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化学肥料污染是在农业生产中因施用大量化学肥料而引起水体、土壤和大气的污染。任何种类和形态的化肥,施用到农田后,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化肥用量过大,使用化肥不当,或施用化肥后作物利用率不高,导致化肥大量流失,都会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已离不开使用化学肥料,目前我国生产中应用的肥料主要包括化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其中主体肥料依然是化学肥料,占我国肥料施用总量的75%,大量化学肥料的使用,在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品质下降等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渝 《科技与管理》2011,13(2):48-50
农用化肥施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以湖北江汉平原地区2008年农户调查为依据,实证检验影响农户化肥施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公共政策方面,技术培训对农户降低化肥施用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户主教育程度、年龄、家庭经营规模、家庭农业劳动力比例是影响农户化肥施用决策的主要因素;当农户具备科学施肥意识时,较低的耕地细碎化程度和较长的生产年限能降低化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4.
自从1840年德国学者李比希(J·V·liebig、1803-1873)创立“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以来,化学肥料的施用已为被大使用者所接受并得以大面积广泛施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化学肥料对农业的贡献有目共睹,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推动是勿庸质疑的。首先就构成农业生产的四大基本要素,水、肥、土、种中,肥料是不可替代的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肥料投资最大,我国农民仅化肥支出一项就占全部农田投入的一半以上,因而  相似文献   

5.
自从1945年化肥工业在世界上进入极盛时期以张。世界各地大量施用化肥,由于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乳所以科学施肥显得愈加重要。1987年我国化肥施用量已达1.999万吨(折纯量)平均每亩耕地施化肥13.9公斤(我省为23.9公斤)。超过世界每亩平均6.3公斤的1倍多.据近33年测算.化肥已从施肥量的0.27%增加到44%;有机肥从99.7%下降到53%.平均6~7年有机肥下降10%.70年代末与60年代相比,化肥年产量增加了近10倍,而粮食仅仅增产30~40%.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英项目实施情况,利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及泾阳县331份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引导农户化肥施用行为在污染治理中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对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的正确引导会减少化肥量的投入,最终影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效果。因此,在构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微观治理机制时,要重视具有引导农户生产行为作用的治理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蔬菜中化学农药、化肥、硝酸盐、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农业的发展,我国水稻生产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水稻生产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施肥方法不当、肥料用量不当、农药用量不当、施肥技术不先进等,导致出现大量甲烷气体排放、地下水污染、径流污染等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研制出了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甲烷气体排放,降低了化肥、农药的污染,促进了水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大量农用化学品的使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践行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理念,文章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农户的方式,对钦州市所辖部分区域共5个乡镇农户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走访。结果显示:所调查农户均在使用化学肥料和杀虫剂,农膜使用较少,且用后基本都得到妥善处理;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经济作物(甘蔗)化肥施用强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药使用类型和用量各农户差异较大,用量较难统计,粮食作物(水稻)单位面积液体农药使用量超出科学建议用量;2017-2019年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化肥、农药单位面积施用量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农家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多种植物营养元素,它能够改良和供应农作物养分。而化学肥料则具有肥分浓厚、肥效快、运输和施用都很方便的优点,所以在施用农家肥料的基础上,增施化学肥料,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很大的作用。化学肥料一般都是简单的  相似文献   

