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荪甫的失败》选自茅盾的长篇巨著《子夜》最末一章。《子夜》是茅盾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瞿秋白《<子夜>和国货年》)。与它在思想内容上的高度成就相一致,《子夜》的艺术成就也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对人物进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  相似文献   

2.
鲁迅一九二四年所作的小说《祝福》,其前因可上溯至一九○三年他所译的雨果的随感录《哀尘》。从《哀尘》到《悲惨世界》与《祝福》,在主题、人物等方面存在种种相似之处,这是雨果与鲁迅作品之间具有影响关系的佐证。当然,鲁迅的创作是植根于中国现实的创造性作品,《祝福》着重强调的是人物深刻的精神悲剧。与上述看法相联系,根据《哀尘》及鲁迅手书《附记》提供的线索,我们有理由认为,至迟在一九○三年(而不是一般所说的一九○四年),鲁迅思想已经发生了从科学救国到文艺救国的重要变化。通过“精神革命”来拯救祖国的看法,已经在他的世界观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鲁迅《致赵其文》的两封信入手,结合鲁迅创作小说《铸剑》的时代背景和鲁迅的思想、情感、行为及《铸剑》中眉间尺(包括眉间尺的父母),宴之敖者等主要人物、情节,较全面地剖析了《铸剑》——复仇的文学这一深刻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4.
茅盾的《春蚕》、《秋收》、《残冬》完成于1932—1933年。这三个姊妹篇,由于背景和人物都一样,都是反映中国三十年代初农村生活的杰出短篇,既有独立性又有连续性,所以人们合称为《农村三部曲》。作者继承和发展了鲁迅所开创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特别是在塑造农民形象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从而把我国“五四”新文学的短篇小说创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5.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最初发表于《晨报副刊》,后收入《呐喊》。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它既是中国文学园地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学园地的杰作。鲁迅塑造的阿Q这一艺术形象,在中国早已是妇孺皆知,在世界也是公认的典型形象。鲁迅在谈到这篇小说的写作动机时曾经说过,主要是为了揭示"国人的灵魂。"(《阿Q正传?英文版序》)鲁迅在这篇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鲁迅对阿Q表现表现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乡村流浪汉阿Q。《阿Q正传》通过阿Q和他周围人的冷漠形象地揭示了中国农民的麻木和不觉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也折射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四年,陈涌在《论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一文中曾指出:“和研究与表现农民的时候一样,鲁迅是在寻求解答什么力量可以解除人民的苦难这个问题来研究和表现知识分子的”,知识分子问题在鲁迅的短篇小说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呐喊》《彷徨》塑造了一大批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为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奇光异彩。〈一〉封建社会末期科举制的牺牲品和殉葬者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与《白光》中的陈士成是这类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7.
一定的思想内容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表现形式,尤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对同时作为思想大师和文学巨匠的鲁迅先生的作品形象分析我们决不能忽略这一点。他在《呐喊》、《彷徨》中建立了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物形象体系,让这些人物在特定的生活情景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幅近代中国社会意识状况的图景。其创作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他对本世纪初中国社会思想状况的深刻认识,另一方面更取决于他为这些认识的表现找到了适当的艺术传达方式,这集中体现在其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方法方面。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中国新化运动的闯将与旗手,他的小说创作以人物形象的个性鲜明,思想内涵的深刻而称于世:鲁迅又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对中国小说历史的研究更见功夫,有《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古代小说对鲁迅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拟就《故乡》来分析《红楼梦》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伤逝》和茅盾的《创遣》都可以看作是对五四运动启蒙本身和启蒙者进行双重反思的重要文本。阅读这两篇小说时需要两种不同视角。鲁迅的反思认为理性的启蒙逻辑并不等于生活的逻辑.他对启蒙者的反思集中在启蒙者对其理论的理解力、行动能力和性格缺点上。《创造》既有着茅盾对于启蒙结果的体现者——被创造者在大时代中的迷失感到的困惑,也有着对启蒙的发动者一——创造者天真、不切实际思想的批判。相对于鲁迅反思的清晰和彻底而言,茅盾的反思则带有一定的犹疑和彷徨色彩。  相似文献   

10.
《春蚕》是我国新文学巨匠茅盾的代表作,写于1932年11月.其时离茅盾创作生涯的开始,即第一部小说《幻灭》的发表约五年,也正是长篇巨著《子夜》即将完稿的时间.这正是茅盾创作的成熟期、高峰期.《春蚕》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运用“从容不迫而又是油画的笔墨”(庄钟庆:《茅盾——中国新文学的巨匠》),展示了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破产的真实画面,塑造了老通宝这个“继鲁迅的阿Q、祥林嫂等成功的农民典型形象之后的又一个出色的典型”(同  相似文献   

