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段静 《兰台世界》2015,(1):99-100
本文以"五四运动"为主要切入点,研究"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历史意义,在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教育、艺术、自身政治参与技能方面的影响,同时,研究和探索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史教科书在论及学生运动时,多将五四运动作为近代学生运动的发端。但实际上早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学生群体就已经开始关注国计民生,探讨救亡图强之路了。这些由学生群体所起的社会运动,  相似文献   

3.
罗家伦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更是"五四运动"的命名者。他在"五四运动"前后形成的进步思想促使他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在出任清华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校长期间,他锐意改革,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纵观陈独秀的一生,可以说五四运动前后是他最进步、最辉煌的时期,被誉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让我们从9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历史中,剪裁一些花絮,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新闻与写作》2007,(12):52
恽代英(1895-1931),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1918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恽代英立即发动武汉学生积极响应,组织学生参加五四运动。次年创办利群书社,编辑《少年中国学会丛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爆发了十几所大专院校学生游行示威活动,之后迅速蔓延至天津、上海等地。如果说,当时的北京大学是北京和全国学生运动的先驱,那么,复旦大学爱国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和担当同样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7.
韩晗 《编辑之友》2022,(10):99-105
发生于晚清的近代中国出版业,为五四运动的发生、演变提供了包括内涵与发展两方面的动力,其不但丰富了五四运动的内涵,更为五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且近代中国出版业与新兴市民阶级的合力,促使其从新文化运动向五四爱国学生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五四运动”为背景,以政治参与方式为基础,来研究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当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政治参与过程当中的盲目性、激进性来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9.
苏州独支——中共苏州地方组织的建立1919年五四运动中,苏州学界成立了苏州学生联合会,统一领导学生运动,全市20余所学校万名学生举行罢课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反对北洋军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曾经是全中国的年轻人所崇拜的偶像,他所领导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载入史册;毛泽东主席说他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赞誉他“创党有功”。  相似文献   

11.
怀想五四     
《中国新闻周刊》2004,(16):20-21
提到五四运动,人们都熟知,那是一场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北京的学生爱国游行。而广义上的五四运动,是将“新文化运动”包括在内的。“新文化运动”始于1915年,以《新青年》的创刊为标志,其时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在全国大量涌现,掀起一场对中国民众的空前启蒙。  相似文献   

12.
西德尼·戴维·甘博是美国社会经济学家和摄影家。1917年至1932年,他曾三次来到中国,以一个社会学家的角度拍下5000余张照片,记录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生活。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甘博恰巧在中国,拍下相关照片60余幅,记录了五四运动前中国庆祝一战胜利,五四运动中学生演讲、被捕、在总统府前抗议及11月29日北京学生为抗议"福州惨案"在天安门前集会等史实,留下宝贵的图像资料。这些照片不但可以直观地反映那段历史,更可以起到与文献史料相印证并补充史料的作用。目前甘博拍摄的有关五四运动的照片有些已经广为流传,有些却鲜为人知,有些甚至常常被人误用。本文试图结合史料对相关照片做一简要梳理,并对一些甘博记录有误的照片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是一场由学生运动引发的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实现了罢免三个亲日派卖国贼职务和拒签巴黎和约的目标.就深层次意义上讲,它不仅是一次广大民众爱国意识的觉醒,还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五四运动中,北洋政府的行为往往被视为一种反动的象征,尤其是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在运动中的种种举措多为时人所诟病.本文通过对基本史实的梳理来揭示文人总统徐世吕在五四运动中的处境,以便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理解历史.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提及“五四运动”一词,我们不能不说起当年的北大学生领袖罗家伦。罗家伦是五四运动重要的组织者、宣传者之一。他亲笔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句流传广泛的口号,并在5月26日的《每周评论》上最早解释“五四运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田勤 《图书馆杂志》1998,17(2):50-51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中,周恩来同志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我党新闻事业的卓越领导人和活动家,他十分关心党的报刊工作,为报刊撰写过大量的文章,精心修改过许多重要新闻文稿,对党的报刊工作实践与理论作过精辟的论述。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周恩来是天津地区五四运动的一位卓越领袖,他负责主编了《天津学生联合会  相似文献   

16.
《档案与史学》1999,(2):4-7
1919年的五四运动,发端于北京,扩展至全国,上海各大中学校的学生和上海的工人阶级在这场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五四运动期间,作为学生监管者的各校方当局是如何看待及处理学生的爱国行动的呢?对此从来就有着不同的看法与争论。值此“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之际,我们从馆藏档案中选辑了圣约翰大学校方当局应付时局的会议记录、报告等有关史料,予以刊市,以供研究者参考。档号为Q243-218、219。由杨红翻译、杜志杰审校。1.圣约翰大学附中通知(1919年5月8日)对本校学生及其家长或监护人的通知很多学生受到谣言和个别不服从领导的…  相似文献   

17.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轰动全国的五四运动,这是一场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由广大爱国学生首先发起,由工人参与扩大的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播。纵观五四时期学生的爱国运动,其表现出来的爱国热忱和拳拳报国之心空前广泛、空前迅速和空前高涨,这是建立在民族自信、自尊和自豪基础上的爱国主义,是中国人们精神面貌的全新展现,值得后辈永远敬重与铭记。  相似文献   

18.
王恩收 《湖南档案》2013,(11):32-35
许继慎(1901~1931年),字谨生,安徽六安县人。早年在安徽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就参加了五四运动,并被选为安徽省学生总会常务委员,联络部部长。1923年秋,因他领导学生痛打贿选的省议员,遭反动当局的通缉而逃亡上海,入上海大学旁听。  相似文献   

19.
《新湖南》是五四运动后毛泽东主编过的一份革命刊物。关于这份刊物的前身、创刊时间,特别是毛泽东接办的起止期数,长时期以来,在党史研究中、新闻史研究中都众说不一。《党史资料丛刊》1981年第一期上,钟镇藩同志在《毛译东同志创办与主编过的四种报刊》一文中介绍说:“《新湖南》周刊前身是《学习救国报》,从第三期起,毛泽东同志任主编。”《五四运动在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一书中,周世钊先生在《湘江的怒吼》这篇文章内,说《新湖南》创刊于1919年1月15日。  相似文献   

20.
《档案与史学》1999,(2):8-14
五四运动期间,国内外人士都十分关注这场规模浩大的学生反帝爱国运动.作为著名教会大学圣约翰大学的校长卜舫济,面对大批热情高涨的学生离校投身爱国运动的行为并未横加干涉,而是采取了一种较为温和的态度,对学生的爱国行动表示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宽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