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娱乐新闻低俗化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提供娱乐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功能,但当前大众传媒传播的低俗的“娱乐”内容将如何实现其提供娱乐陶冶情操的作用呢?作为新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娱乐新闻却在运行发展中比其他新闻出现了更为严重的偏差——低俗化。所谓娱乐新闻低俗化主要是指娱乐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放弃自身的社会责任,而“对受众中存在的低级趣味的倾向、情趣和要求等迎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王璋 《军事记者》2004,(6):57-57
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卢因提出了“把关人”学说。他在1947年发表的章中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某些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个人的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渠道中布满了把关人,信息的采集制作过程.传播都起着传播把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弘 《新闻记者》2004,(2):32-33
“小报”在英国,总是不幸与“三版女郎”、“狗仔队”牵扯不清。而新年伊始,英伦三岛不由对“小报现象”另眼相看:跨越四个世纪的《泰晤士报》赶在2003年圣诞前一个月,推出了她的“小号版”(见题图右);率先在伦敦、曼城试验“一张报纸,两种规格”的《独立报》,新年里要在全国广  相似文献   

4.
"心中之规"最具道德权威——新闻职业伦理规范问题答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美国北卡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赵心树教授在中国政法大学讲授《民主、法治与传播》课程。作为他的助教,该校人文学院新闻系讲师阴卫芝博士围绕着“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命题,对他进行了几次采访。此后,把当时采访的资料加工整理,并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请赵教授修订。希望能把一位域外学者的观点介绍给大家,在新闻伦理的研究和实践方面有所启迪。这里刊登的是他们之间对话的部分内容。[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试析"八卦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新闻界里有违新闻传播规律和专业主义精神的“八卦新闻”甚嚣尘上,实际上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产物。本文希望通过对“八卦新闻”进行一次学理上的梳理,对新闻的健康发展尽一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公众人物,成为新的抗辩砝码最近几例媒体侵犯名人名誉权案件,纷纷以名人败诉而结案。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余秋雨诉《北京文学》编辑部肖夏林名誉权案,2003年12月4日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获终审判决:余秋雨败诉。虽然该案中余秋雨称肖夏林文中提到的深圳送别墅给他属无中生有,侵害了他的名誉权。但法院认为,肖夏林将“深圳送别墅”作为一个事实来采用,目的是论证“文化在这里已是具体的名利”这一观点。无论上述传言是真是假,社会公众对余秋雨“作为深圳文化顾问,为深圳扬名”与“深圳送他别墅”的看法和评价会出现褒贬两种结果,即“这是文…  相似文献   

7.
黄俊 《青年记者》2005,(6):44-46
新闻界一个可喜的变化,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务实“。无论是新闻报道,产业发展,还是我们的新闻研究。都更加注重“实效”了。发展是硬道理。“硬”,因“实”而“硬”。花架子再漂亮也是花架子。终归不顶事。不能当饭吃。“务实”。不是光盯着眼皮底下。鼻子尖上的事儿。不是在鸡毛蒜皮里折腾。务实,是一种心态和精神:平和,理性,执于目标,坚韧地前行。务实,是中国新闻传媒和新闻人难得的、宝贵的收获。  相似文献   

8.
戴志磊 《青年记者》2002,(11):34-34
“新闻落点”一词时下经常被一些新闻从业人员挂在嘴边,抢抓“新闻落点”亦成为许多业内同仁选题策划的常见操作方式。那么,什么是“新闻落点”?其内涵、外延如何界定?“新闻落点”首先是新闻事实。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运动的。按照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新闻所传播的是具有新意的事实,就是指当事物的变动由“普通事实”变化为“新闻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传媒一贯重视典型宣传的同时,另一种新闻现象渐渐地引入注目起来,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小人物报道”或“平民化的新闻浪潮”,人们耳熟能详的如央视的《生活空间》、中国青年报的《冰点》。但如果要给此类新闻起一个名称的话,还应该用《深圳法制报》一个专版的名称:零度新闻。因为同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零度”这一关键词较为准确地传达了这类新闻在视点、视角、立意等具体传播技术层面上的方法论意义;更重要的是,“零度”还形象地表征着全面、客观、实在地向受众提供生活与人生定位的新闻观。  相似文献   

10.
有这么一个故事,大意是说在一个监狱里,一名患有哮喘病的囚犯因难以忍受狱友吸烟的习惯而数次要求换囚室,但一直没得到应允。他在那里几乎无法呼吸.非常痛苦。一名妇女知道这件事后想帮助他,就打电话给一家报社的编辑,问他是否可以写点什么。那位编辑回答:“等那人死时再给我打电话。”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题为经济新闻与改革发展的研讨会上.凤凰卫视一位分管财经节目副台长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他的一个论点就是电视日益退出专业财经报道领域,他用凤凰卫视财经节目在过去的2004年的实践说明了这一点。在过去的时间里,凤凰所苦心经营的专业财经节目收视率非常低,吸引广告的效果也不好。他谈到今年,凤凰将全面退出专业财经领域,转而改为社会财经,而所谓的“社会财经”,  相似文献   