11.
在短篇小说领域里,茅盾是继鲁迅之后又一伟大的开拓者。从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茅盾写下50多篇、60余万言的短篇小说,分别编在《野蔷薇》、《宿莽》、《春蚕》、《泡沫》、《烟云集》、《耶苏之死》、《委屈》诸短篇集内,其中包括《石碣》等三篇历史小说。这些作品,就某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20年代末以后20年间的中国社会现实,真实地描绘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艰苦历程中的生活一角,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在动荡时代的思想情绪。和茅盾的其他鸿篇巨制一样,同样是中国社会人生的色彩斑烂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2.
茅盾的《春蚕》和叶紫的《丰收》是现代文学史两篇著名短篇小说,并因写“丰收成灾”这一畸形现象,深刻揭示旧中国农民日益贫困,乃至破产的社会根源而受到当时文坛的关注和赞誉。本文通过对两篇小说的比较,旨在更为深刻地了解这两部作品,学习和把握两位作家的不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 ,大量运用对比手法来渲染气氛 ,刻画人物的性格 ,表现了深刻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精神》节选自瞿秋白同志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以下简称《序言》)。这篇《序言》第一次正确、深刻、全面地分析评价了鲁迅先生的思想道路及其杂文创作,它无论是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基础的初步树立上。还是在瞿秋白与鲁迅的战斗友谊史上,都具有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采薇》写于一九三五年十二月,是一篇含意深刻,很有艺术特色的历史小说。它主要根据《史记·伯夷列传》,并把《史记》的《周本纪》、《齐世家》、《殷本纪》,《尚书》的《泰誓》、《武成》,以及蜀汉谯周的《古史考》,汉刘向的《列士传》,明王三聘的《古今事物考》等书中的有关材料组织进去,浑然一体,意义翻新。茅盾曾称它“巧妙地化陈腐为神奇”。又说:“《采薇》无一事无出处;从这样一篇小说就可以窥见鲁迅的博览。”这说明《采薇》是鲁迅匠心独运的杰作。本文想就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以及作品的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小说分析往往扣住环境、情节、人物来展开,这诚然是不错的。但是,小说这种体裁并非一个模式,如果统统按固有套路去解析,有时就会有削足适履之嫌,很难发掘作品深厚意蕴。事实上,作者在设置人物时大费匠心,在安排人物关系上也用心良苦,顾及这两点,对作者的创作意图才可能了解得更透彻更全面些。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艺术性、思想性都很高。茅盾曾这样赞叹说:“三个月来的创作,我最佩服的是鲁迅的《故乡》。”(《小说月报》“评四五六月的创作”)即使对鲁迅小说批评最激烈的成仿吾也承认说:“《故乡》实不可多得的作品。”(《〈呐喊〉的评论》)那么《故乡》究竟好在哪里?一般论者多注意到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而忽视了次要人物宏儿和水生,忽视了作者安排这两个小人物的艺术匠心。我们认为,宏儿和水生这两个小人物,就作品思想容量和艺术结构而论,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者创作意图的流露以及对人生的深沉思考,正是  相似文献   

17.
茅盾是中国杰出的现代文学评论家。他写了为数众多的作家论与作品论,评论了“五四”以来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宗师,茅盾对他的评论比较多,是全面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鲁迅及其作品的第一人。茅唐写《鲁迅论》的时候,和鲁迅“没甚关系”,“不曾见过面”,而是  相似文献   

18.
恋土情结是乡土小说的基本主题之一。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和茅盾的《农村三部曲》都生动展现了中国农民的恋土情结。他们虽然都体会到了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但对于农民背离土地这一现象却有不同见解。是赛珍珠的文化价值取向与茅盾的社会价值取向的差异导致了二者的分歧。  相似文献   

19.
浓郁的抒情性和对病态心灵的深入剖析是鲁迅早期小说集《呐喊》、《彷徨》的重要审美特征与思想特征,体现了鲁迅介入现实的意愿以及承担沉重现实的努力。而在鲁迅后期完成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抒情性与心灵剖析被愈演愈烈的"油滑"所取代,《呐喊》、《彷徨》所指向的宏大叙述也随之消解。这种转换的出现呈示了鲁迅生命体验和思想状态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铸剑》与茅盾的《豹子头林冲》均属于短篇历史小说,学界对于二者的比较,主要是有关思想主张和文学主张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对其艺术技巧尤其是叙述技巧的探讨,这不能不说是研究中的一个缺憾。因此,本文用叙事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一下《铸剑》与《豹子头林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