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切社会矛盾或社会秩序问题根源都在于利益矛盾。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由利益关系分化所引发的社会矛盾主要有:不同阶层间矛盾、利益表达失衡引发的矛盾、干群矛盾、劳资矛盾、涉农矛盾等。因此,要从源头上治理社会矛盾就必须协调好利益关系,并且做到:一是畅通利益表达机制;二是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三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四是建立和完善与司法互补的矛盾多元调处机制。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具有和谐相处、各得其所、共生共赢的社会阶层关系的社会,其阶层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既有合理的阶层构成关系,也有协调的阶层利益关系。在我国的社会结构分化中,阶层结构尚不合理,存在结构性风险,阶层利益关系出现相对激烈的摩擦和冲突,这些不和谐因素必须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加以调节,以建立起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相一致的阶层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社会运动以其参与阶层的广泛化、政治诉求表达的理性化、精英阶层与弱势群体在政治利益上的有效联合等特点,成为近年来影响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的频发性群体性事件。这与改革开放后社会阶层的持续分化、阶层间经济利益的冲突和政治价值观念的转变直接相关,也与地方政府的传统型压力治理模式、体制内利益表达机制不畅和基层民主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密切相关。需要地方政府及时转变治理模式,培育和增进政府能力,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探索基层民主制度的有效形式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正义公平,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步形成了不同的阶级阶层和多种利益群体,同时社会分化明显,利益矛盾突出,利益关系复杂化,收入差距拉大,利益矛盾两极化.因此,必须采取建立容纳利益表达机制,创设利益均衡制度,领导者从思想上牢固树立爱民思想等措施,在工作方法上抓主要矛盾,并运用不同方法化解不同的矛盾,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随着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社会阶层关系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引起了政府及民众的重视。福建阶层关系的不平衡发展正是全国阶层关系状况的一个缩影。为改善这样的阶层关系状况,必须有针对性地建立社会利益整合机制,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实现社会阶层关系的和谐。当前随着社会转型,阶层关系出现诸多不均衡,如新阶层如何融入社会秩序和政治体制中,阶层之间游戏规则不平等;目标与手段不一致以及阶层之间主观认识与客观地位的错位,其主要源于机会的不平等和收入分配的不公。因而提出实现阶层和谐的路径探讨:健全利益表达机制,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完善的阶层利益制约机制,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进入2l世纪,阶层分化的速度明显放缓.开始呈现固化趋势。社会阶层结构固化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以身份制度为主导划分社会阶层的阶段,以身份制度为主导向以市场为主导划分社会阶层的过渡阶段以及社会阶层结构与阶层位序的定型化。不合理的二元体制、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和改革开放以来允许收入差距扩大的政策是造成社会阶层趋固化的原因。打破阶层固化、建立公平合理的阶层流动机制,需要制衡权力、驾驭资本,化解阶层矛盾,顺畅各阶层表达意见的渠道,构建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底层阶层提供向上流动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加强阶层利益关系的整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阶层利益关系还存在很多问题,执政党发挥阶层利益整合功能还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利益分配机制不够规范;利益化解机制相对滞后和补偿机制不完善等。解决阶层利益整合,构建和谐社会,要在党的领导下探索新路径和完善新机制,把发展作为前提和根本途径;把构建阶层利益整合的长效机制作为关键点,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以社会个体通过自身能力控制社会资源的强弱以及社会主体获得经济利益的大小为标准,可以将社会个体分为强势阶层、中间阶层和弱势阶层三大类。我国宪法对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理解应定位于同一阶层的机会均等和不同阶层的实质平等;为使我国社会秩序达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应建立有限政府、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赋予公民以更广泛的权利,以确立和保持社会阶层的合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转型时期严重失衡的利益格局已经成为阶层关系失调、社会冲突频发的总根源.协调利益关系,建立大致平衡的利益格局,成为化解阶层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其基本要略是:加快城乡统筹和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继续推进覆盖面更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继续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建立、健全合理的分配制度;健全民主制度,搭建各阶层进行公平利益博弈的政治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11.
