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海洋渔业过度捕捞原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海洋渔业的发展,过度捕捞已逐渐成为危害海洋环境的重大问题。过度捕捞使整个海洋系统生态退化,海洋生物多样性降低,海洋生境受到严重破坏,一些优质生物种类濒临灭绝。针对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的现状,本文对我国海洋过度捕捞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应对过度捕捞的一些建议,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海域环境恶化对中国海洋捕捞业发展的阻滞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曙光  纪瑞雪 《资源科学》2014,36(8):1695-1701
海洋渔业资源是典型的环境敏感型资源。本文基于Romer"尾效"假说,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了包含海域环境约束的海洋捕捞业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探讨了海域环境恶化对海洋捕捞业阻滞效应的形成机理并进行了定量测算。结果显示,考虑单位实际劳动产量增长情况下,海域环境恶化对我国海洋捕捞业增长存在阻滞效应的单位圆区间为[π/2,5π/4)。以1997-2011年相关数据资料为例加以实证研究发现,海域环境恶化对我国海洋捕捞业增长的阻滞作用约为0.740 9个百分点,海洋捕捞业面临严峻的海域环境形势。加强海域环境保护,减少陆源污染物排放,同时降低海洋捕捞业从业人口,是实现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学会》2021,(8)
福建省是我国海洋渔业大省,海水养殖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海洋捕捞产量位居全国第三,海洋渔业为保障优质动物蛋白供给、提高全民营养健康水平、促进渔业产业兴旺和渔民生活富裕等做出突出贡献,同时,在实现碳中和/减排二氧化碳、净化水质/缓解水域富营养化等生态服务功能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在广泛调研福建省海洋渔业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基础上,深入剖析福建省海水养殖、伏季休渔、限额捕捞、增殖渔业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渔业高效管理和实践的成功案例,从发展环境友好型的海水养殖业和发展资源养护型的捕捞业两个方面,提出了适宜福建省海洋渔业绿色发展的实施路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以期为福建省海洋渔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李莉  张国范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2):1347-1354
海洋渔业(包括捕捞和养殖)提供的蛋白是全球人类膳食中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同时海洋渔业也是众多国家国民生计的重要来源。我国是海洋渔业大国,确保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维护我国食物及营养安全意义重大。近海生态系统是海洋渔业产出最为丰富的区域,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海过度开发、栖息地破坏以及陆源污染等,使我国渔业生物持续面临高胁迫环境,继而使海洋捕捞及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基因组等学科发展使得高胁迫环境下的海洋生物适应潜力的精准评估与预测成为可能。文章概述了我国渔业生物胁迫环境适应研究现状,以期明确海洋渔业生物环境适应进化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未来研究建议,以促进我国海洋渔业生物资源与水产养殖精准化管理及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统计数据的中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状况及管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唐议  邹伟红  胡振明 《资源科学》2009,31(6):1061-1068
本文根据1987年~2006年捕捞统计数据,对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相关管理政策及措施。结果表明:①1999年以来,我国海洋捕捞总产量结束了长期持续快速的增长,出现下降并趋于稳定,渔获物大类构成趋向稳定,主要鱼类渔获物结构趋向均化;②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在1997年之后趋于稳定,专业劳动力数量1998年以来保持下降趋势,总主机功率和总吨位20年来一直保持增长,渔船结构趋向大型化;③海洋机动捕捞渔船单位主机功率CPUE和单位吨位CPUE在1998年以来持续下降,单船CPUE和捕捞专业劳动力人均CPUE在1998年以后趋于稳定。讨论分析认为:①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整体处于充分利用状态,捕捞能力总体过剩;②我国目前的捕捞投入控制不能有效控制实际捕捞能力,建议在渔船数量控制基础上,引入渔具类型、数量和规格等渔具限制制度;③需改进现行捕捞统计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 海洋捕捞业是渔业生产的一大支柱产业,它曾为渔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国内渔船数量的不断增加,从而加大了海洋捕捞的强度,致使国内渔业资源锐减,海洋捕捞业正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近海渔业资源的永续性,确立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探  相似文献   

7.
对美国海洋渔业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和研究,总结出其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海洋渔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完善提供域外参考。通过对美国海洋渔业一手文献的分析,研究其有效遏制渔业资源衰退的管理方法,并综合运用学科交叉与比较研究方法,剖析其制度运行的内在机理,即在尊重海洋生态系统前提下、科学评估海洋鱼种资源数据基础上,制定渔场重建计划,采取有限准入权、份额捕捞、过程监管及社会配套等综合管理措施对海洋渔业资源进行系统性管理。最后,针对我国海洋渔业管理制度的完善,提出应在科学评估鱼种资源最大可持续生产量基础之上创新海洋渔业管理制度,将产出控制与投入控制有机结合,探索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渔业管理计划及配额捕捞模式,从而实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诉求。  相似文献   