12.
论"用事实说话"--与陈力丹等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有同志向我推荐了几篇文章,这些文章一致否定“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却又对新闻写作有无规律不置一词,这样,他们就在实际上否定了新闻写作学,从而也否定了新闻学。这事是由尹连根博士引起的。前年,他在《新闻传播》上发表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去年,《新闻界》刊载了  相似文献   

13.
先说一件“小事”:有同行用传奇游戏里形容最高级别玩家的术语“骨灰级”夸老教练蒋兴权德高望重,结果惹得后者在一次CBA男篮联赛的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大怒,以为是折他的寿!老蒋的愤怒引来很多人大笑,有个年轻的女记者甚至笑弯了腰。这仅仅是当下报纸“满纸网络语”的一个缩影,在  相似文献   

14.
王志 《新闻与写作》2007,(12):38-39
尽管电视“面对面”中有的节目形态并不追求新闻时效性,但与现实生活中的新闻场切合与否仍然会直接影响到电视“面对面”传播效果的好坏。  相似文献   

15.
"无人新闻"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多 《新闻记者》2005,(3):18-19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新闻媒体中,“人”的缺位一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新闻实践中由于对“人”的忽视而制造的“无人新闻”比比皆是。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的新闻里没有人的存在,而是说新闻中缺少一种真正的人文主义关怀,缺少一种对人的命运、情感、生存状态等真正的体贴、关心、重视乃至思考。  相似文献   

16.
第四媒体的崛起与新闻把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对于传统大众传媒而言,新闻把关的含义实际上就是作为传者的大众传媒如何筛选、过滤新闻。再往深处讲,就是如何控制传播、宰制传播、统驭传播,使新闻的传播按照传者的意愿进行。 在西方,传播学先驱卢因提出“守门人”的概念。在卢因看来,传播者所处的位置与守门人相似,职守都在于把关,任何传播者都是把关人,都有意无意地把守着一方“门区”。在这种方式下,传者是主动的,他拥有采集、整合、传播新闻的权利;受众是被动的,他的任务就是通过大众传媒来接受这些经过加工的“新闻”。当然,受众有时也是主动的,他有选择传媒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刘潇鸿 《新闻三昧》2006,(11):14-15
新闻资源是新闻媒介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资源,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对新闻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关系到媒体的竞争力。《平顶山矿工报》的系列通讯《“大家庭”里故事多》获得了2005年度河南省好新闻通讯类一等奖,这对一家企业报来说,实属不易,但说来也正常,这与我们报社上上下下注重策划、注重对新闻资源的开发利用密切相关。下面我就谈谈报社领导及采编人员着力开发、利用“大家庭”这个新闻资源的过程。一、发现新闻资源的潜质——搞好新闻报道的前提新闻报道活动的展开,始于编辑、记者对新闻线索、新闻素材的发现,而新…  相似文献   

18.
高展 《青年记者》2006,(10):72-73
“说”新闻是新闻类节目的一种创新,但不能一“说”了之,它也有自己的度。“说”与“播”应在各自范畴内发挥最大的作用,包括他们之间所需要的一些自然交叉和渗透。  相似文献   

19.
蒋书 《新闻知识》2004,(2):35-36
本已废弃了的开放式输血瓶类的医疗垃圾,在一些人的手里竟然会让人们不敢相信地“废物利用”而成为生产纯净水桶的原料。2002年的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了浙江省慈溪地区的一些饮水桶厂家用废旧有毒塑料垃圾制造“黑心饮水桶”的事,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但一年之后,慈溪地区黑心饮水桶的生产又死灰复燃,此事引起了上海《新民周刊》记者杨江的注意。随后他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  相似文献   

20.
李彬 《新闻爱好者》2003,(11):14-15
传播符号,属于传播活动里必不可少的基因,而关于传播符号的研究及理论,又属于传播学学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板块。换言之,我们的考察对象是传播活动的构成要素,而我们的言说主旨又是传播研究的关键内容。然而,对这一传播活动及传播研究的基础事项,人们似乎总有点敬而远之。个中原由也不难理解:如果说相对于新闻学的立竿见影,传播学整体上已经接近言虚旨远的玄学,那么关于传播符号的研究及其理论,就更是玄学里的玄学了。虽说玄学往往以其艰深难懂与不堪实用而一向为人轻略,但事物的辩证关系又恰如《老子》开篇所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