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祖远 《湖北档案》2010,(1):76-77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两广军阀乘机倒蒋。12月,蒋介石被迫下野,由林森代理国民政府主席。不到3个月,蒋介石东山再起,两人矛盾日趋尖锐。1939年6月,林森借口“难耐山城酷热”,离开重庆,遁迹峨眉山洪椿坪。  相似文献   

2.
人们大都知道著名的爱国进步人士李济深先生在1929年初因坚决反对蒋介石在裁撤军队等问题上的独断专行,排斥打击地方派系而被蒋介石从上海诱来南京,加以绑架。以大队警卫押往南京东郊汤山软禁。引起舆论大哗,两广方面反对声浪尤为强烈,差点儿为此引发大战。两年以后,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李济深才得以恢复自由,恢复国民党党籍。但他此前还曾在上海遭遇绑架,险些送命一事却鲜为人知。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迫于国民党内高层权力争夺的压力,来个“以退为攻”之计,宣告下野。国民党军委会广州分会主席李济深那时已与蒋介石  相似文献   

3.
正张治中多年追随蒋介石左右,处在众多文武高官注目之中。张治中是蒋介石的心腹。他明知蒋终必失败,但却忠心耿耿,甚而为其吹喇叭抬轿子,"讴歌谀颂"提高蒋的威信。蒋介石对张治中也不薄。"淞沪之战"后,张屡递辞呈,蒋不批。最后准了还要他先履新(大本营管理部部长)后再走。抗战中的长沙文夕大火,给长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张请求"严予处分"。蒋宽恕了张,枪毙了长沙警备司令酆悌等三人,只给张一个"革职留任"的处分。1949年蒋介石发表元旦文告,宣布下野,准备和谈。张治中处境尴尬,特务毛森声言"准备用手枪对付他!"张治中拟返回西北。蒋介石再三挽留:"我既然决定下野,以后就要谈和,你怎么能走?你应该听我的话!"  相似文献   

4.
王凯 《兰台内外》2008,(5):49-49
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桂系第二号人物白崇禧素以多谋善断著称,人送外号“小诸葛”。1948年6月,白崇禧就任“华中剿匪总司令”,“小诸葛”手握重兵,雄踞汉口,与位居中枢的李宗仁遥相呼应,一唱一和,迫使蒋介石于1949年1月21日黯然下野。解放前夕,毛主席曾通过友人向白崇禧表示了挽留之意:“白崇禧,小诸葛,欢喜带兵,就给40万军队让他带一带吧。”  相似文献   

5.
刘力硕 《兰台世界》2016,(22):93-96
自从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三巨头"为代表的"新桂系"统一广西全境,登上中华民国历史的舞台以来,蒋介石与"桂系"既有合作又有对抗,甚至一度兵戎相见,恩恩怨怨长达数十载,而"蒋桂"之间微妙的关系也是民国时期各大军阀既相互利用又相互对抗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蒋桂矛盾"也是国民党政权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国共内战时期二者的矛盾积累到了最大化,直接导致了国民党在东北战场的失利,以及后来李宗仁"逼宫"蒋介石更是加速了其政权的衰败。  相似文献   

6.
1949年春,国民党政权已陷入崩溃前的一片混乱,孙科于3月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务后,由广州移居香港。在此期间,他对国民党前途已不抱希望,同时台湾方面既不欢迎他,也不给他发放申请赴美的护照,无奈之中他只得流亡香港和海外。孙科在欧洲、美国前后旅居16年,息影山林,潜心读书,于1965年被邀前往台湾定居,次年出任考试院院长,在其晚年的最后八年,又开始了颇为忙碌的社会活动,直至1973年9月去世。垂暮之年蛰居海外1949年7月,孙科去广州参加国民党非常会议返回香港后,意气消沉,认为“大局已无法挽回”。12月10日,蒋介石由成都飞往台北,没有通知孙科赴…  相似文献   

7.
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桂系第二号人物白崇禧素以多谋善断著称,人送外号"小诸葛"。1948年6月,白崇禧就任"华中剿匪总司令","小诸葛"手握重兵,雄踞汉口,与位居中枢的李宗仁遥相呼应,一唱一和,迫使蒋介石于1949年1月21日黯然下野。解放前  相似文献   

8.
陈风 《出版参考》2011,(4):25-26
1950年3月,败逃到台湾的蒋介石复职后,掌握了台湾的党政军大权,便开始清算大陆失败的责任。有的被枪毙,如陈仪等;有的被判重刑,如李玉堂等。在蒋介石看来,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无疑是导致国民党江山垮掉的最大“罪人”。  相似文献   

9.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两广军阀乘机倒蒋。12月,蒋介石被迫下野,由林森代理国民政府主席。不到3个月,蒋介石东山再起,两人矛盾日趋尖锐。1939年6月,林森借口难耐山城酷热,离开重庆,遁  相似文献   

10.
日本投降以后,蒋介石就积极策划反共反人民内战,实行法西斯独裁暴政。从日本宣布投降、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去重庆,中经政治协商会议、和谈破裂和解放战争初期的几个大战役,《大公报》的领导层始终把自己绑在蒋介石的战车上,一直追随着蒋家王朝,为国民党的内战政策帮腔。它一面侈谈“和平”,装着为民请命的样子;一面却又公然袒护蒋介石发动内战,把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说成是理所当然的事,颠倒是非,硬将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 1945年8月,日军宣告投降之际,蒋介石电令各战区“加紧作战努力”,却独命令第十八集团军“…  相似文献   