8.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海洋捕捞场,年捕捞量约占全国捕捞总量的三分之一,在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近年来,随着大量污染物质不断从长江、杭州湾等河口港湾直接或间接排入该渔场近海水域,油类、重全属等有害物质的比重不断增加,致使小面污染,水质标准下降。鱼类的生长受到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系统破坏和海洋环境污染的程度日益加剧,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证海洋经济和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海洋保护区应运而生。而我国的海洋渔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资源持续衰退等问题。因此,如何优化中国海洋渔业管理就显得很重要了。本文着重对海洋保护区与渔业管理的关系及其在渔业管理中的应用作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公司     
《华夏星火》2011,(12):6-6
东方海洋晨利度过转型期 进入海参捕捞旺季 随着大消费概念的兴起,海参、鲍鱼、扇贝等海产品的需求量逐年上升,海洋渔业养殖行业近年来异军突起。东方海洋等海水养殖龙头企业已借鉴工业化的生产模式,顺利实现了转型。  相似文献   

11.
海洋渔业3.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松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2):1332-1338
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发展战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等已经成为热门话题,海洋资源与环境问题在我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大家热议海洋粮仓、远洋渔业、海洋牧场、离岸养殖、冷水团养鱼、养殖工船、透明海洋、智慧海洋、从浅海走向深海、从近海走向大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话题和计划的大环境下,从全球海洋角度,将海洋作为一个整体,从海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能流和物流的层面探讨海洋渔业资源发展历程和发展出路,提出"海洋渔业3.0"发展计划,旨在探讨建立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政经观察     
《华夏星火》2013,(3):8-9
1国务院积极稳妥发展外海和远洋渔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渔业是现代农业和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切实保障水产品供给、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整体主义视角下的海洋渔业管理制度,本质上是对整体用海行为的约束与限制,目的是为了保障整体利益涵盖下个体利益的持续兑现。美国在渔场重建计划基础之上所采取的有限准入与产出控制相结合的实施机制,正是契合海洋生态系统特性的制度模式,其在许可准入、配额捕捞、过程监管以及社会配套等领域的制度实施相对完善。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应在科学评估鱼种资源最大可持续生产量基础之上,创新海洋渔业管理模式,探索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准入许可及配额捕捞模式,从而实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诉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内涵,从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性3个维度共识别出影响系统脆弱性的14个具体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ISM模型对影响我国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因素进行结构解析。研究结果表明:14个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5层级的影响因素递阶结构,其中海洋渔业依赖度、海洋渔业产值和渔民生活幸福感是影响系统脆弱性的表层直接因素;海洋渔业生产效率、海洋环境承载能力、海洋灾害、海洋环境污染、海洋渔业开发强度、海洋环境治理效率及海洋渔业结构优化度是影响系统脆弱性的中层间接因素;海洋气候变化、生产空间压缩、海洋渔业管理效率及水产科技水平是4个深层根源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蓝色的梦想     
蔚蓝色的海洋,占据了地球71%的面积。它是一个宏大而深邃的奇妙世界。那蕴藏的无尽宝藏,那神话般的传说,一直是人类追寻的梦想。 我国的海域辽阔。北起鸭绿江畔,南止北伦河口,大陆岸线18400公里,岛屿岸线14200公里。海洋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和对水产品的需求,近海鱼虾遭到过度捕捞,因而渔业资源日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新时代》2010,(1):10-10
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我对海洋有着深深的依恋。在看了2009年12月号的《海洋垃圾场》这篇文章之后,我被雷到了——简直无法相信母亲一样的大海里会堆积有这么多令人恶心的塑料垃圾!虽然我也知道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海洋都在遭受污染和过度捕捞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在国内,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海洋渔业领域应用较多.主要用于渔业资源监测与管理、海洋捕捞渔船分析和渔捞日志管理等方面。例如.张敏莹等(2005)开发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渔业资源管理系统;袁骥等[2004]研制了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库系统。这些管理系统已成为指导海洋渔业生产和研究、达成资源科学管理的一个利器。信息系统应用在水产养殖领域也有一些报导,田东等(2001)将水产专家及水产养殖户的经验知识、科研成果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了综合性“网上养虾“专家系统:李道亮等(2000)开发了智能化水产养殖信息系统.但对水产养殖生产全过程的管理涉及不多。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9,(10)
我国是海洋渔业大国,渔业人口众多,海洋渔业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高素质的渔业船员队伍是实现渔业安全生产和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从渔业船员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培训的硬件建设、培训教学手段以及培训管理方面阐述切实提高渔业船员培训质量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海洋拥有富饶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是人类生存之源。特别是海洋渔业资源给人类提供优质蛋白,拓展国家粮食来源战略空间,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不过容易受到海洋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对海洋渔业资源的研究至关重要。但是,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真正实现如此大面积海洋环境信息的获取,绝非易事。"我们人类目前对海洋的认知和调查还十分有限,而这其中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受限于船载调查方法的局限性。"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刘阳说。30年来,卫星技术的发展为大范围高精度的海洋调查提供了可能,而刘阳的研究就是结合多学科交叉,应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北斗/GPS卫星通信等新技术研究海洋渔业资源变动和补充机理,为推动海洋渔业资源信息化和智能化服务而贡献科技力量。  相似文献   

20.
这些年来渔民们捕鱼的海域一次比一次远,捕获的鱼量却越来越少,这还容易理解,因为人类的盲目开发和过度捕捞已使海洋鱼类资源逐步走向衰竭。但是鱼的个头越来越小,就奇怪了,然而这是事实,比如我国东海渔区就频传警报,昔日肥硕的黄鱼、墨鱼、带鱼四大经济鱼类如今越来越瘦小,有的甚至不如腰带粗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