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朗读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Gass(1988)的二语习得模型和Swain(1995)的“输出假说”可以为朗读与二外语习得的关系提供认知方面的证据;另外朗读作为一个语言测试项目也有开发潜力,Sinclair(2003)对基本语言技能的再分类可以看出朗读在语言测试中的效度,同时还可以重新审视朗读与语言教学及测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就是读书课。”这句略显“激进”的话也从侧面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张颂教授在《朗读学》中精辟地论述:“理解是基础,不理解或理解不深,文学作品就不可能化入朗读者的内心,就不可能变成朗读者自己要说的话;目的是统帅,没有目的的统帅,朗读的有声语言就会飘忽不定,甚至变成没有中心、没有重点的随意性声音;  相似文献   

3.
朗读,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重要手段。我们的前人把学生到学校学习叫做“读书”,描写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必有“书声琅琅”一词,便可见他们对朗读的重视。古人把朗读视为语文学习的至妙之法,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但不知何时起,朗读已悄然淡出了语文课堂,语文课堂的琅琅书声已逐渐稀落,甚至销声匿迹。究其原因,还是考试的指挥棒的作用。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考什么就教什么,于是,不作考试要求的朗读就被教师们忽略了。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强调,“读写听说之间关系密切、互相促进”“可以结合起来训练”“使四种能力协调发展”。吕叔湘也曾说过:“语文教学应该语言(口语)和文字(书面语)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共同提高的目的。”为此,我们在听说教学中,坚持在读写中练听说,听说读写“一把抓”,取得了明显效果。一、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听说训练1.朗读朗读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培养良好说话习惯的有效途径。有效的朗读,不仅可以矫正语言、感知材料、丰富情感,还可以增强语感,发现默读中不易发现的问题。所谓语感,是对语言的…  相似文献   

5.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既是一种语言的能力,又是语言学习的一种方法。”朗读教学如何达到理想的效应?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课题: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的相融”,他们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感悟才能更加深透。  相似文献   

6.
(三)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笔者认为应从“七个加强”入手。  一、加强朗读训练,读中感知。  “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朱作仁语)小学阶段学生的内部语言尚未很好地发展起来,所以更需要朗读理解所读的文字。因为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其表现形式为用响亮、清晰的有声语言来转换书面的文字语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蕴藏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说过:“熟习其言,了然深味其义”,指人高质量的朗读、诵读,才能很好地体会其中的思,感悟语言的精妙,体察语言所表达的语情语境。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早读等时间,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正确把握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情绪的渲染和把握。并引导学生把朗读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在朗读中激起对作品的“人心视象”,在脑海中再现作品的内容,让学生在朗读中和作产生情感的共鸣,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8.
席亚仑 《青海教育》2004,(12):24-24
一、自主学习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来表现。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人。加强朗读指导,组织不同层面朗读(理解的读———积累的读———运用的读)训练,使学生通读、熟读、有感情地读课文,以朗读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  相似文献   

9.
朗读教学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法之一,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教学作出了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用口头传达出来,把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声的语言,使书面语言的语音功能(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势、音色等)解放出来,使语言的特质得到真正体现。把书面语言通过朗读再创造,变得更鲜明、生动、声情并茂,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和心理素质。张志公先生在30年前就不无…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语文讲读教学中的传统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是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目,其中有不少还是古今名家之作。教学中,通过讲解、朗读和背诵等形式,深入指导,强化训练,学生才得以不断吸收消化。久而久之,养成习惯,美的语言便会脱口而出。“三分文章七分读”,教学中围绕朗读做文章:备课先备“读”,讲读多练“读”,时刻不忘“读”,自始至终以“读”开路,以“读”取胜,读中探“宝”,读中得“金”。那么,怎样加强朗读教学的有效训练呢?我的做法是:巧妙创设情境朗读,讲究朗读教学艺术。一、巧妙创设情境朗读(一)配乐曲朗读,烘托情感。配乐曲朗…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那么,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情况和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如何呢?一、现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对于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比如朗读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关  相似文献   

