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论明清江南鲜花消费及其社会经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花盆玩的购买与鉴赏既是一种物质消费,也是一种精神文化消费。明清时期江南鲜花盆景的市场化运作表明: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并由此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明清江南文献中关于鲜花盆玩的消费过程的记载明显表现出雅与俗的两种形态,而这两种形态皆与市场发生了联系。鲜花盆景的消费大众化已露端倪,表明时代的明显进步。江南鲜花消费需求旺盛无疑对该时代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促进鲜花盆景栽培的科技创新;此外,鲜花盆景消费旺盛还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消费时尚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明代中后期江南商品经济的长足发展,社会控制力减弱,人们对官方礼制的僭拟和无视,才有追求个人精神满足的空间和自我表现的欲望。明清江南时尚消费表现出某些近代消费时尚的一些规律性和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江南生产创新和规模生产的出现以及市场化进程和商品生产专业化,并对封建等级制度产生一定的冲击,具有诸多的积极因素,但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明清江南早期工业化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既有生产力方面的标志,也有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方面的标志。文中列举三个明清著名的江南市镇工业行业与职业团体的成长历史,即吴县镇湖镇刺绣业及其工匠团体,宜兴丁蜀镇趵艺业及其团体,苏州香山建筑业及建筑帮,说明工业市镇行业与职业团体的兴起与发展,是江南早期工业化社会形成与发展的综合标志。  相似文献   

4.
重大的学术变革,多半是由“大问题”引发“大思路”。20世纪70年代未开始的明清江南研究“中兴”发展到今天,总感到缺少了原创的刺激。当“反欧洲中心论主义”破坏了原有的思考逻辑起点之后,钱穆当年说的民族发展“生力”与“病因”就成了求解明清江南发展与不发展的重大疑难。我们或许需要暂时把许多西方社会科学概念搁置起来,不计较研究的结果,更看重研究的过程。通贯地考察古代与近代江南变迁的  相似文献   

5.
吴仁安教授新作《明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27万字,简称《江南望族》)是一部研究江南区域史的佳作,多视角、全方位地论述明清望族与江南社会经济、文化史的关系。 内容丰富、体大思精、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备  相似文献   

6.
明清江南的封建商品经济汪洋恣意,臻至历史发展的逻辑高峰,但同时对封建传统秩序的冲击力亦空前强大,陷后者几于崩解的境地。这在江南精英阶层的心理上投下了巨烈的震撼,经历了最初的心理危机,这一群体的心态呈现出复杂多维化的变迁:或弃业从商,或文墨糊口,或堕入非途,或仍由科举入仕。心态的变迁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涵:对利的汲汲求取不免造成士气的沉沦,然而却也促进了江南士子经济独立能力的提高,削弱了对科举制度的依附迷信,预示着其人生道路由古代向近代转型契机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新三峡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三峡大坝135米蓄水成功后,三峡库区形成。新三峡是容颜不改的雄奇三峡与珠联璧合的数百公里辽阔水面,是三峡湖!发展新三峡旅游,要继续发展三峡游船观光游,开发游船度假休闲游,创新高峡平湖游;构建大三峡旅游圈,发展新三峡分段分片游,带动游船业、湖区特色经济、特色城镇建设、旅游商品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代江南商品经济繁荣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消费水平,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自明中叶以来,江南民众广泛参与旅游活动,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江南社会生活的若干新气象.其中妇女游风特别引人注目.江南妇女旅游类型多样,并呈现出普遍性、季节性、宗教性及节日狂欢性等特点,凸显了江南妇女特有的精神面貌和世风的替嬗.对此现象的探讨对中国妇女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市场的研究是明清江南地区各类商品市场研究中最薄弱的一环。笔者所接触的方志、文集中,有关劳动力买卖及其市场状况的记载极少。这里仅就零散的资料,谈谈对江南地区劳动力市场的一点看法。一、手工行业中的雇佣劳动是江南地区劳动力市场形成的主要基础明清江南纺织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与之相关的踹布业、染织业的发展。这些行业由于生产的特殊性,较早地出现了劳动力的买卖关系。康熙59年(1720年)《长洲吴县踹匠条约碑》中记载:“苏城内外踹匠,不下万余,均非土著,悉系外来”。诺大的苏州城,上万余外来踹匠的被雇佣,其劳动力的买卖关系显而易见。光绪《枫泾小志》载:“康熙初,里中多布局,局中所雇染匠、砑匠皆江宁人,往来成群,扰害闾里。民受其累,积愤不可遏,纠众敛巨  相似文献   

