握,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做一些课前前测,再积极而富有成效地引导学生向新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4.
读懂课标、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已经成为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口头禅。其中,很多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都会在“读懂学生”上下功夫,都会自觉地想到教学“前测”。  相似文献   

15.
拜读了王老师的《读懂学生的错误》后,我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这样一句话:“读懂学生的错误是卓越教师必备的智慧。”文章以案侧的形式给出了学生的三类错误,并详细分析了学生错误的“背后”,即基础知识、认知发展和生活常识的问题。我认为本文切入点小。所蕴含的教学思想对在“卓越课堂”建设中成长的教师来说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教师参与"课例研讨"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学变革的重要途径。课例研讨驱动了教师教学交流的空间,使教学智慧开放共享;提升了教师教学的自主与反思的能力,使教学富有个性与群体特色;拓展了参与者获取教学智慧的多元化路径,使教师教学有多样化的选择;促进了课例研讨文化模式的形成,使教师深层次思考课堂建设。但课例研讨存在着认知、学科、时空、话语的限度,需要辩证思考,建立以问题为导向拓展研讨视域,以视域融合为基点构建研讨体系,进而使课例研讨走向精致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17.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是确立适当的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好的课堂应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对学情的真正把握.而现实备课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往往是靠经验、凭感觉,容易出现"会了还讲""不会也讲不清"等低效现象,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做一些课前的调研与预设.课前调研可以从调研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困难等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我听了一节政治教师的“三优课”,上课的思路大致是这样的:课前播放MTV《我的中国心》,使学生情绪立刻受到了感染,拉开课堂的帷幕,然后分小组收集从古到今的爱国人物。在收集活动结束时,从他们稚气的脸上、他们热烈的掌声中、他们灿烂的微笑里,我读懂了自信、读懂了激情、也读懂了学生们作为发现者的快乐。之后。与书本上爱国情操的若干表现相联系,最后老师总结、升华,课堂的帷幕缓缓落下。(播放MTV《歌唱祖国》为祖国美好明天歌唱。)  相似文献   

19.
研讨课作为近年来不断发展的一种新型授课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探究、合作及表达等能力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在广泛查阅中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对文学院低年级1五百多名学生的调查、文学院多位一线教师的访谈以及教学课堂考察,从课前准备、课程实施以及课后反思三个维度对研讨课的合理模式进行探究,以期能为师生提供可行的教学策略及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课堂讨论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还能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研讨课、汇报课、示范课、评优课及常态课中,时常会出现讨论这一环节,似乎有了讨论,就能体现“合作、交流、探究”,就能体现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就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少数教师只重视讨论形式,课堂上明显存在着“假讨论”现象。讨论一定要因课制宜、因需而设,课堂讨论也要去伪存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