11.
蒋介石与白崇禧第二次结冤是徐蚌会战失利后,蒋的声望大跌,白崇禧要求蒋介石下野,他自己带60万大军转入海南岛.此时,蒋介石派人以到台北组阁为饵,诱骗白于1949年4月30日从海口飞至台湾,此后,白崇禧便成了笼子中的老虎.  相似文献   

12.
1936年的两广“六一”事变,是一次抗日反蒋事件。5月26日,粤桂实力派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名义,通电反对日本增兵华北。6月1日,西南执行部、西南政务委员会联席会决议,呈清国民党中央及其政府领导抗日。2日,又以同样内容通电全国。随即两广出兵湘南,北上抗日。蒋介石不仅拒绝他们的要求,而且采用分化瓦解手段,先使陈济棠的部下叛陈投蒋,使广东落入蒋介石之手。随后,他又令李宗仁、白崇禧离开广西,并调动大军向广西进逼,企图迫李、白就范。李、白不从,并扩军备战。双方虽是剑拔弩之势,但全国舆论沸腾,利弊得失又各有顾忌。后经各方斡旋,遂达成蒋接受抗战,李、白服从“中央”的和解协议。至此,一场大波遂告结束。 现将馆藏“六一”事变和谈时蒋介石与李宗仁、白崇禧等的来往函电选出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1928年1月25日,胡汉民、孙科、伍朝枢等人,在蒋介石重新上台后,出游欧美,拟“在国外造成第二最高外交机关”,与蒋对抗。蒋介石、张人杰、李煜瀛等 为了抵制胡汉民等人的活动,密谋对策。现将记载此事的有关函电选刊公布,以供研究中华民国史、中国国民党党史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静江(1877—1950年),名增澄,又名人杰。在20世纪上半叶中华大地风云变幻、群雄并起的年代,张静江不愧为一个传奇式的人物,被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他在孙中山反清斗争处于危难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仗义疏财,为革命事业居功至伟,被孙中山称为“中华第一奇人”,曾亲题“丹心侠骨”四字相赠。他曾和蒋介石义结金兰,是蒋介石进入国民党权力核心的引路人,被蒋敬称为“革命导师”。  相似文献   

15.
王谦 《档案时空》2003,(11):4-6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对蒋介石、汪精卫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反革命行径深恶痛绝的宋庆龄愤然出走苏联。她虽不是作为逃亡者流落异国他乡,但其出走的内幕也确带有神秘色彩。“四一二”、“七一五”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宋庆龄对此深恶痛绝,愤然离开武汉到上海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时在武汉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的宋庆龄的无比义愤。为回击蒋的叛变,宋庆龄在武汉与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一起,发动了声势浩大…  相似文献   

16.
民主建国军忆往我访问过几个国民党将军,印象都不好。1946年10月30日,民主建国军总司令高树勋将军率部起义一周年,我奉命访问,耳目一新. 1945年9月,日本侵略者的炮火刚刚停息,蒋介石立即步其后尘,向解放区进攻。10月下旬,蒋军四十军、三十军、新八军等三个军,强渡(?)河,继续北犯,被我包围于磁县马头地区。国民党政府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将军战场起义,宣言反对内战,主张和平。四十军、三十军顽抗,被我全部歼灭。起义部队成立民主建国军,高任总司令。在蒋介石气焰熏天,妄想一口吞掉解放区之际,高树勋振臂一呼,大有石破天惊之势,在全国人民、蒋党蒋政府特别是蒋军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共中央高度评价,号召开展“高树勋运动”,打击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阴谋。此后,遇有关系和平、内战,民主、独裁的大事,民主建国军总要发表意见,反对内战、独裁,主张和平、民主。这个部队的动向,为全国人民所关心。  相似文献   

17.
1932年.国民党军在江西围剿江西红军时,蒋介石常带领他的几个亲信侍从人员如秘书、副官和参谋人员到各地视察工作。政学系的头目杨永泰向蒋建议:应将随行的参谋人员以及侍从人员组成一个侍从室,以便于开展工作。蒋介石立即采纳了他的建议,开始成立了一个只有四个小组的侍从室。  相似文献   

18.
“重庆谈判”从开始至最后达成协议历时43天。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可是墨迹未干,蒋介石便挥起他的指挥刀,杀气腾腾地指向了解放区。11月8日至26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的高级将领会议上,蒋介石指着墙上的军用地图,眉飞色舞地说:“近一个月来,我军收复了许多战略要地,控制了许多铁路干线,以这个速度,我们在三个月或半年之内就可以消灭共产党”。11月以前,浙东、苏南、皖东、湖南等五个解放区,相继被国民党攻占。事实已使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面目暴露无遗了!…  相似文献   

19.
1949年11月.熊向晖接到周恩来的邀请,来到中南海。当他走进勤政殿时。看见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原国民党高级官员也在里面。这些人见熊向晖走进来,惊诧莫名,张治中问:“这不是熊老弟吗?你也起义了?”周恩来哈哈大笑.说:“他可不是起义,他是归队。”当时谁也不曾想到.周恩来的宴请其实是一着妙棋——启动熊向晖向蒋介石发起攻心战,节奏、火候掌握得分毫不差,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20.
提起韩复榘,今人有些不知,有必要作点介绍。韩复榘,河北霸县人,行伍出身。曾任国民党河南和山东省政府主席。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委以军职,他不战而放弃山东。后和蒋介石发生利害冲突。1938年1月被蒋杀死。据说韩复榘生前很爱登台演讲,他的几个幕僚对此总是提心吊胆,“恐怕他又说出不像样的话”,引起舆论的笑话。一次他主持会议,开头就大声嚷道:“现在开会了,人到齐了没有? 没有到的请举手!”又一次,他在会议上宣传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