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切实加强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力争到1985年,使小学教师的50%实际达到中师毕业程度,再过三到五年,即至迟到1990年,使绝大多数小学教师的文化水平达到中师毕业程度,基本上都能胜任教学工作,以适应普及小学教育的需要。这是六月份教育部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小学教师进修工作会议代表们提出的奋斗目标。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负责师资培训工作的同志及部分进修学校的校长共5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与会同志回顾了过去几年的师资培训工作情况,讨论了当前小学教  相似文献   

2.
初师文化补课,是教师进修学校抓师资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省三十一万小学教师中,尚未达到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约占百分之三十。省教育厅要求,在一九八六年底以前,这批教师应通过学习省编初师文化补课教材,达到初师毕业文化水平。这对实现全省小学教师一九九○年都达到中师毕业水平的规划,对提高小学教育合格率,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今年1月,教育部向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发出《关于加强小学在职教师进修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就当前小学在职教师进修工作的若干问题提出七条意见。现摘登如下: 一、调整、修订小学在职教师培训规划就全国来说,多数地区力争到1985年,通过多种形式进修,使小学教师的多数实际文化水平达到中师毕业程度,大多数能胜任和基本胜任教学工作,并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小学教学骨干。然后,再用三到五年时间,使小学教师的绝大多数文化水平达到中师毕业程度,并完全胜任教学工作。二、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意在探讨如何运用现代化敦育手段加速师资培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目前,辽宁省十七万三千二百名小学教师中,不足中师毕业程度的占70.6%;  相似文献   

5.
教育短波     
利用视听技术提高师资水平省教育厅最近决定,今年下半年在各地州市五十个点举办电化教学班,对三千名左右小学教师进行达到中师水平的系统培训,学员经考试后合格者,发给中师毕业证书。我省小学教师中师毕业的仅占百分之四十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基本上由县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由于教材、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县教师进修学校一般只能举办短期、单科培训,步伐缓慢。省举办电化教学班、可以集中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我国的师资培训工作中,还没有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综合指标体系。这不仅不利于师资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由于片面地强调某一单一的指标,容易将师资培训工作引入歧途。“达标”,即小学教师应达到中师毕业,初中教师应达到专科毕业,高中教师应达到本科毕业,这一指标在师资培训工作中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单就这一指标很难准确反映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也无法全面评价师资培训工作。由于过去一段时间里,过于强调这一指标,结果使师资培训工作从机构设置,基本建  相似文献   

7.
发展教育事业,最大的制约因素是经费和师资。但是,两者相比,师资问题的解决更困难。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不仅需要相当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一定的质量。在一些发达国家,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我国在现阶段当然办不到。我们只能提出小学教师达到中师毕业,初中教师达到大专毕业,  相似文献   

8.
据1981年不完全统计,我区小学教师中不足中师毕业的占50%,其中年龄在四十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不足规定学历的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我们对这部分人员从1981年开始进行重点培训.到1985年暑期,我区已先后开办10个离职中师班、1个在职中师班,共招收中青年小学教师390多名,并计划在1986年9月,将还未经培训的中青年教师70多人(包括新调入的)全部招收到中师预科班,经过一段时间补习初中文化后,再转入中师班培训.这样,我们到1989年将把全区小学四十岁以下的不合规定学历的中青年教师,全部培训到中师毕业水平. 在重点抓紧中师培训班工作的同时,还  相似文献   

9.
我们东丰县位于吉林省南部的半山区,属农业县,原来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几年来。我们把师资培训工作做为发展教育事业的重点,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队伍的素质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达到中师程度的小学教师已由1979年的26.6%提高到46.7%,不胜任教学工作的小学教师已由1979年的50%下降到14%。师资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普及小学教育,1984年我县被列为省普及小学教育验收单位,经验收各项指标均超过要求,成为普及小学教育的合格县。  相似文献   

