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2021年《大理文化》全年12期共刊发散文44篇,约42万字.我们沉浸在这些作品中,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真诚、动人而又充满性灵的文字打动,仿佛透过《大理文化》在与作者的灵魂直接对话.因为这些作品渗透着创作者生命的本真,他们燃烧着自己生命的力量,让真诚的情感和真实的生命体验充实着单薄的文字、丰盈着脆弱的纸页,让沉默的文字发...  相似文献   

2.
一 散文集《山河记》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2020年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之一.这是云南彝族女作家左中美的第5部散文集,共收入其散文作品20篇、21万多字. 《山河记》,顾名思义就是行走山川大地,观赏各地山河田园之美,感悟一方热土的历史文化,品味遇见的多彩民族风情,记述作者的一路所闻所见,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集中文...  相似文献   

3.
20 0 3年 1月 2 2日我接到西北大学出版社电话 ,告诉我 :《中国思想史》 一书 ( 1989年出版 )将出第二版 ,现已编校过半 ,请写一篇新序。这个消息令我高兴。《中国思想史》有70余万字 ,有朋友建议 :篇幅太大 ,可否在此基础上加以缩写 ,便于大学里文史方面的硕士研究生阅读。 1992年 ,我和《中国思想史》的其他几位编著者拿出了 40余万字的缩写本 ,以相同的书名仍交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印刷了几次 ,这个缩写本销路不错。但有的读者来信说 ,只读缩写本觉得不够 ,希望能读到原来 70余万字的《中国思想史》。有的在大学读硕士学位的朋友寄款…  相似文献   

4.
<走进视野>(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是大理白族作家张乃光的散文新著.使我产生阅读兴趣的就是这本书的书名,它叫我想起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想张乃光一定是想让更多的生活素材走进他的创作视野,在比较、体验、感悟中,创作出有真实内容的散文作品.待我一篇篇读下去,便印证了我的这种猜想.  相似文献   

5.
又是一年的开始,又是新的一期出版,每当此时,作为一名编辑,总是诚惶诚恐,不知过去的一年呈现给读者的精神食粮是否合格,是否能让读者共情或者有所收获.回顾2020年的《大理文化》,小说仍是重头戏,全年"开篇作品"和"小说平台"共刊发小说19篇,约计26万字.在数不清的来稿中,我能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欲望,也能看到故事背后的那一个个人物,体会到故事里的一段段感情.回顾2020年《大理文化》刊发的小说,我能记起当时编发的情况,每一次阅读,每一次校对,都让我对这些小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每一次编稿、改稿都希望呈现给读者的是我自认为无论在讲故事的手法还是故事本身都很好的小说.  相似文献   

6.
吴棠 《大理文化》2003,(4):55-58
天山知音 在云南,我很少逛书店.因为没有我需要买的书;我买书都是从北大附近的"万圣书园"去邮购.今年6月,他们给我寄来第32期<万圣阅读空间>,这是一份书园自办的"燃一炷书香,续一份书缘"内刊,书评之外是新书目录.从目录中我发现了这样一条信息:  相似文献   

7.
在充满物欲的年代,普遍意义上的写作者给人的印象是日渐变得浮躁起来.为此,我们愈来愈看不到具有生命本真意识与关注个体生存状态的文字,更难看到充满大地意识的思想文本.在到处都在流行作秀文字和策划炒作快餐读物的今天,作为阅读者,我少不了像在超级市场中越来越找不到绿色食品似地惶恐.幸运的是,在我快要对阅读生活前景担忧的时候,先是苇岸的&;lt;大地上的事情&;gt;和&;lt;太阳升起以后&;gt;给了我一抹神奇的亮色,然后就是刘亮程的&;lt;一个人的村庄&;gt;给了我十分痛快的有力一击.……  相似文献   

8.
我喜欢阅读名人的传记文字,但必须是从生活与生存的角度入手成文的,而&;lt;孤独之旅&;gt;正好就是这样一本书.作者努力写活的是一个人,一个努力生活在别处的人.这个人是植物学家、人类学家约瑟夫&;#183;洛克.……  相似文献   

9.
我要坐在澜沧江边,坐上一天,甚至更长,并付出自己的目光,安静地注视这条大江的缓急与清浑。在这篇文字里,出现了许多我无法避开的矫情话语。——题记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重出文坛,在今天看来也是一方奇异的风景.人们都明了汪曾祺的散文有着唐诗的意蕴美和中国水墨画的笔趣,但谁都学不了汪曾祺.汪曾祺不似后来的"文化散文"、"小女人散文"、"旅游散文"那般易于模仿而成为时尚和风潮.所以,汪曾祺那飘逸、淡远、空灵的散文,于有缘读到它的读者都是一份独特的礼物.他发表小说<受戒>时,人们惊叹"小说竟可以这样写",读他的散文也一定会有心中一颤,豁然开朗的感受吧.  相似文献   

11.
张乃光 《大理文化》2014,(1):110-112
正左中美的散文集《时光素笺》付梓之前,她打来电话,请我作序,得以先睹为快。阅读的过程,是一次重新认识左中美的过程。在她的散文集《不见秋天》获得了云南省第七届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奖(文学类)二等奖后,她一如既往地痴情于写作,两年后又推出这么一本散文新著,确实让我吃惊。散文贵"真",读左中美的第二本散文集,我再次感觉左中美就是一个很真的人。正是血液中流  相似文献   

12.
<情思绵绵>是白族著名诗人晓雪于2005年出版的散文集,全书共收35篇散文,其中记述了作者与亲朋故旧、良师益友等40多人之间的感情和友谊.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晓雪老师真诚厚道的人格魅力及良好的文风.   ……  相似文献   