10.
旅游门券的收藏与展览是一项涉及旅游业发展的活动。旅游门券具有观赏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史料性等特性,因而具有重要的收藏与展览的功用。旅游门券的收藏与展览有利于扩大旅游地区与景区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有利于丰富旅游化的内涵,拓展人们旅游思想与旅游化的视野和空间;有利于完善旅游业管理,推进旅游经济与化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旅游教育教学和旅游科学研究。旅游门券的收藏与展览将为社会的明进步和中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万历年间泇河开通以后,枣庄逐渐成为明清运河沿岸的漕运重镇。由于漕运所带来的物流、人流、商品流在枣庄的聚集,不仅刺激了本土商业、手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枣庄区域社会呈现出广收博览、融汇贯通、丰富多彩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在明清园林美学发展史上,《长物志》并不能算一部理论性和系统性很强的著作,但是蕴含在该著中的丰富的园林美学思想、环境设计思想和工艺美学思想,集中体现了晚明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形象展现了当时文人清居生活的物态环境,是研究晚明园林审美文化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3.
清代中期,江南地区农民除了从事种植业外,还大量经营副业,松江华亭、娄县两地区农户大都以棉纺织业为主。农民生产成本和收益指农民日常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以及收益。除去生产成本,农户全年收益还得用于缴纳高额地租,这样下来所剩无几,只能勉强维持温饱,一些农户甚至不足以维持生计。  相似文献   

14.
清初江南分省,是清朝地方行政制度史上的大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掀起一个研究的小高潮.出现了数种观点。回顾、总结这场讨论,给我们带来了学术启发,尤其是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清承明制”的理解。即:清朝不是简单地继承了明朝制度,而是有一个明制——清承明制——清制的转变过程。中央国家机关如此,地方行政制度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清代考据学是有清一代居于支配地位的学术流派,它的形成是当时错综复杂的多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总而言之,应从明末清初儒学内部的矛盾运动、清初统治阶级的提倡、“江南”的学术地位和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影响等方面去考究。  相似文献   

16.
明清词派研究是近年来明清词学研究的热点,但目前尚无一篇专文介绍总结明清词派研究的已有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描述明清词派研究的发展进程、评述明清词派研究的已有成果、展望明清词派研究的发展前景,从纵、横两方面梳理明清词派研究的历史、现状及走向,可为学界提供明清词派研究的整体资讯。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社会,妇女择业不占优势。至明清时期,社会结构开始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推动女性参与就业;官府政策调整、社会观念转变以及女性文化素养和劳动技能的提高,促使她们参与经济活动,从事多种多样的社会职业,涉及农业、工商及服务等领域。此时的女性择业形成如下特色:形式灵活多样、择业优势渐显、家务与社会劳动兼有、从业群体扩大和职业层次提升。  相似文献   

18.
明清医者形象及其涉医题材,具有通俗性。有病求医、行医救人是寻常百姓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明清小说医者形象与元杂剧医者形象比较,母题共通,叙事构成在母题史流程上前后互补。医者成为元杂剧到明清文言小说描写的共同人物,以模式化、类型化手法引起受众兴趣。比起杂剧,文言小说写医者形象,虽娱乐性程度、风格情调不同,但创作动机、采取叙事干预的意图颇为类似。通俗文学母题的模式化、复制重组性质在医者叙事中表现突出。明清小说总试图在旧有题材中引人入胜,描述更简洁,思想容量更大,叙事干预体现得较为隐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发生变性的原因主要有:遭遇突发事情而变性,大病后而变性和因孝亲行善的阴德果报而变性几种。对变性人的记载,魏晋和明清时期较多,而唐宋元时期相对较少;魏晋时期,人们对于变性人现象的记载显得较为简单,而明清时期记载的相对较为具体而详细;对变性人的态度,明清时期较魏晋时期的舆论更为开放,也更为人性化。相对于魏晋时把变性人现象和社会政治联系起来,明清时期更加关注人性本身。  相似文献   

20.
徐州是明清时期运河流经的重要地区,漕运对徐州的地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漕运的畅通促进了明清小说和地方戏曲的传播,明清时期徐州兴盛的科举教育、繁荣的建筑文化和商业文化也都与便利的漕运密切相关。明清时期漕运对徐州地方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推动了徐州运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