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在实施素质教育之际,仍然有不少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高谈阔论,而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了老师的忠实听众。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老师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觉得自己如果讲漏一点、讲少一遍,学生就可能学不会,一定要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讲得通透明白。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性还存在吗?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个性了!所以,不少的教育专家提出精讲多练。我觉得在练中,一定要突出多读。  相似文献   

2.
如今,在实施素质教育之际,仍然有不少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高谈阔论。而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了老师的“忠实听众”。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老师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觉得自己如果讲漏一点、讲少一遍,学生就可能学不会,一定要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讲得通透明白。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性还存在吗?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个性了!所以,不少的教育专家提出“精讲多练”。我觉得在练中,一定要突出“多读”。  相似文献   

3.
董静 《成才之路》2010,(29):98-98
要想学好一门功课,听课是关键。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于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4.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没有哪个老师可以替代学生学习。同样一个老师,教出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程度不同。本文从学生和老师两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确立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的生成资源是在课堂上随学生真实体验而反映出来的一种动态的表现,是老师教学的宝贵资源。自主探索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进一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有效地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相信在数学课堂上学生一定会收益颇大。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课堂的生成资源在课堂上要见到生成资源,首先老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有两个方面,即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就是指老师为上某节课而准备的多媒体课件,这种  相似文献   

6.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将教学的知识,用录像的形式,让学生在正式的授课前,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先进行学习,然后在课堂上学生反映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通过老师的讲解,解决这些不会的问题。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减少老师的工作负担,因为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内容,远超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本文通过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翻转课堂的运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更好的实施对策,以期对提高高中生物教师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新理念下的师生互动的有效课堂,应该是"老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碰撞,"学生心灵"与"老师心灵"融合。通过这种互动课堂,学生的探究欲望得以激发,潜在的悟性得以唤醒;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可能成为智慧的花朵得以绽放;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位老师,都能收获一片片芬芳四溢的花园。  相似文献   

8.
现在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这种课堂也存在很多弊端。这就提高了对老师的要求,它既要求老师起到一个导演的作用,要全局把握整个课堂,又能放权学生;还要求老师有更广博的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对自如。  相似文献   

9.
杨云燕 《考试周刊》2012,(37):183-183
[课堂实录]镜头一:"老师,我知道!我知道!"课堂上,孩子们踊跃发言,气氛很活跃。一个学生发言还没结束。其他同学就高高地举起手,并大声嚷道:"老师,我知道,让我来……""老师,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可一连几个孩子的意见和刚发表完意见的孩子的观点是一致的。镜头二:"老师,我来,我来!"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现象:老师提问后,学生反问:"老师,你说什么?"  相似文献   

10.
笔者经常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有一种依赖心理,而老师也乐于学生跟着自己转,因为这样的课堂是多么其乐融融啊。但老师和学生的这种“配合”,无意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上,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被动地接受,  相似文献   

11.
英语教学要注意应用极值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课时,有的老师在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以后还能提供给学生较多的课堂剩余时间,而有的老师却不但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剩余时间,而且还要牺牲学生的课外时间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在于前者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教学中的极值原理.  相似文献   

12.
以前上信息技术课堂大都是以老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设计带来的课堂教学过程往往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教师适应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因而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狭隘被动。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效果,还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萎缩,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翻转课堂是一种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不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而是在家通过利用科技学习知识;完成作业也不是一个人课后完成,而是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协作完成。这种模式带来了很多知识,需要慢慢探索并理解。  相似文献   

14.
从现在初中学生的心理上来讲。学生在课堂对老师有意无意的有一种依赖心理,老师也乐意学生跟着自己转。老师和学生的这种“配合”,无意中禁钢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很多学生对语文课兴趣不浓,课堂上萎靡不振,也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有魅力的课堂评价语,是滋润学生心灵的甘泉,是老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金钥匙。所谓课堂过渡语是指老师在讲授新的内容之前,有目的、有计划,并用一定方法所设计的简练且具有概括性的教学语言。这种语言在课堂上起着承上启下、衔接组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熊俊 《考试周刊》2014,(46):83-83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些学生头脑里只有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后果。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历史的意义,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历史老师可以运用史料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课堂上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有个学生突然冒出一个问题,打断了老师精彩的讲解,或许还让老师闹了个大红脸,老师不高兴地甚至恼怒地瞪了一眼,大喝一声:不许插嘴!课堂上老师要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这个学生嘟嘟哝哝答不好,另一个学生忍不住插了上来,或  相似文献   

19.
老师们到一起,难免都有这样的慨叹:如今的学生真难教,对学习他们并没有什么兴趣。面对这种几乎普遍的没兴趣,老师们忧心忡忡,却又无可奈何。恨铁不成钢,苦口婆心,却又往往“对牛弹琴”。学生学习的兴趣到哪儿去了呢?作为老师,我以为探问之外,主要还应面对自己进行叩问,自躬反省。可以说,学生对学习兴趣的缺乏,和教师自身有着很大的关系,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教育观念上的陈旧勿庸讳言,一些老师的教育观念还停留在学习就是学习书本,课堂学习就是最佳的学习场所,老师讲授就是最佳的学习途径上。一本教科书就是学生的全部世界。由于这种旧观…  相似文献   

20.
何谓"有效教学",有效就是指教与学有效率,有效果,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1进行有效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因为我们课堂上存在着许多低效甚至无效现象。老师上课时认真地讲,但课后,多数学生不掌握,甚至不懂,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课堂上许多学生精神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甚至有睡觉的。而老师对这种现象不问不闻,不去努力组织教学,不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在那里一味的讲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