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0”的味道     
<正>"关于‘0’的加减法"教学开始了。教师问学生:"0"是什么?学生并不陌生,回答"0"表示没有了。单说"没有"还不够,还要让学生举例子,说说没有"什么"了。生:口袋里没有钱。生:教室里没有人。生:书包里没有本子。生:今天没有作业。……看来,"0"是有内容的,"0"不等于无一物的"空"。  相似文献   

2.
温总理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没有道德,就没有一切。"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学生成长的动力。中国自古就有"亲师信道"之说。要想让学生亲师,教师就必须付出爱。教师爱学生,就要俯下身躯,用心体会学生的成长,细心品读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爱去温暖每个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智慧,哺育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3.
看似十分紧凑的"过度教学"没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没有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导致了对学生学习的极大束缚,学生在教师严格的教育下,显得没有用武之地。那么是不是不过度就好了呢?我们应该宽松到什么程度?我认为"过度教学"现象固然不能要,但"疲  相似文献   

4.
李佳 《中国教师》2008,(10):16-17
<正>我国教育家夏丏尊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师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的爱可以促进互爱,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  相似文献   

5.
趣中受益 勤中获果——小学生作文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起作文,学生往往觉得是"三个没有":一曰"没有词儿",二曰"没有趣儿",三曰"没有劲儿"。应该怎样改变这种局面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四点体会。一、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笔者在  相似文献   

6.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爱儿童。"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  相似文献   

7.
没有真实的情感,没有自主的思想,人很难有表达的愿望.真情实感是作文的根本.没有情感,"抒发"什么?没有思想,"言说"什么? 命题作文,规定学生必须"抒发"一点什么,而且必须要"真";规定学生必须阐释一点什么,而且必须"正确"(还得"负责").从小学到中学,大量的命题作文"训练",并经过未必切合实际的评价,造成学生恐惧作...  相似文献   

8.
最大的区别     
生物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大象和小鸟的区别。第一个学生说:"大象有长鼻子,小鸟没有。"第二个学生说:"小鸟有翅膀,大象没有。"  相似文献   

9.
李小琴 《江西教育》2016,(Z1):50-51
参加省级优秀班主任培训,众多老师都提到了班级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的生活怎一个"忙"字了得?但"忙"能解决问题,管好学生吗?"身体上管住了学生,行为上却没有;行为上管住了学生,习惯上却没有;习惯上管住了学生,思想上却没有;思想上管住了学生,教育的目标却没有达到",有人如是说。所以,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努力追寻学生的自主管理,体会到班级工作要相信学生,懂得放手,着眼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和学生要平等的进行对话。教和学是师生对话互动的一个过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满足于"讲授"而剥夺了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学中只有教师的"独白"而几乎没有学生的声音,没有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也就没有了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为思维而教的教学方式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而走向教师与学生"对话",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  相似文献   

11.
针对学校三个年级学生的关于学习目的的调查问卷显示,为何学,学生没有明确的方向;学什么,学生没有自主的选择;怎么学,学生没有科学合理的方法.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还时空给学生,让他们"自为";还探究给学生,让他们"自得";还选择给学生,让他们"自定".  相似文献   

12.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同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  相似文献   

13.
学生不会预习的原因是没有方法,是教师没有"教预习"。按照人的认知过程,从"感观—认知—思维—发展"四个层面,构建"金字塔式"预习体系,促进学生预习能力的提高,有效增强学生自学生长力。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的工具,没有老师的"教学暗示",没有教材的"枷锁"学生才能自由发挥,展现个性,体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5.
考试之前的复习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时期,各科都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可是有不少老师反映学生没有学习的热情,没有"要考试了"的紧迫意识.笔者认为这主要是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在学生"疲劳"的状态下提高课堂效率.笔者的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为作文而作文"的教学模式禁锢了一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也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欲望.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是被动的,每进行一次写作文,都是教师先施以"指令",然后学生应"令"行事(作文).这样实施作文教学,学生感觉写作文就是完成作业,或者是完成老师交给的一项任务.学生没有把作文看成生活的一部分,更没有看成是生命的一部分,没有写作的热情,没有表达的冲动,没有写作之后的喜悦,自然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产品".  相似文献   

17.
教导学生珍惜时间的传统做法大都是对学生进行观念性教育,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光阴如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警句名言.但却没有告诉学生如何管理好属于自己时间的方法,也没有科学的方法去监测学生的时间分配利用是否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8.
戴烊烨 《考试周刊》2014,(45):144-144
没有疑问,就不会思考,就没有收获。本文从创建良好环境,摆正师生角色,让学生敢问;创设探究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加强提问技巧训练,让学生会问;建立课外三级"问题口袋",让学生再问等方面培养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和"再问"的"问"的意识,让生物学习因"问"多些精彩。  相似文献   

19.
正一、鼓励学生自由言说1.有备无患,烹调"教材习作"美味。"教材习作"的主题与内容是教材编写者确定的,并不是学生自由选择的。如何在"教材习作"与学生"自由言说"之间找到平衡呢?如果下笔前没有对事物的认识,没有心灵的体验,没有感情的波澜,就不可能写出好习作来。在习作实践  相似文献   

20.
说明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丰富的人物对话,也没有深刻的文章情感。但其科普性能够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受到世界上有许多神奇之处。教学《秦兵马俑》时,可通过由词入境、以"饵"诱"探"、引入"传奇"思考等手段,让说明文教学散发出"语文味",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