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黄浦区集邮协会于7月13—15日在苏州西山举行基层秘书长邮识研讨暨《黄浦集邮》工作会议。与会40多人,市邮协邵林、张乐民等应邀出席并讲话。"集邮旅游"活动,是黄浦邮协的一大创造,20年来坚持不懈。这次邮识研讨着重对苏州园林邮票,以及邮票上的苏州事物进行交流。叶清良、陈金洋谈及苏州四大园林邮票设计者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4月24-27日上海市黄浦区集邮协会赴安徽、江西集邮旅游,基层代表与特邀嘉宾50人参加了活动。 4月26日在景德镇市政协礼堂,黄浦区邮协举行“2009黄浦区邮协专题邮票研究会暨著名集邮家、集邮作家林霏开向景德镇市老年人集邮研究会赠送集邮著作仪式”。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外国最佳邮票年度评选活动顺利进行的第3年,吸引了众多国际友人和集邮爱好者,使我国集邮的这一崭新的品牌逐步受到重视,稳步得到发展。 一、评选活动从一开始就得到我国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对外国邮票进行评选在一些集邮发达国家,已有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却从未有人敢于问津。进入新世纪后, 《中华世界邮票目录》编委会,仿效一些集邮发达国家的作法,在《集邮博览》、《上海集邮》、《天津集邮》和《集邮报》社的支持协助下开办了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集邮活动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发展旅游产业促进集邮活动的开展:这就是“双向促进”的中心思想和本意。集邮的定义可以表述为:“收集、鉴赏和研究邮票的活动。”它是一种高尚的文化活动,也是一项有广泛群众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来,不少人对集邮有一个误解,认为集邮可以赚钱,可以升值,可以发财致富,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集邮内涵的深远意义缺乏全面的认识。集邮,顾名思义,主要是收集邮一票。邮票是什么?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是邮资的凭证:既然收集的对象是国家的名片,则邮票必有其丰富的内容、广泛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其文化内涵是无与伦比的,是其他任何收藏品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6.
法国邮政对邮票的分类,并非我们通常所说的分为纪念、特种、普通邮票,而是按邮票的受众分类,使每一套邮票的发行都有明确的指向,做到有的放矢,弹无虚发。为了推进集邮的发展,使用邮票作为交流媒介,并创建成功的邮票营销模式,法国邮政在2009年6月出版了一本《集邮宪章》。它是法国邮政与集邮社团、集邮媒体合作制订的有关法国邮票发行的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7.
根据《上海集邮》在《编辑寄语》里透露的第4期的作命题是“学”。按理,我应该写一篇介绍海外发行的学家或学名邮票,但我想换一个思路,不写邮票上的学,而写集邮的学修养与邮票鉴赏之间的关系。集邮的学修养有助于提高邮票鉴赏的水平,而邮票鉴赏又可以反过来促进集邮的修身养性。  相似文献   

8.
集邮,是世界第一枚邮票诞生后随之出现的以收集、鉴赏、研究邮票为中心内容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以个人爱好为基础,发展成为有组织的社会群体。这个社会群体按照集邮具有“怡情、益智、交友、储财”特点,开展各种活动,使集邮在宣传教育、娱乐审美、团结友爱、积极进取等方面,在社会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创造了集邮文化。集邮文化具有群众性、地区性、社会性、民族性、国际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邮票的产生,人们开始集邮。随着所发行的邮票种类的激增,已经没有一个人能够收集齐全世界的邮票了。即使想收集齐近几年的邮票也相当困难,因此专题集邮自然应运而生,成了当今集邮的主流。专题的选择是因人而异的,国旗邮票以其漂亮和奇特的图案吸引了众多的集邮者。当我在中学时期刚接触到外国邮票时,就被一些非洲国家发  相似文献   

10.
泰国觅邮记     
集邮近二十载,集邮的兴趣伴随自己走过了青春岁月,走近不惑之年。集邮已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成为我人生的良伴。最近,单位组织去泰国旅游,因我收集佛教方面的邮品,泰国又是一个传统的佛教国家,便打算在旅游当中寻觅一些适合自己收藏的专题邮品。到泰国的第二天,旅游团去北榄鳄鱼动物园游览,在礼品商店中购物时,除了各种旅游纪念品外,竟然也发现有邮票出售。在柜台和可转动的货架上,摆满了邮票和明信片。邮票多为信销袋票。袋票密封于精美的塑料袋内,  相似文献   

