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古文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语言文字发展演变过程,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一扇窗户。古文教学不能和现代文教学一概而论,教学古文有它特有的技巧。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浅显论述初中语文古文教学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2.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首次出现古文教学内容《司马光》,这是首篇以课文形式出现的古文,需引起重视。结合古文特别的表达方式,教师教学时应考虑学情,让学生初步感知小古文的特点,学习诵读小古文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A3):27-28
对比人教版语文教材,会发现统编版语文教材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统编版教材在三上就大胆地出现了一篇小古文(第24课《司马光》),而人教版的小古文只在第三学段一共出现了四篇。由于统编版教材首次出现小古文,再加上面世时间不长,所以对统编版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的尝试成为很多教师想要"啃一啃"的硬骨头。笔者有幸聆听了徐吉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的教学,本文将循着徐老师小古文教学的思路从古文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策略的实施等方面略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陈东辉 《现代语文》2005,(12):93-93
在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仅以高一语文教材为例,古文单元占整个教材比例的二份之一,而且三个单元中无一例外地增加了诵读的量.这样做意在使学生能够对课文做到熟读、背诵,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和记忆,了解句式的特点,从而积累语言材料,形成一定的语感.这无疑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代读书方法的延续、继承.在教学中,讲究诵读方法会使古文教学繁重的串讲释义变得轻松,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中避开那种微言大义的探讨和写作方法的繁冗分析,把学生怕学古文的心理转为好学和乐学,使其陶醉于古诗文音韵的和谐、意境的悠远、哲理的深邃,体会历史的丰富多彩、文化底蕴的深厚,促使他们主动地挖掘这一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5.
郭娜婷 《考试周刊》2013,(40):37-38
古文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古文教学是一块"难啃的骨头"。随着语文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许多站在课改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对中职语文教材其他部分进行了大量深度挖掘,精心设计多样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异彩纷呈。反观古文部分教学,却仍是裹足不前,是许多中职语文教师教学的一道坎。如何迈过这道坎呢?作者在分析中职古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自身教学实例为引,就如何提高古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古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难点。古文的课堂教学常常冠之以沉闷、艰涩的特点,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吃力。这样的课堂更让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心生厌弃。本文将从分组分层结对、课堂任务分层设置、课堂学习成果分层呈现这三个方面来探究古文分层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以期消除古文教学中这一低效现象。  相似文献   

7.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统编教材中增添了多篇短小精练、浅显易懂的小古文,这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小古文的教学,教师应站在儿童的视角,通过谈话交流、多元朗读、文白对读、漫画激趣、亲身参与的方式,引领学生感受小古文的语言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8.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首次出现小古文,对小古文的文本解读,还是要用好课后练习和插图。在对三年级小古文文本处理时,借助对课后练习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年段特点、文本特质、教学策略等角度来优化教学内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教学,学生更好地吸收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9.
刘汉生 《教育与职业》2007,(23):147-148
我国传统的启蒙教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语文教学方法和步骤,积累了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对当今的语文教学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结合《古文观止》《古文释义》两本文选教材,着重讨论了我国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古文学习能力是中职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行所有中职语文教材里古文都占相当比重。但就目前的教学现实看来,中职阶段的古文教学价值在师生中是被严重忽视和低估的。因此,研究总结中职学生的古文学习现状和教师在中职阶段古文教学中可适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和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对中职生的古文学习能力和中学古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目的就是使我们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  相似文献   

11.
古典诗词、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文,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但是,“古文难,古文难,一提古文就心烦”的哀叹声不绝于耳。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普及,恰好排除了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的心理障碍和学习困难。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会使教和学的效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2.
相较人教版语文教材,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小古文提前近两年进入学生的学习视野。如何上好第一堂古文课?引起了一线教师的深思。笔者结合《司马光》一文的相关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从"文本与学生""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三个维度进行解构,力求做到更有据、更有趣的古文启蒙教学。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的《语文》(汉语文)教学,由于在实际实施中存在诸多的原因,无法编撰统一的教材,在教材的选择上比较驳杂。因此只能在教学方法上寻找一些共同的思路,使少数民族学生在接受汉语言文化上可以有一些有效的教学效果。这成为各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文教学的突破口。而汉语文中的古文教学,应该更是突破口中的难点和攻坚点,一旦古文大关解决,之后的汉语文教学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了。  相似文献   

14.
在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仅以高一语文教材为例.古文单元占整个教材比例的二分之一,而且三个单元中无一例外的加强了诵读的量。这样做意在使学生能够对课文做到熟读、背诵.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和记忆.了解句式的特征,从而积累语言材料,形成一定的语感。这无疑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代读书方法的延续、继承。在教学中,我充分体会到.讲究诵读方法给古文教学繁重的串讲释义带来的好处.它使得教学效率大大的提高.也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中避开那种微言大义的探讨和写作方法的繁冗分析,把学生怕学古文的心理转为好学和乐学。使其陶醉于古诗文音韵的和谐、意境的悠远、哲理的深邃。体会历史的丰富多彩。文化底蕴的深厚.诱使他们主动去挖掘这一文化宝藏。诵读教学的积极意义在于: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在核心素养语境下,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新编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增添了很多古诗词和古文,希望利用古诗词教学增强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做到"以一文引多文",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下面文章就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进行详细的阐述,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统编教材的改革,大量古诗文的增加,学好小古文与我们教学息息相关,如何依托教材,在文言文与现代文之间构建好桥梁,让学生乐于进行小古文学习,是我们教学实践中要努力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张燕苹 《教师》2020,(3):93-93
绘本教学以其图文并茂、故事性强等特点为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但如何将绘本教学和教材很好地结合,这成了很多教师教学实践中的难点。文章通过分析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绘本教学的作用,提出了针对性的结合教材教学的策略,为小学英语教材教学结合绘本教学提供了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古文单元占据了教材很大的比例,且无一例外的加强九甬读的量。这样做意在使学生能够对课文做到熟读、背诵,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和记忆,了解句式的特征,从而积累语言材料,形成一定的语感。这无疑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代读书方法的延续,继承。在教学中,我充分体会到,讲究诵读方法给古文教学繁重的串讲释义带来的好处,它使得教学效率大大的提高,也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必趣。教学中避开那种微言大义的探讨和写作方法的繁冗分析,把学生怕学古文的心理转为好学和乐学,使其陶醉于古诗文音韵的和谐,意境的悠远,哲理的深邃,体会历史的丰富多彩,文化底蕴的深厚,诱使他主动去挖掘这一文化宝藏。诵读教学的积极意义在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古文教学也是有难度的课程。进行古文教学时教师通过以读代讲的方式接近生活应用广泛,并且丰富内容,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堂的活跃是古文教学精彩表象,其主要内涵是学生理解古文教学的独特性、灵活地使用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应用于语文古文教学,下面就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研究"以读代讲,古文新读"的课堂模式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大专院校的语文教材中,古文课的份量占有相当比重。如何上好古文课,对提高学生的古文知识水平,提高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都有很大的意义。在古文教材中,编者对古文的疑难字词,一般都作了注释,但这些注释,有的注有出处,有的没注有出处,至于有没有异义,别家怎么说,没有更多的考究。如果能够运用训诂的成果、知识以及方法,引经据典,解惑释难,通文达理,将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从而更好地进行古文教学。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训诂学在古文教学中的运用。1.运用训诂成果解惑释难  我国古代文化灿烂,作为载体的文字,从甲骨文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