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董仲舒以人道比附天道,以天道论证正义,解决了儒、法功利观的难题,避免两家学说的偏颇,以正义观为基础构建了德性功利主义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无产阶级革命功利主义是毛泽东伦理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本质是功利与道义的统一.在功利与道义关系异常复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研究和把握毛泽东革命功利主义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和正义理论是自由主义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继西季威克、摩尔之后,波普尔不仅从论证模式和基本原则等方面对功利主义进行了批判和修正,而且还对其自由观进行了否定和改良,从而捍卫了自由主义的旗帜。波普尔的政治哲学思想不仅使功利自由主义走向了穷途末路的绝境,而且进一步推动了罗尔斯和诺齐克对功利主义的清算,为正义理论的问世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功利教育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实际存在着功利虚无主义,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本文对功利虚无主义进行批判和原因透析,论述社会主义功利主义与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区别和联系,论述开展社会主义功利教育的必然性、必要性和主要内容,主张要重视和开展社会主义功利教育。  相似文献   

5.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作为英国近代史上继杰里米·边沁之后最重要的功利主义者,在修正边沁功利主义伦理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功利主义学说,其功利主义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功利主义与正义和自由等权利相结合。文章试从正义和自由等权利方面探讨密尔功利主义思想体系中正义和自由的内容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各种主义竞起,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意识形态背景。从社会公平的视角来看,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制度的公平思想、权利平等思想、分配公平思想;功利主义者主张优先选择基于功利之上的正义原则,即功利原则。马克思主义和功利主义关于社会公平之分歧实质在于方法论、阶级立场和终极目标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功利主义的后果最大化原则要求对行为的功利后果进行计量、估算和比较,但严格意义上的功利估算在实践中却遭遇了困境,这种困境包括功利后果的可公度性与是否可以累加和相互抵消的问题、各种功利后果的明确的量值问题、具体的计算方法和概率的问题、功利后果的复杂性问题等。以边沁为代表的古典功利主义的探讨和论证没有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现代功利主义将行为或制度的客观效果而非主体的感性体验作为功利估算的对象,为功利主义走出困境提供了启示。功利估算走出困境的可能性在于一方面要扩大评价的信息基础,另一方面要诉诸人的理性能力和人的道德直觉、价值偏好等非理性能力所构成的综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8.
功利主义与道义主义是国内外学界长期各执一端的学派,二者的矛盾等同于功利目的论与道德义务论的争辩。无论是功利主义还是道义主义,在其发展历程中都被证实了其内在的不完满性,唯有将二者由分趋合,即承认“道德功利主义”存在的合理性,才可找到价值多元化社会中解决功利论与道义论危机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9.
罗尔斯的社会正义理论是建立在对功利主义反驳的基础上,既保证个人权利的优先性,又照顾到社会最少受患者的利益和机会均等的一种新的正义观.他的社会正义理论对于当前人们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和完善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罗尔斯与社会最低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正义与社会最低保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没有社会最低保障的社会正义是不可想象的。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他的社会正义理论,其中包含关于社会最低保障的观念。但是,罗尔斯的社会最低保障观念与功利主义的社会最低保障观念是不同的。首先,罗尔斯的社会最低保障基于正义的原则,而功利主义的社会最低保障基于人类的需要;其次,罗尔斯的社会最低保障是一种制度,而功利主义的社会最低保障是一种原则;最后,社会最低保障确实与人类的需要密切相关,但是人类的需要应该按照公民资格来加以界定。  相似文献   