11.
生肖邮票在我国发行以来,热销风光经久不衰,势头强劲一往直前。生肖集邮研究会现已突破3000人的大关,成为全国会员最多的专门性集邮研究团体,其成绩在全国集邮联的工作报告中得到肯定。会长周治华从中共苏州市委副书记、苏州市政协副主席的岗位上退下来后,全力打造生肖文化,已促成国家邮票发行部门连续8年在苏州举办生肖邮票首发式,并由此衍生出内容丰富的生肖集邮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2.
单留 《集邮博览》2001,(6):11-11
邮票有什么用?普通人可能回答:邮票可以寄信。集邮则进一步,他们说:邮票可以收藏、欣赏、研究和展览。另外还有一些人,他们认为邮票可以投资,达到保值和增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克东编著的几部新作摆在我的面前,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使人心舒神怡。我很惊异中国文史出版社能为克东同期出版4部5册集邮图书,它们是《中国美术家与邮票》上下册,《中国摄影家与邮票》、《中国邮票经典》和《集邮故事》。我也很佩服克东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撰写出像《中国美术家与邮票》、《中国摄影家与邮票》这样湟湟大观的资料性集邮文献来。  相似文献   

14.
施秉章与寰球邮票社施秉章(1904-1970)字述函,福建长乐县人。施秉章少年时代在福州上中学时,受中国早期邮票商魏叔彝的影响,开始集邮。1922年随父来到北京,毕业于汇文学校。二十世纪20年代初,施秉章加入国外的集邮组织,同许多国家的邮人建立了邮票交换关系。他非常热心集邮活动的  相似文献   

15.
集邮,是一项高尚而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体育邮票是集邮爱好者热衷的一个专题。它和旅游风光、花卉鸟兽、名胜古迹、文物、文艺等邮票一样,深受国内外邮迷,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运动员们的喜爱。成天活跃在体育场上的教练员、运动员、在大部份“动”的状态下,利用业余时间,“静”下来搞点集邮,可以丰富生活,增长知识、陶治情操,提高文化修养,消除疲劳,达到“动静乐寿”的目的,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6.
海岛行     
《集邮博览》2012,(11):27
海岛,一个充满浪漫而神秘的世外桃源。一直以来,思,人们热衷去海岛,那是远离喧嚣都市的海阔天空,一种自然的回归。去海岛旅游,每旅行少了邮味,往往很多集邮者的旅行更像是一次集邮活动。因为集邮和识、怡情益智。旅游让人走进邮票的世界,在无穷。  相似文献   

17.
我认识《集邮博览》是在2008年。我借参加北京奥博会邮展之机,去马甸邮市逛了逛。看到了奥运专题版《集邮博览》,很是喜欢,就买了一本。这是一本大众化的刊物,既专业又让人感觉很亲近,因此每逢出差或旅游,我都随身带着,翻翻看看。独享其乐!没想过要给《集邮博览》投稿,毕竟它是大刊物,仍觉得投稿、发表是很遥远的事情。直到2011年3月,安徽题材的邮票《儒林外史》发行之际,酷爱安徽历史的我突发奇想,是否可以探究—下《儒林外史》邮票的主要原地,也投—下稿?于是写了篇《探寻〈儒林外史〉邮票的主要原地》通过电子邮箱发给了《集邮博览》,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人们在议论或批评国家 邮政的邮票发行政策时,常常提到 "集邮邮票"一词。不少人不知道这个 称谓"何时冒出";也有人考证它最早 出自1989年的邮政内部文件。"集邮 邮票"成为人们讨论集邮兴衰时关注 的焦点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留点清醒     
从去年末起,集邮市场一片红火。至今年初生肖邮票发行,多家报刊纷纷开辟集邮专栏,更将集邮推向新的高潮。每次集邮热都有其利弊,有必要兴利除弊,加强引导,以保护初涉邮海的集邮者的利益,使集邮活动向正常健康的方向发展。 集邮是一项有益于人们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的业余文化活动。通过对邮票的欣赏与研究,能丰富业余生活,增长知识。有人将邮票比喻为百科全书,但这些知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集邮词典中只有普通邮票、纪特邮票、航空邮票、欠资邮票等专有名词,不知何时,冒出来一个“集邮邮票”,同时派生出配套的“通信邮票”(发信邮票、寄信邮票)。特定的名词必有特定的含义,由此还引发了许多纠纷,引起了一些官司。“集邮邮票”特指集邮者手中持有的仍然可以使用的纪特邮票,“通信邮票”特指当地邮局卖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