13.
这里选择的两篇散文是国外近年来比较优秀的散文作品。虽然两者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它们的描写手法和主题思想却极近似;都是以朴素而又抒情的笔调歌颂人类美好的感情。《矶鹞带来欢乐》一文中,作者通过对一个因患不治之症而早逝的小女孩的形象的塑造,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颗纯洁无邪、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充满了爱与希望的"童心";在《献给母亲节的礼物》里,作者以女主人公,一位年轻的母亲,在母亲节因思念远在外地的双亲,结果和丈夫、孩子一起到附近的疗养院探望了一位年迈的病人,表达了"幼我幼以及人之幼,老我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这样的文章读来耐人寻味,令人感动。它们不但给人以高尚的艺术享受,同时在伦理道德方面,也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编者  相似文献   

14.
这里选择的两篇散文是国外近年来比较优秀的散文作品。虽然两者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它们的描写手法和主题思想却极近似;都是以朴素而又抒情的笔调歌颂人类美好的感情。《矶鹞带来欢乐》一文中,作者通过对一个因患不治之症而早逝的小女孩的形象的塑造,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颗纯洁无邪、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充满了爱与希望的“童心”;在《献给母亲节的礼物》里,作者以女主人公,一位年轻的母亲,在母亲节因思念远在外地的双亲,结果和丈夫、孩子一起到附近的疗养院探望了一位年迈的病人,表达了“幼我幼以及人之幼,老我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这样的文章读来耐人寻味,令人感动。它们不但给人以高尚的艺术享受,同时在伦理道德方面,也给人以有益的启迪。——编者  相似文献   

15.
那是两年前了,我在<参考消息>报的"华人文苑"版上看到了一篇叫<天籁>的散文,选自台湾的<中国时报>,作者署名"阿林".因为内容是写大理的三弦、唢呐等乐器的,文笔又相当优美和老辣,我接连看了几遍后,便对同一个编辑部的小杨说,"这篇<天籁>写得很地道,作者可能是位早年流落到台湾的白族老知识分子吧?"小杨一看哈哈大笑说:"什么老知识分子,是医学院赵敏写的.  相似文献   

16.
巴陵 《大理文化》2005,(1):17-18
我并不是要故弄玄虚地选择"灵魂"这个让人沉重的词汇来表达阅读李智红散文后的感受,但是,我确实难以找到更加合适的另一个词替代它.虽然想写一点阅读李智红先生散文感受的想法很有些时日了,却一直很难动笔.一则担心自己的水平太低,不能正确地解读他丰富的文章内涵;二则是我认为不管是深刻还是浮浅的思想,一旦说出来就变得滑稽了.是故,始终犹豫不决.今天,在很多朋友多次热情的鼓励和热切的支持下,现就李智红先生的散文,谈一点个人阅读后的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17.
正"生活从阅读开始"是傈僳族作家杨泽文的散文随笔新著《面朝文字的沧海》中的一句话。虽然这本散文随笔集也收入了一些作家反映乡村大自然和人文民风的美好纯朴以及四海旅痕的作品,但从书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主要以阅读为题材的散文随笔集,是一本书写作家的读书生活、呈现作家的阅读经历、反映作家阅读中的感悟、快乐和阅读给他人生带来变化的一本书。对于泽文来  相似文献   

18.
带着智慧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的女人是最美丽的,疏雨就是这样一位温婉而美丽的女子.疏雨,原名陈秋红,生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巍山,自幼与文字结缘,钟情于戏曲,在古城的明清巷陌中穿行,在戏曲和文字间游走.似水流年,看姹紫嫣红开遍.优雅从容、柔美端丽是其始终不变的气质.疏雨擅画彩铅,喜书小楷,醉心昆曲,尤喜写作.既无"酸文人"的孤芳自赏,更无"假名士"的自命风流.她倾心于散文这种最具个性化的文体形式,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与敏锐游走于语言之间,不以重大社会历史题材取胜,而以地域世俗风情见长,所写的大都是日常生活所见的平凡小事和人情世态.如同作者自己所说:"于我而言,写作,更多的时候是在文字里偷欢,以文字为舟,光阴为楫,自渡彼岸.时光就这样停驻着,欢喜着,不知今夕何夕."(《闲在大理》)真是"诗情画意,文采风流".  相似文献   

19.
<正>《蓝房子》是诗人北岛写的一部散文集。诗人写散文会让一些人感到奇怪,苏珊·桑塔格写过一篇《诗人的散文》专门探讨这个问题;就连诗人们也对自己的散文"表示了最激烈的不屑",大概"散文味"意味着冗赘、平凡、普通、驯服,"散文之于诗歌,犹如走路之于跳舞",被认为是诗人写作的某种衰退。我在阅读《蓝房子》时,却感觉惊喜,而且时有感动,认为这无损于北岛"精神  相似文献   

20.
巴陵 《大理文化》2005,(6):39-41
散文的诗性智慧,是构成散文文体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前提是"诗性"的,是创造性、超验性和审美性的相互融合,而智慧则是对已知知识的反思和超越,是对感受和体验的追问和审视.由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偏重于"以心传心"、"意会"、"顿悟"等非逻辑性思维,相对来说,李智红散文的诗性智慧带有明显的非理性特征,突出地表现在诗与思的相通和交融.这就使作者自觉并且积极有效地限制了散文创作中的"滥情"倾向,极大地提高了散文的思想格调,有力地消解了民族、宗教、地区文化的距离和相互隔阂,阅读李智红的散文作品,我们不时可以感觉到作品与读者之间有一种灵性共识、心智交融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