12.
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而学习语言最重要的途径便是朗读。通过朗读,可以使硬生生的书面语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产生一种“立体化学习”的感觉。因而,朗读是语文“立体化学习”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阅读”将伴随人的一生。培养阅读能力应从培养朗读能力做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这就更突出了朗读的理解和感悟功能。朗读成为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基本有效的方法之一。朗读是少年儿童增强语感、领会文义的最好方式。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符号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一种将文本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重要语文学习活动。词典中将“朗读”解释为“清清楚楚地高声读诵,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清人崔学古对朗读提出“毋增,毋减,毋复,毋高,毋低,毋疾,毋迟”的要求,说的都是朗读时要“气”随文动。注意速度、重音和语调。  相似文献   

15.
<正>朗读是把书面上写的语言变为口头上说的语言,把无声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作品)变为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活语言。它比自然口语更明亮、更生动、更具美感。简而言之,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艺术再创作活动。 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高尔基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悦耳。”朗读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庄重大方的气质和仪态,朗读时那种字正腔圆,铿锵优美的语调,不仅使学生准确领悟到语言表达的思想,而且被那种悦耳、亲切、无粉饰、不造作的音调所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但在目前的朗读实践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以相同相近的声音形式表现不同的文字内容的现象,刻板雷同,单调乏味。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朗读的规律认识不清,缺乏声音形式的具体性。朗读的语言单位有词、句、段、篇等层次,朗读的声音形式的具体性体现于这些不同层次的语言单位之中。词是朗读材料的最基本单位。因为词义的同义、反义,词的感情色彩、运用场合各有不同,朗读者对词的感受和表现都应该是具体而富有个性的。如:“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朱德《母亲的回忆》)这个句子是由八个词组成的,按照语法关系,除虚词“的”外,每个词都可以被语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听众既能听清听懂,又能打动心灵,朗读时应当尽量做到"清"(语言清晰准确)、"远"(一字一句送得很远)、"深"(含意深,有教育性)、"美"(语音优美动听).  相似文献   

18.
[设计意图]本文属文学性作品——散文。教学中应突出一个“读”,在朗读中感知形象,增强语感;着重一个“绘”字,在绘画中领悟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落实一个“评”字,在评图中品味语言美;明确一个“思”字。深人情境,品赏语言风格,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设计提要]本设计采用“读——绘——评——思”的构成形式。即:1.朗读《绿》,绘梅雨瀑。2.评图品味语言美。3.从色彩符号中品赏语言风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设计实施]1.朗读《绿》,绘梅雨瀑。  相似文献   

19.
黄丽云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Z1):127-128
学生学习英语,说”的环境要自己创造,在课堂上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和教师讲跟同学说,除此之外,最妙的补足措施就是朗读。英语教学要充分重视朗读,要唤起学生对朗读的“愉悦”,以教学带朗读,以朗读促效果。一、朗读的作用(一)朗读是记忆的基础朗读的过程要经过:准确地识读单词——再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神经中枢——大脑神经中枢指挥发音系统准确地发出语音。在连贯的、系统的、成篇的、不间断地识记——朗读中,视觉准确捕捉单词的能力,视觉神经准确、迅速的传导能力,人脑神经系统对发音系统的指挥调控能力等,均能得到扎扎实实的培养和提高。(二)朗读能内化情感不管朗读什么篇、段,都要全身心地投入,要在认真领会、准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后,诉诸于声,那么声音发出时负载的思想内容、情感符号,会比文本自身原生态的意、志、情更为丰富。(三)朗读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英语只有开始时就注意语音、语调,大胆效仿,及时纠正口型和舌位,才能讲出标准的英语。(四)朗读能培养语感良好的语言习惯,指语言运用纯熟而自然结合度几乎近于本能。这是一种直感,在极短的时间内,对语言有所领悟,有所辨别——对好的语言,善于吸收;对不好的,则善于辨别而摒弃之。英语教学的真谛不在于让学...  相似文献   

20.
一、朗读与朗诵的区别“朗读”是一种创造性的读书方式 ,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 ,是从事宣传和教学 (特别是语文教学 )的重要手段。提起朗读 ,大家容易联想到文学朗诵 ,不少教师把朗诵和朗读看成一回事 ,有的教师知道朗读和朗诵不是一回事 ,但也不明白区别在哪里。徐世荣教授从目的和要求两方面把朗读和朗诵区别开来 :“文学朗诵是一种艺术形式 ,表演出来 ,供大家欣赏的 ,它和戏剧表演性质相近。语文教学里的朗读 ,是语文教学常见的一种手段 ,通过它学生可以更有效地学习语言、文字、文章。教师朗读 ,除给学生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