11.
从可持续发展到协调发展——区域发展观念的新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缩小区域差距、兼顾“两个大局”的重要战略。发展、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虽互有关联,但内涵各有侧重:发展是状态的改善,持续发展强调过程,可持续的本质定义突出的是代际关系,协调发展着重的是处理人地、人人关系,追求效率和公平的平衡。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内在关系紧密,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强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最高要求;区域协调发展是相对的、动态的、长期的,将随着区域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对这些观点的阐释,有助于统筹区域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法律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之间的矛盾。无论是民法还是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法的确定性与灵活性之间的抉择是司法者难以避免的问题,具体体现为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之间的矛盾。形式正义在国际私法领域也称为冲突正义,它要求法官严格遵守法律规则办案。在一般情况下,维护形式正义就意味着实质正义的实现,因此,法律规则体系的稳定性、连续性不可随意破坏。然而,当绝对遵守法律规则将在特殊案件中导致实质不正义的结果时,法官应把握法的精神与主旨,合理发挥自由裁量权,灵活运用法律原则,维护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校分配制度改革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的永恒问题,在当今中国高校分配制度的改革中,二者的矛盾也有新的表现。改革以效率的诉求为初衷和中心,效率的提升已是有目共睹。相对而言,公平的问题得以突出,明显滞后于效率的实现。如何将对效率的激励作用体制化、恒长化?如何找准效率与公平的平衡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已成为进一步深化高校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休谟认为,正义不是自然之德,而是一种人为之德;出于物质财富的有限和人性的局限,所以人类需要正义.在正义与财产权的关系问题上,休谟指出正义起源于人类的约定,是人类出于尊重和维护财产权而设计的人为美德,并提出了经济正义的“三条基本的自然法”,即财产的稳定占有法则、依据同意而进行的财产转移法则和许诺的约束力法则.  相似文献   

15.
司法公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体制因素、主体因素外,还存在着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整体公正与个体公正、诉讼效率与诉讼公正等关系因素。对这些关系的处理是否得当也会影响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6.
在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共识的背景下,传统的公平观念需要新的解读和拓展。社会公平、权利公平和代际公平是在可持续发展视野下对公平内涵的扩展和重新概括,是在传统公平观念的基础上将人与自然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关系纳入考量后的综合的公平观,从横向、纵向和时间的维度共同构筑了立体的公平图景。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去实现公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部人类历史也就是追求社会公正的历史。但是,社会公正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无论是在农业社会的等级制条件下,还是在近代政治领域与经济领域、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分化的条件下,都无法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以至于思想家们往往是在起点公正、结果公正这些问题上进行繁琐的探讨。其实,社会公正的实质是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它的实现需要在利益关系的变动中进行。当前,人类正在走向后工业社会,这是一种全新的利益关系形成的过程,这种利益关系将以人们之间的合作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生成社会合作体系和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8.
Children's Reasoning about Interpersonal and Moral Conflict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determine if children make judgments about both justic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in conflictful situations. In Study 1, 48 subjects (24 males and 24 females) in the third, sixth, and ninth grades (mean ages = 8.40, 11.38, 14.38 years) were administered 2 stories entailing conflicts between justice and interpersonal concerns. Children judged and justified acts in 4 conditions systematically varying interpersonal and justice concerns. Children generally gave priority to justice and rights over friendship, based primarily on considerations of welfare or rights. In Study 2, 76 subjects (39 males and 37 females) in the third, sixth, and ninth grades (mean ages = 9.08, 12.10, 14.92 years) were presented with 3 stories entailing conflicts between justic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Subjects gave greater priority to interpersonal considerations in Study 2 than in Study 1, and their evaluations varied according to the salience of the different concerns. In both studies, few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cross development, concerns with justic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coexist in judgments of male and female children, and that the ways they are applied depend on the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9.
非经济福利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正问题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已经凸现,社会公正缺失将会导致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无法驶向正确的彼岸。在关注福利制度的建构的同时,应该注意到非经济福利与社会公正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经济发展理念,政府积极的引导作用,良好的公共服务,资方和雇佣者的责任心以及全民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是重要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makes a connection between youth work spaces, emotions and some elements of memory,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paces dangerous for social justice in both meanings of the term ‘dangerous for’. It investigates the contribution to social justice of lesbian and gay youth work and other non-heteronormative youth work in a British context and considers the spaces of youth work practice as both potentially threatening to the prospect of social justice and also as potentially ‘for’ social justice, that is, capable of proposing social justice and therefore replete with danger for current social relations. The argument seeks to engage with recent discussions of how collective subjectivities emerge and become politically active, of how lives become liveable and indeed what counts as a li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