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类星体之争     
类星体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距离我们最遥远的、最明亮的天体。因其像恒星又不是恒星,所以获得了“类星体”的名称。这是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天文学“四大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人们不断探索宇宙中其他的宜居星球,围绕其他恒星转动的类似地球的行星成为首要目标。近日,一个团队可能发现了迄今为止找到的最"危机四伏"的星球。KELT-9b(如图)紧挨着其母恒星——炙热的A类恒星KELT-9,这样一来,其面朝恒星的一面温度极高,已经与太阳接近。迄今为止,人们仅发现其他6颗行星围绕A类恒星转动,后者的表面温度高达1万开尔文。  相似文献   

3.
赫歇尔望远镜的宇宙生命即将在未来几周内结束,不过其强大的能力一如往昔。据报道.赫歇尔望远镜首次捕获到了迄今为止发现过的最年幼的恒星图像.以绚丽的色彩向人们展示了这些银河系“新生儿”的模样,并使天文学家得以透彻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的恒星。相关研究刊登于《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苑》2013,(3):8-8
天文学家发现一些类星体团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宇宙天体,光穿越其最宽的部分需时40亿年。 研究者称,当宇宙仅50亿岁时,这一类星体团就开始发光了。该类星体团远大于之前发现的类星体组合,甚至挑战了爱因斯坦提出的宇宙学原理——认为从大范围来看,宇宙无论从什么角度和位置观察,看起来都是一样的。研究者认为,根据该原理,宇宙中比较大型的结构——例如类星体团——最长不应超过12亿光年。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神秘的宇宙X射线来源的追踪,是现代天文学历史上最动人心的行动,最终牵扯出迄今为止宇宙里发现的最神秘的天体——类星体。  相似文献   

6.
数字     
《发明与革新》2014,(3):2-2
6000光年 国立澳大利亚大学天文学家通过“天图绘制者”望远镜探测恒星光谱中铁的踪迹,发现了一颗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恒星。该恒星距离地球约6000光年,在天文学上算较近的距离。它在恒星“花名册”中被列为SMSSJ031300.36-670839.3。  相似文献   

7.
自1995年天文学家第一次确切地观测到了绕太阳系外恒星运动的行星以来,太阳系外行星便一个接一个地被发现,迄今为止,已发现了100多颗。但是,所有这些太阳系外行星都并没有真正被发现者“看到”,天文学家只是通过观测恒星本身在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的引力作用下的表现来确定其附近必然存在着行星的。寻找系外行星的困难天文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近距离恒星的行星,但是,由于行星本身并不发光,只能反射恒星所发出的光,而通常恒星比绕它运动的行星要亮100万倍至几十亿倍,因此,处在明亮的恒星周围的行星所反射的微弱的光将完全被眩目的恒星光芒所掩盖…  相似文献   

8.
天文学     
《科学中国人》2023,(11):14-14
微类星体中的亚秒级周期射电振荡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文学系王伟教授团队揭秘了黑洞新发现。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Nature)。微类星体是银河系内由一颗中子星或黑洞与一颗普通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中子星或黑洞吸积恒星的物质产生高温的吸积盘及相对论性的喷流,  相似文献   

9.
从字面理解,人们也许会认为超新星是出现于宇宙中的一颗新的星体。其实不然,超新星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超新星爆发之际,正是恒星毁灭之时。一颗古老恒星,做出一次最闪亮耀眼的“谢幕”,百万年后的今天,天文学家们仍能还原出它昔日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婴儿行星     
520光年以外的奇迹。 就在现在,在金牛座,一颗行星正在编号为“HL Tau”的恒星周围的尘埃和碎石中生长。这颗名为“HL Tau b”的原行星也许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年轻的行星。一个英国天文学家小组在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的超大阵列无线电望远镜拍摄的照片中注意到了一处超亮的区域,从而发现了“HL Tau b”。天文学家确信,这颗年轻行星的年龄只有几十万年,直径约为15亿千米。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中国人》2007,(8):128
天文学家已经探测到了超过200颗绕太阳以外的恒星运转的行星,它们当中很多都是“热木星”,即绕其恒星近距离运转的巨大的太阳系外行星。但尽管理论工作者预测这种行星的大气中含有丰富的水,但这方面的证据迄今为止却都是模棱两可的。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宣布发现了迄今为止与地球最相似的系外行星开普勒-452b。据悉,开普勒-452b位于天鹅座,距离地球约1400光年。它被看作是"第二个地球",因为其大小、与恒星的距离等特征与地球极为相似。据估算,开普勒-452b的直径是地球的1.6倍,它所围  相似文献   