10.
小学的生源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师资水平问题. 近几年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班的统考成绩一直居于全区的前列,及格率100%.去年考入市、区重点中学者达37.7%;今年毕业生考取市、区重点中学者增至50.5%.我校从1983年以来,曾三次被评为区级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去年被选为市级普教系统先进单位;1984-1985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我校取得这些成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以使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我校的主要做法是: 一、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脱产参加中师班进修小学教师应达到中师毕业以上的文化水平,这是国家对小学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阿坝州师资培训工作成绩显著。到目前为止,经过培训的教师已达七千余人次,基本做到人均一次,其中已领到大专文凭的二百二十余人,领到中专文凭的二百四十余人。小学教师达到中师程度的已由一九七八年的50%上升到68%,中学教师的达标率也大为提高了。  相似文献   

12.
为使一部份未达到中师毕业程度的公办小学青年教师,逐步达到中师毕业水平,萧县充分挖掘师范学校辽力,于今年秋季举办小学青年教师高职进修班.这个县现有公办小学教师中,不及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在职小学教师的学习要求,从而提高小学教育质量,我校在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于1956年下半年成立了中师函授部。上级在师资缺乏的情况下,配备了主任,调来了大专毕业程度的教师。开初只在万县市、万县、梁平招收了语文学员1,178人,数学学员359人。这批学员通过两年学习,对所学科目基本上达到了中师程度,对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一九八○年全国师范工作会议以后,我省小学师资培训工作得到了加强,合格教师逐年增加。但是,小学教师的质量仍然偏低,适应不了普及初等教育的需要。据统计,到一九八五年,全省十三万多名小学在职教师中文化水平低于中师毕业程度的占百分之四十二。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人数则更多。一万四千多名幼儿园教师中,文化水平低于中(幼)师毕业程度的占百分之五十七,受过幼儿教育专业培训的只占百分之十三。由此看来,要加快普及初等教育的步伐,我们面临的培训任务是十分艰巨的。为了从宏观上加  相似文献   

15.
当前,各地在整顿教师队伍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小学教师在职进修,力争尽快使多数小学教师的实际文化水平达到中师毕业程度。教育部明文规定:“进行自学的小学教师,可参  相似文献   

16.
严格管理不断提高师训质量江西省中小学师资培训办公室迄今,江西省共开设中师、高师专科11个专业及本科4个专业.招收学员6万余名.其中已有13000名初中教师高师专科毕业,5000名小学教师中师毕业。为抓好这项人数多、层次多、要求高、难度大的教育综合工作...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本刊从这期起,增设《小学教师进修之友》专栏,主要任务是推动在职进修,帮助广大小学教师更好地学习中师函授教材,提高文化业务水平,以适应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需要。教育部指出,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中师毕业或同等学历的文化程度。凡未达到这个要求而教材教法已基本过关,有一定自学能力的教师,一般都应系统进修中师函授教材。我省中师函授教育经过近两年的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教委十分重视对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在继续加强各县市中师培训的同时,开辟小教师资培训新途径,于1985年在烟台创办了山东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通过成人高考,择优录取在职小学干部和教师参加该中心的培训。在两年脱产培训期间,该中心重视学员对心理、教育和管理科学的学习与研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广泛开展对小学管理、教育和教学的研讨活动。通过培训,不但提高了学员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小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主要是对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毕业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使其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试用期是新教师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及时对他们进行培训,不但对他们健康成长有利,而且对加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深化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初等教育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师的学制,在一九六六年以前,基本是三年制。中师培养的学生为普及小学教育,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几年的调整和整顿,小学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提高,但目前的小学教师队伍仍然存在数量不足,文化业务素质偏低,各科师资不配套,队伍不稳定,民办教师比例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不利于巩固普及小学教育的成果,而且也不利于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更要影响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行。从江苏的情况看,仅“七五”期间就需补充小学教师三万人,在现有的小学教师队伍中,中师毕业的只占百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