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融铸豪蜿,沉郁悲壮为辛词的独特风格。传统儒文化的熏陶,是辛词内蓄阳刚的关键所在;而南宋隋性氛周的刺激,别是辛词沉郁悲壮的主要原因;艺术表现上,传统比兴手法的采用,使辛词产生出情辞姹曲的效果;词借姹约体制例又使辛词呈现出“心雄似火”而又“色柔如花”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2.
《稼轩词疏证》是梁启勋除《词学》之外的又一部重要词学著作,堪称辛词研究重镇。该编在乃兄梁启超的启发之下,创为词集编年笺释之法,成为近世后期广东词坛词集笺疏类著作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对近世广东词学的建构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梁启勋以辛词研究为标志的一系列词学研究成果能够彰显广东近世词学批评乃至词学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单驻撷出辛词中的笑字,进行量的境计并分类研完了辛笑的不同形式与内涵。从英雄的狂傲人生态度与痛苦人生体硷出发,发现辛词以笑写悲的独特性。并与李白、东坡之是出较,揭示出辛词的笑表观了英雄无为的深沉悲伤。其痛苦情绪籍笑得到方分扩张,产生巨大的电菏共鸟,具有一定强度和张力,最后总结了从以哭写悲到以笑写悲实际反映出辛词艺术从平面到纵深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龙榆生词学是以苏、辛精神为价值取向的话语体系,这主要表现于:建构苏、辛词派的词史谱系以彰显苏辛精神;研寻非苏、辛词派的易安、方回、清真词以掘发苏、辛精神;同时,因时因势、亦因亦创,谋求以苏、辛精神为本体的词学现代性建设的可行性方案。以苏、辛精神去观照词的声情与词情、词的传统与现代、词与乐,以期重铸词体之魂、词史之魂,进而去重铸时代精神、民族灵魂,这使得龙榆生词学呈现出极高的学术品格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大纲(试用修订版)》),前后有11次提到“意识”一词,概括起来是创新意识、估算意识、探索意识、观察意识、数学意识等。本文把它概述为数学意识。何谓数学意识?在哲学上,意识和思维是同一类的、同一意义的概念,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在这个意义上他们可以通用。但意识一词的范围较广,包括认识的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而思维则指认识的理性阶段。在心理学上,意识一般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映,也就是有意识的反映。意识使人能够用从客观…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作品中语句的散文化倾向进行了探讨。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辛词的语句作定量分析,指出辛词在词汇的使用与语句的组织上都突破了词的传统,大量使用散文中的常用词汇、长句、叙述句,从而改变了词的传统语言风格,使词的语句带上了浓厚的散文色彩。  相似文献   

7.
本文节选自《辛弃疾词艺探胜》书稿第七章第五节。辛词“雄深雅健、温婉悲凉”的总体风格的形成,其根源有五:一为自身气质所决定,二为审美追求所导向,三为时代环境所造就,四为传境文化所影响,五寿社备氛围所熏染。稼轩体有三义:一指辛词风格个性,二指伤时忧国,志在有为之性情,三国以之入词、以论入词之形式。辛词总体风格形成之后,影响着当时与后世的词风,稼轩词派绵延百有馀年,稼轩体风行七百馀载,以至终古不衰。  相似文献   