解决利益矛盾、缓解利益冲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能否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原则认识和处理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使当代中国社会的各种利益能够在彼此协调的基础上快速地得到实现,已经成为关系改革开放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构建社会秩序的理论,市民社会理论一直致力于界定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与之相应,市民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公与私的矛盾,必然成为国家与社会现实架构中的内在关照。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深刻反映或集中体现了这个核心矛盾。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阶层的形成促使统一战线内部关系发生新变化,工农联盟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仍然有着密切联系的农民工阶层中。—部分正逐渐向产业工人队伍转化,从而成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则向非公有制工商人士阶层转化;还有一部分在向农村复归,而成为“回流农民”。因此.团结农民工阶层、做好这一阶层的统战工作,对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维护社会稳定,以实现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目标,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组织理论是研究产业内企业间竞争与垄断关系的理论。针对“马歇尔冲突”,充拉克“有效竞争”的提出似乎可以解决竞争与垄断问的矛盾,但如何实现有效竞争又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新领域,这也促使产业组织理论获得了更广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术性与师范性是教师教育的一对基本矛盾,教师教育一直面临着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的问题,而且始终未能较好地协调好这一对关系.教师专业化作为教师教育发展的目标和趋势,已成为教师教育学术性与师范性逐步整合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公私观念源于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各种公私观念的核心是为了解决公与私利益之间的矛盾。中国早期公私观念中推崇"大公无私",贬斥"以私害公"是一个基本取向,并由此衍生为一种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公私观念模式的基础就是实现和完善"公",以公为中心,以公为主体。尚公意识被后人不断地优化,成为人们的政治信念、道德理念和价值目标。公与私在现实中往往处于矛盾的状态中,公私合一、公私兼顾是难以实现的,公与私始终处于背反的境地。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利益的冲突上,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准则是以"公"为先,只有一切为了公利,维护公利,才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最终使得"天下为公"成为社会行为的根本准则,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道德行为规范,对稳定社会秩序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逻辑矛盾仅是“量词-质词-真值词”皆矛盾的非等值关系命题,辩证矛盾仅是“主词-谓词-命题词”皆矛盾的等值关系命题。在以事实验证了一元与二元真值函数的断定一致性和能指完全性基础上,说明哥德尔定理对包含扩充自然数后的代数理论并不适用。为了实现形式系统可兼容的一致性和完全性,必须引进所指有辩证矛盾和断言无逻辑矛盾之“指断合一”的哲学对象论。由此用基于负号而推广的辩证否定算子,才能彻底根治一阶逻辑形式系统的不完全性。  相似文献   

18.
《镜花缘》中的“君子国”,并非是通常所认为的是作心目中向往的道德理想国;作用辩证结构的艺术手法,在设定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相纠结、相进退的情境中,将看似赞美的“好让不争”,反向转化为争而不让,从而为我们在义利关系、道德功能、社会公正等一系列问题上留下深度认识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两宋政权经过了300多年的争斗,没有真正的达到民族统一的局面,一直围绕如何解决内部矛盾争论不休。在这样的矛盾下故“忧患”成为两宋的主导思想,内外矛盾的纠结中逐渐孕育了“程朱理学,尚实际”以理论去衡量一切事物。在当今的绘画多元化发展中对两宋工笔花乌的临摹是当今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对宋代工笔花乌的尚理意趣的继承。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结构调整进入了新阶段,各阶层之间流动,尤其是向上流动的机会是否公平合理成为带有普遍性的敏感话题。当前舆论热议的“富二代”“官二代”“穷二代”“拼爹”等现象反映了这个问题。但是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日益开放,社会阶层呈现高流动特征。优势阶层的代际继承率低,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子女中的青年人向上流动机会较多,知识分子阶层则保持着较为稳定的阶层继承率。科学判断当前“X 二代”的代际继承程度,对于媒体和学界正确引导舆论理性认识“二代”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