13.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阵列在可见光波段探测到超强类星体喷流信号,是目前观测到的类星体中辐射总功率最大的(至少超出五倍以上),可以认为其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类星体。天文学家将这个异常强大的类星体编号为SDSSJ1106+1939,根据相关研究人员介绍:“很显然它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天体,按现有的理论推测,其所在星系中的巨大黑洞为该类星体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14.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天文学家发现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为古老的超新星,距今125亿年。125亿年前,两颗大质量恒星发生爆炸,孕育出超新星,这种超新星被称之为“高光度超新星”,亮度可达到恒星爆炸产生的其他类型超新星的100倍。  相似文献   

15.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6,(7):I0002-I0002
这是艺术家描绘的一颗脉冲星和它周围的景象。利用美国太空总署的太空望远镜,人们在它的周围发现了碎石盘。这颗脉冲星曾经是一颗巨大的恒星,但是在10万年前,它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发生了超新星爆发,解体后灰尘残骸分散到太空。其中一些灰尘再次被死亡的星体吸引,围绕着残存的恒星核即脉冲星运动。超新星是宇宙中铁、氮和其他“重金属”元素的一个来源。星体喷射出这些元素,灰尘凝集,形成尘埃云,成为新的恒星和行星的诞生地。这个新发现的脉冲星给了人们启示,不仅新诞生的恒星周围可能形成行星,超新星也可以利用重金属元素形成自己的行星。脉…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中国人》2009,(3):42-42
一个宇宙再游离过程,被认为是在宇宙足够冷却、以允许第一代恒星形成之后开始的。人们是通过观测在大爆炸之后不到10亿年形成的天体来研究这一时期的。红移值z=6.42的类星体SDSS J114816.64+525150.3的宿主星系就是这样一个星系.现在研究人员已用很好的空间分辨率对其进行了威像,显示了一个存在强烈恒星形成过程的巨大区域。  相似文献   

17.
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了已知最遥远的行星,它在5000光年外绕着自己的恒星转动,比以前发现的最遥远行星还要远20倍.在已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中,它也是公转最快的,它的一年(也就是绕恒星一周的时间)只相当于地球上的29天.  相似文献   

18.
1750年,英国天文学家赖特(T.Wright)提出,全天的恒星和银河共同构成一个巨大的“磨盘”状的天体系统,它的直径比它的厚度大得多。1755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I.Kant)指出,人们所见的恒星都在以银河为基本平面的两边集中,只有少数恒星远离这个平面,所有这些恒星共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现称银河系),在这之外还有无数个类似这样的天体系统。康德还认为,看去呈“云雾状”的星云很可能正是像后者这样的天体系统(现称河外星系或星系)。  相似文献   

19.
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了已知最遥远的行星,它在5000光年外绕着自己的恒星转动,比以前发现的最遥远行星还要远20倍.在已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中,它也是公转最快的,它的一年(也就是绕恒星一周的时间)只相当于地球上的29天.……  相似文献   

20.
资讯     
正迄今最大质量黑洞被发现中国科学家领衔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联合发表一项最新科学成果: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并提供了一种利用LAMOST巡天优势寻找黑洞的新方法。恒星级黑洞是大质量恒星死亡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