8.
古代陇南金石中的诗词作品,从内容上看,以题咏风景名胜和历史遗迹为主;从体式上看,包括古体诗、近体诗和词;从作者身份来看,包括地方官员、乡贤及来访的外地诗人,其中又以陇南地方官员为主。历代诗人的这些诗篇,既写出了名胜古迹的风景之美,又显示出其历史文化价值,对陇南的文化建设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考察南宋词选等资料的情况.探讨南宋对辛弃疾词审美的阅读流变。南宋词选等资料的编选和刊刻大多是以大众消费者作为阅读对象的.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辛词在当时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生平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为南宋一代英豪。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他早年在北地鸠众聚义,杀贼擒叛,英武过人。南归后锐意抗金,上《美芹十论》、《九议》等奏札,条陈战守之策,足显其深谋远虑的军事韬略。在被委以方面军政大任期间,又经常整顿武备,思报寇仇,以上事迹见于本传史籍他人题跋,斑斑可考,不遑详述。笔者所要探讨的是他的英雄豪杰的军人才调在词中的表现,阐述辛词的军事文学的特征。庶几能开拓辛词研究的疆域,从新的文学角度进一步认识辛词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古代陇南金石中的诗词作品,从内容上看,以题咏风景名胜和历史遗迹为主;从体式上看,包括古体诗、近体诗和词;从作者身份来看,包括地方官员、乡贤及来访的外地诗人,其中又以陇南地方官员为主。历代诗人的这些诗篇,既写出了名胜古迹的风景之美,又显示出其历史文化价值,对陇南的文化建设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古代陇南金石中的诗词作品,从内容上看,以题咏风景名胜和历史遗迹为主;从体式上看,包括古体诗、近体诗和词;从作者身份来看,包括地方官员、乡贤及来访的外地诗人,其中又以陇南地方官员为主。历代诗人的这些诗篇,既写出了名胜古迹的风景之美,又显示出其历史文化价值,对陇南的文化建设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古代陇南金石中的诗词作品,从内容上看,以题咏风景名胜和历史遗迹为主;从体式上看,包括古体诗、近体诗和词;从作者身份来看,包括地方官员、乡贤及来访的外地诗人,其中又以陇南地方官员为主。历代诗人的这些诗篇,既写出了名胜古迹的风景之美,又显示出其历史文化价值,对陇南的文化建设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意象理论出发,将稼轩词意象分为自然山水之象和社会人事之象两个方面,认为作家在运用不同的意象形态以表达情感时,由于选择、处理、组合的不同,将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分析了辛词将丰富的爱国情感融注于物象的高超表现形式,辛词的用典用事以及对山水之象的艺术处理,从情与物结合的不同方式探讨了辛词意象的组织结构和模糊化处理。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与苏轼同为宋代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对词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经历不同以及思路、个性等方面的差异,爱国主义成为辛词的主旋律,雄劲而又悲壮沉郁则成为辛词的主体风格。辛弃疾以爱国主义词人的杰出身份高标词坛。  相似文献   

16.
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此二人是谈到豪放词时必须涉及到的两个人物。二人词风相近又有不同且都呈发展趋势。在这发展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人就是张孝祥。他的词在继承苏词的同时对辛词的产生起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也是豪放词的继承者和发展者.词体在他手中,于内容与形式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辛词一改传统词风,展现出刚健雄豪的艺术风格,同时又不失词体所独有的要眇凄迷之美,形成独特的稼轩体.文章试从现实主义和娱乐精神两方面分析辛词风格形成的原因、表现的方式,及其艺术效果,以期找到文学创作中的某些共性.  相似文献   

18.
阳羡派、浙西词派、常州词派是清代词坛的三大流派。他们对辛词的接受与评价分别呈现出推崇与神往、排斥与吸纳、超越与深悟的三大特色。差异的形成,既有时代原因,也有理论和审美的原因,同时说明辛词自身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及包孕性。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其词作无论内容或形式,都表现出杰出的创作才能。辛词继苏轼豪放词风而发扬光大的,正是他那激扬文字、始终不渝的爱国激情;而作为辛词主旋律并奠定其在中国词史上崇高地位的,也正是他那表象宏大而又内蕴深厚的爱国辞章。纵观辛弃疾龙腾虎跃的爱国词篇,无论是早期激情勃发的金戈之声,还是晚年悲怆无奈的沉痛呼喊,爱国情结始终贯穿辛弃疾的全部词作,是他进行创作的永恒动力。  相似文献   

20.
领悟辛词风格的美学内涵,首先要认识辛词风格的基本特征。从杰出的抗金战士到伟大的爱国诗人,辛弃疾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和开拓,创作了六百多首风格独具的词,继苏轼开创的豪放词派之后成为宋代词坛的中流砥柱。风格是一种美。辛弃疾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气质、素养及体悟生活的广度与深度,都溶进了词,总汇起来构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从豪放激昂变而为豪而郁勃,再化而为淳朴自然、凝炼隽永,从火山喷发似的奔腾激越的抒情转为火一般热情包裹着冰一般的冷静思考,辛弃疾能够随着生活的变化和情感的变化转变自己的笔调,追求风格多样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