11.
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已引起众人的关住,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养殖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是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本文结合农村面源污染现状,有针对性地确定治理措施,如制定地方性法规、作好面源污染监测和防治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发展循环型农业等,提出了保护与治理可行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化肥施用技术效率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萍萍  韩一军  张益 《资源科学》2020,42(9):1764-1776
中国化肥不合理的施用和农业绿色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探索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演变及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1991—2017年28个省(市、区)的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各省(市、区)的化肥施用技术效率测算。发现:①过去近30年里中国农业化肥施用技术效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2015—2017年各地区的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均值要明显高于1998—2014年间以及1991—1997年间的效率均值;从区域差异来看,东部地区的化肥施用技术效率要明显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②通过Moran’s I指数分析发现,中国各省市化肥施用技术效率存在空间相关关系,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空间相关关系越来越强烈;③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发现,劳动力非农就业比重对化肥施用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收入水平产生了正向的溢出效应,而城镇化率则产生了负向的溢出效应。未来,各地区在化肥施用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本地区的化肥施用情况,更应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交流,以促进化肥施用技术效率的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13.
化肥的施用对近年来粮食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让部分农民患上“化肥依赖症”,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且这一趋势还在加剧。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化肥使用总量过高,化肥过量施用将带来土壤品质性质退化、粮食减产等后果,致使黑土地越种越“瘦”,危及粮食安全,已经开始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己成为世界上氮肥年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单位面积的施用量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我国氮肥利用率却仅为30-50%,即有一半左右的氮肥施入土壤后通过各种途径而损失掉.全世界的农药和化学肥料使用量在增长,造成了有机肥使用不足,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土地板结,土壤质量下降,河流和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深入研究了国内外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氮的转化迁移的影响,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生物肥的发展现状现代农业综合技术的推广,在近十几年内几乎使我国的粮食产量翻了一倍,其中以氮、磷、钾为主体的化学肥料对作物增产起了决定性作用。但这也带来了诸如土壤板结、肥力下降,作物对化肥依赖程度递增,导致农民投入大幅度增加等严重问题。另一方面,化肥和剧毒农药的大量施用,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对自然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为了减少可溶性化肥的流失,现在发展了一种生物可降解的有机高分子材料颗粒肥料包衣技术,  相似文献   

16.
曹大宇  李谷成 《软科学》2011,25(7):76-80
使用一个包括污染方程和产出方程的联立方程模型,并且利用我国1995~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对我国农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进行了检验。污染方程的估计结果表明,在人均化肥投入和人均农业产出之间不存在倒U型的EKC关系,而在人均农药施用和人均农业产出之间存在倒U型的EKC关系。产出方程的估计结果表明,人均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对人均农业产出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化肥和农药投入与农业产出之间确实存在相互作用。政策含义在于要达到农业产出增长与环境相互协调的目的,必须同时从农业污染和农业要素投入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阜新地区的城市面源、农药及化肥的施用、农村生活污水及固体废弃物、农村水土流失和分散式饲养畜禽废水调查分析,滤定和借用参数计算出各项面源污染物产生量,为评价本地区污染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不同区域化肥资源利用特征与合理配置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本文把中国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3个区域,根据1980-1995年的农业统计资料分析了不同区域化肥施用变化特征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计算了在现有施肥技术水平和施肥条件下,不同区域的化肥边际产量,并估算了边际产量为0时全国化肥总需求量和可能达到的粮食产量,分别是4.649×104t和62378×104t。比较了不同区域施用化肥的增产效果,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区域间进行化肥资源合理配置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郑梅  刘翀 《中国科技信息》2009,(14):103-104
本文通过科学的10余年调研数据,重点分析了蚌埠市农药、化肥、农膜造成的环境污染,提出治理对策,建议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加强监督管理,研究制定符合蚌埠市市情的污染控制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0.
研究区域农作物化肥施用的碳排放趋势演进规律与减排潜力对于合理制定农业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和农业部"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中各地区的三大粮食作物产量,化肥投入类型及其数量等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并分析2005-2013年中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碳排放时空演变与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①江苏,安徽,宁夏,甘肃和山西的玉米,湖北,陕西和宁夏的小麦,辽宁,山东,江苏,浙江,陕西和湖南的水稻,其化肥施用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下降明显;②黑龙江,吉林和新疆的玉米,云南和河南的小麦,吉林,广西和云南的水稻,其化肥施用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不降反升;③与测土配方施肥情形相比,在2013年,江苏,陕西,湖北,贵州,广西和云南的玉米,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河北,四川,云南和江苏的小麦,湖南,江苏,海南,安徽,云南,广东和广西的水稻,其化肥施用的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偏高;④全国玉米化肥施用碳减排潜力约574万t CE,集中在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和广西;⑤全国小麦化肥施用碳减排潜力约475万t CE,集中在河北,江苏,山东和河南;⑥全国水稻化肥施用碳减排潜力约206万t CE,集中在湖南,广东,广西,江苏和江西.最后,结合实地调查,本文提出应在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碳减排潜力大的区域,通过政策激励和市场化运作,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